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珏琪

作品数:30 被引量:1,94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教育
  • 6篇电子书包
  • 6篇书包
  • 6篇子书
  • 5篇教学
  • 3篇信息技术
  • 3篇人人
  • 3篇干部
  • 2篇在线教育
  • 2篇数学
  • 2篇小学数学
  • 2篇教育信息
  • 2篇教育信息化
  • 2篇课程
  • 2篇课堂
  • 2篇基础教育
  • 2篇教学模式
  • 1篇电子课本
  • 1篇电子书
  • 1篇电子学

机构

  • 2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干部在线...
  • 1篇中国电子技术...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共上海市委...
  • 1篇上海市闵行中...

作者

  • 27篇管珏琪
  • 16篇祝智庭
  • 11篇钱冬明
  • 5篇苏小兵
  • 3篇徐显龙
  • 2篇何超
  • 2篇吴永和
  • 2篇郭玮
  • 2篇曲宇
  • 1篇朱欧亚
  • 1篇余平
  • 1篇王新华
  • 1篇余云涛
  • 1篇王娟
  • 1篇蒋东兴
  • 1篇吴砥
  • 1篇宁可为
  • 1篇王佑镁
  • 1篇马晓玲
  • 1篇李笑樱

传媒

  • 10篇中国电化教育
  • 5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信息技术与标...
  • 1篇远程教育杂志
  • 1篇中国教育网络
  • 1篇软件导刊.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中小学电子学辅的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不足,支持课外自主学习的电子学辅应运而生。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活动流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子学辅的内涵、比较电子学辅与电子教辅的区别,并对其分类;在分析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明确电子学辅的需求,并设计电子学辅的功能;剖析电子学辅的供给链,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电子学辅网站的资源和功能的调研,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学辅供给的现状;针对国内电子学辅存在的内容覆盖面不全、资源兼容性较差、缺少个性化诊断支持、互动性不足、家长参与度不够、支持政策缺失等问题,从政策制定、资源内容、技术规范、学科交叉和使用机制五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电子学辅行业的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徐显龙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外学习活动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被引量:126
2013年
"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推进"三通工程","人人通"是核心也是难点。"人人通"定位为基于实名制的网络教与学环境的个性化学习应用,推动"人人通",旨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通"强调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应用的开展,基于对"人人通"建设内涵分析,从空间结构、接入环境、支持服务、用户能力四个维度建构"人人通"建设一般框架;聚焦空间结构维度,从学习者视角明确"人人通"建设重点:以PLS为要件实践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并构建PLS功能模式、阐明PLS对学习者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通过技术规范研制保障"人人通"合理、有效实施。
祝智庭管珏琪
基于Diigo平台实现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被引量:3
2009年
知识管理已成为个人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对于研究生,合理有效地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对其专业发展和科研学术至关重要。在明确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概念及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Diigo及其在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优势,探讨利用Diigo实现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管珏琪
关键词:DIIGO个人知识管理
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被引量:55
2013年
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行动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热点。文章提出共享需满足跨平台、跨终端、跨区域的要求,并基于对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要素(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主体、技术环境、动力机制)的分析,提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分析框架。从可用性(能用层次)、适用性、重用性、生成性(好用层次)分析优质教育资源特征,论述应共建共享怎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同时提出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环境(技术维度)和动力机制(非技术维度),叙述应如何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最后基于分析框架,从保障教育资源优质化的评估机制、创设良好技术环境的支撑技术、资源共建共享持续的动力来源等三方面思考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已然成为数字化教育的一个热门应用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概念演变、关注度转变及教育应用发展三个层面重识电子书包,并聚焦于电子书包标准化工作之一——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的设计.在调研国内外建设现状基础之上,关注用户使用习惯、教育应用安全、终端可靠性、普适设计等问题,从终端硬件、操作系统和标配教学功能三方面构建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最后,分别从生产厂商、电子书包相关产业和教育变革三个角度展望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的建设意义.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被引量:535
2014年
该文从课和课程概念的文献研究入手,对微课、微"课"和微课程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属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范畴。微课与"微目标、微教案、微讲义、微练习"等课程要素共同构成微"课程",与"观看微课、在线讨论、做练习"等学习活动构成微"课",前者属于课程论的范畴,后者则属于教学论的范畴,两者具有本质区别。同时,从微课的"教育资源"属性出发,提出了微课的"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等五大构成要素,并结合当前微课教学实践应用的情况,归纳了微课支持翻转课堂教学、课内差异化教学和课外辅导答疑等三种教学应用模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微课的概念和教学应用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一种基于分布式的协同学习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协同学习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端、逻辑处理装置和数据库层三部分,支持多节点的分布式学习逻辑服务部署,支持个人行为的学习思维模式,支持群体行为的协同学习思维模式,能够对不同地域、不同服务器中的学习...
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王新华
文献传递
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被引量:101
2015年
国内电子书包项目发展进入新一轮以区域推进为主的发展模式,而探索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进区域应用的重点建设内容。在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推进背景下,该研究聚焦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及电子书包环境对教与学的支撑作用,设计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的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思维限制、改变教师角色为启示,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促成意义建构为指导,包括课前测验,发现问题;课堂导入,引出课题;师生活动,解决问题;变式练习,应用巩固;回顾小结,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拓展迁移六个教学环节。最后以上海市闵行区罗阳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复习课《几何小实践》为例展示基于该教学模式的应用。
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复习教学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的套具设计被引量:3
2010年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是一个面向深度知识建构的学习支持框架,这一框架通过结构化的工具套件支持个体协调发展与群体有序互动,实现"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五场协调",落实面向高阶学习目标的知识建构操作理念。基于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知识建构(CKB)的基本理念,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更加注重对个体和群体的学习过程中文化变量、协同机制和认知机制的支持,从而实现学习系统中个体与群体在信息和知识场域的互动与协调,指向课堂知识创新。本文系统分析了协同学习的三个基本阶段,即信息汇聚、群体思维和知识建构,阐释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的概念框架,设计并初步实现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支持套具,为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钱冬明管珏琪王佑镁祝智庭
关键词:知识建构
电子书包对学生学习体验与学习成绩的影响——以上海闵行区小学数学应用为例被引量:26
2015年
为给相关用户群体提供实证研究数据及政策决策支持,本文以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为对象,研究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设计学习体验调查问卷,样本230人来自上海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的4所实验学校、8个试点班级,其中114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两年,116位学生从未使用过。同时获取这些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时的数学测验成绩,通过T检验分析数学课堂中电子书包应用对小学生学习体验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与未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小组在数学测验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及对教师直接反馈的感知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优化这些研究结果。
管珏琪Peter Riezebos苏小兵祝智庭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数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