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内镜
  • 6篇肿瘤
  • 6篇黏膜
  • 5篇内镜黏膜
  • 4篇食管
  • 4篇切除
  • 4篇病变
  • 3篇手术
  • 3篇切除术
  • 3篇黏膜切除
  • 3篇黏膜切除术
  • 3篇黏膜下
  • 3篇黏膜下剥离术
  • 3篇胃肿瘤
  • 3篇膜切除术
  • 3篇膜下
  • 3篇内镜下黏膜
  • 3篇内镜下黏膜切...
  • 3篇内镜下黏膜切...
  • 3篇内镜黏膜下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美国国家癌症...

作者

  • 13篇窦利州
  • 10篇张月明
  • 10篇王贵齐
  • 9篇贺舜
  • 4篇吕宁
  • 4篇薛丽燕
  • 4篇于新颖
  • 4篇刘晓
  • 3篇赖少清
  • 3篇赵东兵
  • 2篇张蕾
  • 2篇鞠凤环
  • 2篇倪晓光
  • 2篇田艳涛
  • 2篇秦秀敏
  • 2篇荀华英
  • 2篇刘勇
  • 1篇解亦斌
  • 1篇李洋
  • 1篇邵欣欣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癌症进展
  • 1篇抗癌之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观察分析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3 104例.结合患者相关诊疗资料,按照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分为多原发癌组与非多原发癌组,分析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特点.结果 369例(11.9%)的食管鳞癌发生了其他部位多原发癌;72.4%的多原发癌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多原发癌组以头颈部多原发癌以及胃多原发癌最为常见,分别占6.8%及4.2%,其次为肺以及其他部位;头颈部多原发癌病例中食管多发病灶存在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胃多原发癌及非多原发癌病例.结论 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以同时性多原发癌为常见,部位又以头颈部及胃部多原发最为常见,而食管鳞癌中食管多发病灶的存在提示头颈部多原发癌发生的可能性高,了解这临床特点有助于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贺舜刘勇刘晓窦利州张月明倪晓光赖少清于新颖张蕾王贵齐
关键词:食管肿瘤头颈部肿瘤胃肿瘤
一种经内镜活检孔道的内镜下缝合系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经内镜活检孔道的内镜下缝合系统,包括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钳道孔,还包括缝合针、套管和持针器。本发明将柔性的套管与曲度较小的缝合针配合使用,利用套管的柔性以及缝合针小曲度的特点,可将...
窦利州刘勇宋世博贺舜张月明张琛吴振坤王贵齐
56例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切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这些因素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定义为内镜非治愈性切除:(1)水平和(或)垂直切缘阳性;(2)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3)脉管侵犯;(4)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或黏液腺癌;(5)浸润最深部位有高级别肿瘤出芽。结果 84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切除病例中,有56例(6.7%)判定为非治愈性切除。随访19.8~69.2(平均37.3)月,8例(14.3%)患者出现复发转移,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5.7%。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低分化腺癌和高中分化腺癌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5.0%和90.4%(χ2= 6.711,P= 0.010),黏膜下浸润深度≥2 000 μm和〈 2 000 μm者分别为75.0%和93.8%(χ2= 6.745,P= 0.009),有和无脉管侵犯者分别为60.0%和88.2%(χ2= 7.708,P= 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低分化腺癌(HR= 8.021,95%CI:1.499~42.921)、黏膜下浸润深度≥2 000 μm(HR= 6.823,95%CI:1.299~35.848)和脉管侵犯(HR=18.143,95%CI:2.079~158.358)是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后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黏膜下浸润深度≥2 000 μm、有脉管侵犯特征的是非治愈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瑞刚张月明窦利州刘勇贺舜刘晓于新颖王贵齐
关键词:内镜切除
新型食管内放射支架与普通覆膜食管支架在中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对照普通覆膜食管支架,观察食管内放射支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2008~2010年间,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等7家医院的71例不可手术切除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植入普通覆膜食管支架,研究组植入食管内放射支架,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梗阻缓解状况、支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情况、总生存期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消化道梗阻缓解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支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研究组则明显轻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研究组亦明显长于对照组(145天vs 90天);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结论]食管内放射支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方法。
贺舜张月明窦利州刘勇刘晓于新颖王贵齐
关键词:食管癌
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预后因素及外科治疗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287例,观察因素包括患者临床病理信息,预后指标包括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 287例患者中胃体肿瘤最为多见(76.3%),肿瘤平均直径为6.68cm,所有患者均行R0切除,术中未发生肿瘤破裂。平均核分裂象(5.31±6.15)/50HPF,中位随访时间58.9个月。随访过程中共17例转移,12例死亡。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7%、91.9%。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9%、88.4%。总体生存中坏死和核分裂象>10/50HPF与预后独立相关(P<0.05)。肿瘤直径>10cm及核分裂象>10/50HPF与高复发风险独立相关(P<0.05)。结论胃间质瘤整体预后相对其他部位较好,对于可能根治切除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术后伴有高危因素患者应密切复查随诊。
