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桂喜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创伤
  • 2篇毒性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中毒
  • 2篇盆骨
  • 2篇器官
  • 2篇器官功能
  • 2篇救治
  • 2篇肌炎
  • 2篇骨盆
  • 2篇骨盆骨折
  • 2篇骨折
  • 2篇百草枯
  • 2篇百草枯中毒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心肌炎
  • 1篇单核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附属...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9篇陈桂喜
  • 4篇郑志鹏
  • 4篇石聪辉
  • 3篇郁毅刚
  • 3篇纪旭
  • 3篇吴燕生
  • 2篇李金雨
  • 2篇康德
  • 1篇欧阳林
  • 1篇李昌
  • 1篇林腾珠
  • 1篇陈金水
  • 1篇吴天敏
  • 1篇曾志伟
  • 1篇李昌
  • 1篇王翠玉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MCP-1和ICAM-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科萨奇病毒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型,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雄性BAL...
陈桂喜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参芪扶正注射液心肌坏死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文献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目前普遍认为,病毒感染后复制直接导致的心肌损伤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所致的损伤,在VM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VMC目前尚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了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心功能等多种不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就近年来VMC免疫发病机制及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陈桂喜陈金水吴天敏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百草枯属剧毒除草剂,对人畜有较强的毒性。20世纪50年代末,百草枯的除草作用被发现,1962年首次在市场上销售,每年均有很多人死于百草枯中毒。百草枯对全身各个器官均有极强的毒性,病程进展快,病死率很高,临床表现各异,最终患者多因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肺纤维化所致的低氧血症死亡。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未发现百草枯的特效解毒药物,该文就近年来百草枯中毒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陈桂喜李昌李金雨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观察55例创伤患者的急救情况,以过去未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3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死亡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促进了创伤学人才的培养。
康德陈桂喜石聪辉吴燕生郑志鹏陈功雷曾庆铨纪旭王翠玉林腾珠
关键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的急诊处理
2012年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的急诊诊断与治疗,提高骨盆骨折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及泌尿外科2000—2010年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及膀胱破裂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合并后尿道断裂41例,合并膀胱破裂15例,4例同时有后尿道断裂和膀胱破裂二种合并伤。41例合并后尿道断裂中6例病情较重,只行膀胱穿刺造瘘,29例行尿道会师术加牵引,6例未能手术;15例合并膀胱破裂的患者中2例行尿道会师术和膀胱修补术,另外11例膀胱破裂者行膀胱修补术,2例未能手术。本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5.4%(8/52),6例未能行急诊手术者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骨盆骨折并发症多,应尽早明确诊断;对常规抗休克无效者可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术及急诊介入栓塞术止血,待病情稳定后进行相关处理。
李金雨陈桂喜吴燕生郑志鹏石聪辉陈功雷曾庆诠曾志伟李昌
关键词:骨盆骨折创伤救治尿道断裂膀胱破裂
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术(LPL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SAP合并MODS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LPLD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转归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并统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MOD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器官衰竭发生率及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CRP、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下降(P<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LPLD可有效缩短SAP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
陈桂喜郁毅刚陈功雷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症状态
应用介入栓塞技术救治血流动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被引量:2
2013年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多发伤,其死亡率高达40%~60%。早期难以控制的失血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休克,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和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棘手,需要早期积极地进行临床评估和干预治疗。在排除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导致的持续失血后,对于仍有持续存在难以纠正或不断进展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笔者发现,传统的骨盆外固定减少骨折断端的出血、盆腔填塞减少盆腔静脉及静脉丛出血等方法,往往难以充分有效控制出血,纠正休克,因此尝试早期明确诊断后,在同步抗休克、扩容、监护、生命支持治疗基础上,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进入介入室,应用介入栓塞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及钢丝圈作为栓塞材料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栓塞出血责任动脉,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利用此手术方法救治疗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4例,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康德欧阳林陈桂喜陈功雷石聪辉吴燕生纪旭郑志鹏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骨盆骨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主要特征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收治的9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不同患者的一般情况、中毒剂量、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指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P<0.05)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毒剂量、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液灌流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结论:中毒剂量、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可作为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血液灌流是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
陈功雷谢芬郁毅刚陈桂喜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回顾性分析
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方法2014年1月—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127例钝性脾脏损伤患者,男性105例,女性22例;年龄8~67岁,平均37.2岁。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中国天津4级法):Ⅰ级28例、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18例。其中78例经非手术治疗(NOM组):68例重症监护下内科NOM,1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痊愈,49例接受手术治疗(OM组):40例直接选择OM,9例NOM失败后改行OM。手术方式:生物胶粘合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射频凝固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脾部分切除术5例、脾切除术40例。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有无输血、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结果NOM的比例61.4%(78/127),接受OM的比例38.6%(49/127)。NOM组成功率89.7%(78/87)。与OM组比较,NOM组患者脾脏损伤分级较轻(Ⅰ~Ⅱ级所占比例较高,85.9%vs.10.2%,χ^2=70.229)、需要输血的比例较小(32.1%vs.75.5%,χ^2=22.748)、ICU住院时间[(3.0±0.2)d vs.(4.5±0.6)d,t=20.389]和总住院时间[(15.3±1.5)d vs.(17.6±1.8)d,t=7.780]较短、病死率较低(0%vs.6.1%,χ^2=5.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M是处理脾脏损伤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加强病情评估和病例筛选有助于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
石聪辉纪旭夏挺郁毅刚郑志鹏刘美玲陈桂喜
关键词: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