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燕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细胞集落
  • 9篇集落
  • 9篇集落刺激因子
  • 8篇粒细胞
  • 8篇粒细胞集落刺...
  • 7篇急性
  • 6篇急性放射病
  • 6篇放射病
  • 6篇比格犬
  • 4篇照射
  • 4篇人粒细胞
  • 4篇人粒细胞集落...
  • 4篇人血清白
  • 4篇人血清白蛋白
  • 4篇射线
  • 4篇重组人粒细胞
  • 4篇重组人粒细胞...
  • 4篇Γ射线
  • 3篇造血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苏州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生物技术有限...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赵燕芳
  • 12篇罗庆良
  • 11篇谢玲
  • 11篇邢爽
  • 11篇熊国林
  • 10篇李明
  • 7篇从玉文
  • 5篇欧红玲
  • 5篇赵振虎
  • 4篇余祖胤
  • 4篇郭玲玲
  • 4篇李明
  • 3篇张学光
  • 3篇王金香
  • 3篇黄海潇
  • 3篇朱南康
  • 3篇王欣茹
  • 3篇缪竞诚
  • 3篇王宁
  • 2篇柳晓兰

传媒

  • 5篇国际药学研究...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首届全球华人...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2.3Gy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存活和造血重建的影响(英文)被引量:9
2011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的治疗作用。13只比格犬用90%裂变中子(n∶γ=10.6∶1)单侧一次照射2.3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n=4)、对症治疗(n=5)和rhG-CSF治疗(n=4)3组。rhG-CSF治疗组照射后0.5和24小时2次皮下注射rhG-CSF 200μg/kg。结果表明,2.3 Gy 90%裂变中子照射可致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50天3组动物分别活存1/4、3/5和4/4;rhG-CSF给药可使动物存活率由对症治疗组的60%提高至100%。与对症治疗组比较,照射后24小时内2次给予rhG-CSF可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提高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并促进其恢复。rhG-CSF治疗组照射后3天外周血有核细胞形成集落数量(CFU-GM、CFU-E和BFU-E)明显增加,为对症治疗组的2-5倍。照射后50天,胸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rhG-CSF治疗动物造血全部恢复正常,而对症治疗组动物仍然存在造血细胞数量严重减少。结论:照射后早期大剂量rhG-CSF 2次皮下注射联合对症治疗可明显促进2.3 Gy裂变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其存活。
李明李明余祖胤邢爽欧红玲熊国林谢玲赵燕芳韩阿如娜善亚君柳晓兰赵振虎王欣茹从玉文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裂变中子造血损伤
抗凋亡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2010年
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各系造血祖细胞因其高度的增殖活性而成为辐射攻击的主要靶细胞,以往人们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刺激残存定向造血干/祖细胞(HSPCs)增殖的造血因子作为急性辐射损伤(ARI)治疗研究的重点且卓有成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照射后造血细胞早期凋亡和坏死是导致体内造血干/祖细胞缺失的关键因素,
赵燕芳王欣茹范礼斌罗庆良
关键词: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造血干细胞抗凋亡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BALB/c小鼠用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5.0 Gy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GW003 1、3和9 mg/kg 4组,照射后1 h和7 d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GW003 1、3和9 mg/kg。照前1 d和照后30 d内隔日一次检测外周血细胞,照射后30 d处死小鼠取胸骨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60Coγ射线5.0 Gy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急剧下降,其中1和3 mg/kg GW003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较照射对照组显著缩短,开始恢复时间提前,白细胞最低值明显升高。GW003 9 mg/kg组上述指标与照射对照组相比有所改善,但无显著差异。3 mg/kg GW003组小鼠单核细胞数于照射后9~13 d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各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胸骨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照射后30 d各组活存小鼠骨髓造血均十分活跃。结论 GW003对60Coγ射线5.0 Gy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郭玲玲邢爽李明李明熊国林谢玲赵燕芳王玉姣罗庆良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对化疗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SD大鼠经CTX化疗后分别一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GW003(250、500和1500μg/kg),每日一次检测外周血细胞计数,药后第10天处死大鼠取胸骨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SD大鼠腹腔注射CTX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均显著下降。GW003治疗可明显升高化疗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最低值并缩短其减少的持续时间。GW003对CTX化疗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GW003对CTX化疗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熊国林邢爽李明李明谢玲赵燕芳郭玲玲黄岩山罗庆良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环磷酰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不同结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3.0Gy ^(60)Coγ射线照射恒河猴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结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和GW003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恒河猴用60Coγ射线全身双侧一次均匀照射3.0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吉粒芬(rhG-CSF)和GW003治疗共3组,每组6只动物。吉粒芬治疗组动物于照射后0~13 d给予吉粒芬5μg/k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GW003治疗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d共两次给予GW003150μg/kg皮下注射。观察照射后动物一般体征、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照射后60d胸骨、脾脏、淋巴结等造血免疫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照射对照组相比,GW003150μg/kg 1次/周连续两周给药方案可以明显升高照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缩短对症治疗中抗生素和止血药应用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从而简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吉粒芬治疗组上述指标较照射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但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最低持续时间明显长于GW003治疗组(P<0.05)。结论 GW003150μg/kg对3.0 Gy 60Coγ射线照射恒河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该给药方案比吉粒芬5μg/kg每天一次连续14 d皮下注射给药方案更具优势。
李明李明邢爽熊国林谢玲赵燕芳郭玲玲黄岩山罗庆良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恒河猴