李鹏黄振赵宏窦利州王杨郭春光王贵齐赵东兵
关键词:胃肿瘤间质瘤肿瘤复发预后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26处EMR治疗(EMR组)和19例20处ESD治疗(ESD组)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在病灶大小、手术时间、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ESD组术前超声内镜测量的直径大小为(7.4±5.3)mm,明显大于EMR组的(5.6±2.1)mm(P〈0.05);ESD组手术时间为(32.6±10.5)min,明显长于EMR组的(8.9±6.3)min(P〈0.05);EMR组和ESD组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EMR组的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为100.0%(26/26),略高于ESD组的95.0%(19/20)(P〉0.05);EMR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5.3%(4/26),明显高于ESD组的5.0%(1/20)(P〈0.05);两组在术后复查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直径小于7mm的病灶应用EMR方法可以有效完整地切除病灶,并缩短手术时间;而对于直径大于7mm和经过多次活检或局部切除后内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的病灶,采取ESD的手术方式,方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窦利州张月明贺舜邹霜梅吕宁赵东兵秦秀敏刘勇赖少清倪晓光张蕾于桂香鞠凤环荀华英朱娜王贵齐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透明帽法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EMR,Cap组平均病变切除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6rain和43min.明显长于MBM组的10min和32min(P=0.036,P=0.038)。切除病变总厚度和黏膜下切除深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a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466±354)元,明显高于MBM组的(4014±368)元(P=0.008)。EMR—Cap组出现术后狭窄1例,MBM组出现术中穿孔1例。术后随访17~42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EMR—Cap组m现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MR—Cap和MBM均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EMR—Cap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张月明贺舜薛丽燕吕宁程贵余秦秀敏窦利州赖少清倪晓光张蕾于桂香鞠凤环荀华英朱娜王贵齐
关键词:癌前病变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面积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疗效初探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应用射频消融系统(RFA)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范围广泛的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于2010年1月对经活检病理确诊的2例鳞状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MGIN)和1例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HGIN)患者予以内镜下RFA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RFA时间为3~12(8.3) min,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时间6~20(10.3) min;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和穿孔的发生。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病变长度分别为12和8 cm,非表浅平坦性病变长度分别为3和4 cm;MGIN患者的病变长度6 cm ,非表浅平坦性病变长度2 cm;HGIN患者的病变长度12 cm ,非表浅平坦型病变长度1 cm;术后病理与术前活检病理一致。4例术后均出现狭窄,其中2例为轻度狭窄,未予处理;2例为重度狭窄,行内镜下水囊扩张术均缓解。平均住院时间3d。3例经过3月及1年以上随访,治疗区域活检病理均达到完全缓解;余1例术后3月复查可见散在的碘染色阳性灶,活检病理为HGIN,分别追加RFA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RFA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面积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张月明JacquesJGHMBergman薛丽燕贺舜吕宁David E FleischerBas WeustenSanford M Dawsey窦利州王贵齐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癌前病变
早期大肠肿瘤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选择的研究
目的: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肠病变在早期即被发现,并及时接受微创治疗。本文旨在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大肠早期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内镜治疗后早期大肠癌或癌前病变的术后标本,应用...
窦利州
关键词:大肠肿瘤内镜诊疗技术临床疗效病理特征手术方式
文献传递
早期胃癌ESD治疗后腹腔镜补救手术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未达治愈标准的补救方式的选择及行腹腔镜补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3例早期胃癌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再行腹腔镜补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补救手术指征,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例行腹腔镜补救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均整块切除,术后病理示3例患者的病变黏膜下浸润均超过500μm,其中垂直切缘阳性患者1例,有静脉浸润患者1例,病变直径大于3 cm的患者2例;3例患者行腹腔镜补救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111-151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排气时间为3-5 d,拔除胃管时间为4-6 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7 d,术后住院天数为8-13 d;3例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补救根治性手术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式.
马福海徐泉解亦斌邵欣欣李洋张月明窦利州王贵齐田艳涛
关键词: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