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金航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分化
  • 3篇干细胞
  • 3篇PPARΓ
  • 3篇PPARΓ基...
  • 2篇胰岛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细胞
  • 2篇吡格列酮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格列酮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细胞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脂肪细胞分化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转录

机构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蒋金航
  • 5篇王新庄
  • 3篇翟明胜
  • 3篇许晓婷
  • 2篇马云
  • 2篇刘远哲
  • 2篇于文浩
  • 2篇吕婧玉
  • 2篇陈晓佩
  • 1篇张宁
  • 1篇何俊丹
  • 1篇王亚丹
  • 1篇任卫青
  • 1篇张志平
  • 1篇石凯文
  • 1篇丁丹丹
  • 1篇何锦红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DMSO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红细胞裂解法分离获得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传代纯化培养并进行生物特性的鉴定。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0、0.5%、1%、2%、4%)作用于贴壁前、贴壁后的兔BM-MSCs,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DMSO体外诱导P3代兔BM-MSCs分化为胰岛细胞,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双硫腙染色法初步鉴定胰岛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胰岛素的表达;ELISA检测胰岛素的分泌。结果显示,原代、传代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DMSO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细胞贴壁前、后的2种处理方法相比,DMSO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而言,DMSO浓度<1%对细胞的生长损害作用较小。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变圆,逐渐聚集,6d出现细胞聚集,随着诱导的继续,形成细胞团样结构,细胞团数逐渐增多;终末阶段试验组双硫腙染色呈明显的猩红色、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胰岛素表达显示阳性,ELISA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诱导组7d和12d的胰岛素含量分别为(31.32±0.14)mU/L和(32.85±0.21)mU/L,与对照组的(25.02±0.55)mU/L和(25.06±2.46)mU/L比较,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DMSO可以用于诱导BM-MSCs分化,终末阶段形成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细胞,未来可以针对其诱导的高效性进一步进行研究。
许晓婷翟明胜蒋金航陈晓佩丁丹丹于文浩刘远哲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SC1(pluripotin)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比较了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小分子化学物质pluripotin(SC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昆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作用,并探讨了SC1在培养液中的最佳浓度。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以含LIF的添加血清替代品(KSR)的培养基(ESC-SR)为对照,分别用SC1浓度为0.3、1、3μmol/L的ESC-SR培养液对昆明小鼠胚胎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胚胎在添加3μmol/L SC1的ESC-SR培养液中ICM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形成的ES集落与对照组形态差异不明显,最高传至第7代,并且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可以传至第6代而保持未分化状态。不同浓度SC1培养液中,胚胎在SC1浓度为0.3μmol/L组的F2代形成率显著高于1μmol/L组和3μmol/L组(P<0.05),所分离的细胞AKP染色呈阳性,Oct4、Nanog和Sox2的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结果表明,ESC-SR培养液中SC1可以替代LIF用于小鼠ES细胞未分化状态的维持,并且可以在无饲养层条件下进行昆明小鼠ES细胞的培养。
任卫青张志平王新庄吕婧玉许晓婷蒋金航翟明胜石凯文
关键词: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旨在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联合高浓度葡萄糖对分离纯化的第3代兔BMSCs进行体外诱导,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双硫腙染色法鉴定胰岛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胰岛素含量。结果,试验组在诱导7d出现细胞团样集落,10d获得排列紧密的细胞团,而对照组始终未见细胞团;经双硫腙染色试验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验组均显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ELISA检测试验组7和10d的胰岛素含量分别为(27.82±0.43)和(27.89±0.25)mU.L-1,与对照组的(23.39±0.20)和(25.71±0.27)mU.L-1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联合高糖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诱导出胰岛细胞。
何俊丹张志帅王新庄吕婧玉许晓婷蒋金航翟明胜
关键词:BMSCS分化胰岛素
牛PPARγ基因调控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研究
我国以丰富的地理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等优势条件,使肉牛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与肉牛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牛肉质量整体偏低,成为制约我国高档牛肉产出的主要因素。依据牛肉评级的基本原理,肌内脂肪含量是衡定牛肉品质的的一个重...
蒋金航
关键词:PPARΓ基因吡格列酮南阳牛分化机制
文献传递
PPARγ基因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基因,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能够启动脂肪形成。PPARγ基因不仅是调控脂肪组织中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而且在调节脂类代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对PPARγ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中PPARγ介导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揭示PPARγ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分子作用机制,将为研究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PARγ基因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尤其是PPARγ的表达规律和干预PPARγ作用于脂肪组织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蒋金航马云王新庄
关键词:PPARΓ基因脂肪细胞分化PPARΓ配体
牛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取郏县红牛第6和第7肋骨间肌间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培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牛前体脂肪细胞过程中,添加终浓度为1μmol/L的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进行药物干预,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s actir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检测牛前体脂肪的增殖;油红O提取比色法检测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分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表达上调后其他参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吡格列酮药物干预后,PPAR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PPARγ基因的表达上调后,牛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分化能力增强;脂肪分化相关基因C/EBPA、SREBP11、FABPA、PLIN1、LPL和IGFBP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GATA2和FAS基因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PPARγ基因的表达可显著影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与肉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关系。
陈晓佩于文浩蒋金航王亚丹刘远哲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PPARΓ基因吡格列酮郏县红牛
哺乳动物DNA甲基化概述被引量:1
2013年
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维持着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组和表观遗传的稳定性。甲基化修饰是哺乳动物DNA最常见的复制后调节方式之一,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针对哺乳动物甲基化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概述。
何锦红蒋金航马云
关键词:哺乳动物DNA甲基化表观遗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