GW003对恒河猴急性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GW003)对急性放射病恒河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28只成年恒河猴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及GW003 50、150和450μg/kg治疗组共5组,后4组动物(每组6只)用60Coγ射线全身双侧一次照射3.0 Gy。GW003治疗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 d皮下注射GW003 50、150和450μg/kg,所有照射动物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照射动物一般状况、体征、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集落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不同剂量GW003皮下注射给药能明显升高3.0 Gy照射猴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数,其中GW003 150和450μg/kg剂量组提高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最低值,缩短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的作用显著,明显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减少输血次数。结论 GW003 150μg/kg可明显促进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功能恢复,对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熊国林欧红玲李明申星谢玲赵燕芳郭玲玲王玉娇黄岩山罗庆良邢爽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辐射损伤恒河猴
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8.0Gy^(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长期存活率及远后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8.0Gy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长期存活率及远后效应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照射对照及rhG-CSF大、中、小剂量治疗共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接受8.0Gy60Coγ射线照射。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0.5和24h两次分别皮下注射rhG-CSF1000、500和250μg/kg,随时记录各组动物存活率,照射后70、160和300d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300d时检测各组存活小鼠造血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照射对照组动物照后19d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2.1±3.0)d;rhG-CSF1000μg/kg治疗组照射后30、100和300d存活率分别为86.7%、86.7%和80.0%,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照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照后300d时,rhG-CSF1000μg/kg治疗组的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骨髓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hG-CSF治疗组的CD4+/CD8+比值倒置且250μg/kg剂量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hG-CSF治疗组造血和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rhG-CSF1000μg/kg治疗可以显著提高8.0Gy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存活率,但照射后300d造血和免疫系统相关指标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赵燕芳韩阿如娜邢爽李明熊国林欧红玲谢玲余祖胤王欣茹范礼斌从玉文罗庆良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远后效应
细胞因子治疗4.5 Gyγ射线照射比格犬造血损伤的机制初探
2010年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配伍应用治疗4.5 Gyγ射线照射比格犬造血系统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6只比格犬均给予4.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3组.细胞因子组在综合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G-CSF、rhIL-11和rhIL-2联合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有核细胞周期及凋亡比例.结果 4.5 Gyγ射线照射犬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在照射后1 d明显下降(照射对照组和综合对症组分别为照前值的61.3%和52.1%),G0/G1期有核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99.27%和99.49%),且凋亡率(分别为26.93%和21.29%)和坏死率(分别为3.27%和4.14%)明显升高(与照前值比较,P〈0.05);而经过细胞因子治疗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在照射后1 d即明显升高(为照前值的135.6%),G0/G1期有核细胞比例(99.71%)进一步增加,其凋亡率(5.66%)和坏死率(1.60%)明显低于照射对照和综合对症组.结论 本研究的细胞因子组合可能通过动员骨髓中CD34+细胞到外周血,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减少细胞凋亡,从而促进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犬造血功能的恢复.
李明欧红玲邢爽黄海潇熊国林谢玲赵燕芳赵振虎王宁王金香缪竞诚朱南康罗庆良从玉文张学光
关键词:急性放射病细胞因子造血损伤比格犬
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rhG-CSF对2.3Gy中子照射比格犬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中子照射所致凝血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治疗措施。给予10只成年比格犬2.3Gy中子照射,动物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和rhG-CSF治疗组。rhG-CSF治疗组动物自照射当天开始给予rhG-CSF10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连续给药21天。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抽取外周血检测血小板数,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描记分法(TEG)、凝血四项法检测两组动物的凝血情况。结果表明,2.3Gy中子照射后,比格犬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功能同时下降;凝血系统在照射后初期处于高凝状态,极期处于低凝状态;凝血功能改变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为主;在病程初期和极期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增高。rhG-CSF治疗可以纠正2.3Gy中子照射初期的高凝状态,缩短极期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加快血凝块形成的速度,下调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高,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论:rhG-CSF可改善照射所致的凝血功能紊乱。
李明李明韩琴芳柳晓兰邢爽熊国林谢玲赵燕芳余祖胤丁一波赵振虎从玉文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用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4.5 Gy照射比格犬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索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4.5 Gy γ射线照射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治疗组比格犬血清,应用二维电泳分离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找出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并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凝胶蛋白图谱.共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成功鉴定出其中的4个蛋白质点.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其中一个较有意义的蛋白质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3 077、等电点为6.26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该蛋白在照射前及照后36 d均无表达,照射后1 d略有增强(吸光度为0.2166),14 d显著增强(吸光度为0.4577).结论 SAA的表达变化与病程进展相一致,可能对病情的转归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谢玲李明邢爽黄海潇欧红玲熊国林赵燕芳赵振虎王宁王金香缪竞诚朱南康张学光从玉文罗庆良
关键词:急性放射损伤血清淀粉样蛋白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