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吉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创面
  • 4篇愈合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细胞
  • 3篇瘢痕
  • 3篇溃疡
  • 3篇干细胞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
  • 2篇炎症
  • 2篇炎症细胞
  • 2篇烧伤
  • 2篇烧伤瘢痕
  • 2篇糖尿病创面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自噬
  • 2篇左下肢
  • 2篇下肢

机构

  • 10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生物工程...

作者

  • 12篇邹吉平
  • 5篇宣敏
  • 5篇程飚
  • 3篇项晓飞
  • 3篇万雨
  • 3篇程飚
  • 2篇黄沙
  • 2篇唐建兵
  • 1篇曹梁
  • 1篇李勤
  • 1篇付小兵
  • 1篇朱江婷
  • 1篇陈葵
  • 1篇苑凯华
  • 1篇李秀
  • 1篇吴雷
  • 1篇蔡金辉
  • 1篇高虹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第九届全国创...
  • 2篇感染.炎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届全国激...

年份

  • 10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因子软组织充填后组织异常增生2病例报道
目的:软组织注射充填成形手术所致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及预防。方法:分析并治疗我科收治的1例下颏部软组织注射充填后发生异常增生的患者,对增生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充填物导致组织增生,大量血管和纤维组织出现。经对增生组织的清...
宣敏邹吉平程飚
关键词:软组织填充并发症
δ型阿片受体对离体培养人表皮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δ型阿片受体活化对离体人表皮干细胞(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hES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为临床皮肤损伤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健康青年自愿捐赠的新鲜包皮组织,采用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hESCs,行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ESCs纯度.取第2代hESCs分别用含1 nmol/L(D-Ala2、K-Leu5)-脑啡肽的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eratinocyte serum-free medium,K-SFM)(A组)、含1 nmol/L纳曲吲哚和1 nmol/L(D-Ala2、K-Leu5)-脑啡肽的K-SFM培养基(B组)以及单纯K-SFM培养基(C组)连续培养5d.采用MTT法检测hESCs分裂增殖活性.于培养后24 h刮擦生长融合成片的hESCs,制备宽度为100 μm的体外单层hESCs缺损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4,48,72,96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表皮细胞划痕创伤模型愈合情况,计算模型制备后72 h各组创面愈合率. 结果 原代培养的hESCs贴壁后呈鹅卵石样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第2代hESCs的整合素β1、CK19均呈阳性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hESCs的纯度为95.6%.分组培养后,MTT结果显示,A组hESCs分裂增殖活性高于C组,B组低于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细胞缺损模型制备后24 h,各组均可见hESCs迁移越过创缘,其中A组越过创缘的细胞数多于C组,B组少于C组.模型制备后72 h,细胞迁移A组为(89.5±0.7)%,B组为(76.1±0.3)%,C组为(81.1±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δ型阿片受体活化后促进hESCs的分裂增殖和迁移活动,并可能参与皮肤损伤与修复过程.
程飚项晓飞邹吉平朱江婷万雨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和点阵激光+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序列化联合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和点阵激光+ PRP技术序列化联合治疗方案在面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11~2013-3来我整形美容科就诊的痤疮瘢痕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4例。术前抽取...
蔡金辉苑凯华李勤程飚曹梁邹吉平
左下肢烧伤瘢痕上的巨大恶性溃疡患者个案报道及文献回顾
Marjolin溃疡是指慢性创面或瘢痕组织的恶变,又称瘢痕癌或氏溃疡.1828年法国人Mariolin首先报道并描述了由烧伤瘢痕形成的恶性溃疡,国内有关本病的最早报告可追踪到1963年.本文报告2例发生于下肢烧伤瘢痕上的...
邹吉平项晓飞唐建兵程飚
富血小板血浆对老年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影响
宣敏邹吉平万雨程飚
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启示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回顾性调查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形成原因、好发部位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难愈合创面的防治以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因创面问题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皮肤组织缺损经2个月治疗未愈合为判定标准,筛选出难愈合创面患者120例,回顾性调查患者创面形成原因、年龄、创面发生部位、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我科共收治住院患者2136例,其中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占5.6%。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代谢性疾病(43.3%),其次为创伤感染类(20%)和肿瘤类(20.0%)(χ2=62.917, P <0.01)。创面难愈患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其次为60~80岁(χ2=29.562, P <0.01)。难愈合创面好发部位为四肢(61.6%),又以足部最为多见(占38.3%)(χ2=17.546, P=0.002)。目前我科全部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41±8.98) d,慢性创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3.21±28.27) d]较同期所有住院患者明显延长(t=-9.968, P<0.05)。结论:代谢类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成为难愈性创面主要人群,难愈创面常发生在四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造成住院时间拖延,给患者家属、社会均带来极大负担。
陈葵吴雷刘亦舒邹吉平万雨黄英子李秀程飚
关键词:难愈合创面住院
BMSCs对糖尿病创面PMNs和MΦ浸润及其趋化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研究背景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到2011年达9千万人。糖尿病创面愈合治疗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创面愈合是多细胞多分子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早期创面炎症细胞扮演着启动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显示糖尿病患...
邹吉平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因子
文献传递
左下肢烧伤瘢痕上的巨大恶性溃疡患者个案报道及文献回顾
Marjolin溃疡是指慢性创面或瘢痕组织的恶变,又称瘢痕癌或马氏溃疡.1828年法国人Mariolin首先报道并描述了由烧伤瘢痕形成的恶性溃疡,国内有关本病的最早报告可追踪到1963年.本文报告2例发生于下肢烧伤瘢痕上...
邹吉平项晓飞唐建兵程飚
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及p6在不同年龄组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意义
宣敏邹吉平万雨程飚
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京万红软膏促进糖尿病小鼠慢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机制。方法:清洁级、同周龄雄性C57小鼠54只,随机分为京万红软膏组、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连续3 d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然后在小鼠背部制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形成第2日开始,京万红软膏组创面涂抹京万红软膏,厚度0.5 cm;对照药物组创面涂抹相同厚度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空白对照组不给药。3组创面均以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于给药后第3、7、10、17、21天,用塑料透明膜描记创面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于给药后第7、17天各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小鼠处死,观察创面及创缘2 mm范围内全层皮肤及肉芽组织的大体形态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给药后7 d,两药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有所升高,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后10、17和21 d,对照药物组创面愈合率[(81.00±0.85)%,(95.00±0.29)%,(97.00±0.37)%]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7.00±1.35)%,(87.00±1.17)%,(90.00±0.96)%,P<0.05],而京万红软膏组愈合率[(85.00±1.93)%,(100.00±0)%,(100.00±0)%]明显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治疗17 d京万红软膏组创面全部愈合,而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治疗后21 d仍未全部愈合。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京万红软膏较对照药物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能更早使炎症减轻、创面上皮化,而且表皮细胞复层分化良好,新生胶原排列整齐,创面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化明显,显示具有更好的愈合质量。结论:京万红软膏对于糖尿病慢性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
姜玉峰黄沙邹吉平许樟荣高虹付小兵
关键词:京万红软膏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