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锋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植被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5篇孢粉
  • 4篇上新世
  • 4篇古气候
  • 3篇晚上新世
  • 3篇花粉
  • 2篇东亚季风
  • 2篇盆地
  • 2篇气候关系
  • 2篇气候重建
  • 2篇青藏高原东部
  • 2篇花粉组合
  • 2篇季风
  • 2篇古气候重建
  • 2篇海拔
  • 1篇学习算法
  • 1篇演替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乌克兰国家科...
  • 2篇维也纳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13篇秦锋
  • 6篇赵艳
  • 3篇李金锋
  • 3篇王宇飞
  • 2篇杨健
  • 2篇李泉
  • 1篇姚轶锋
  • 1篇李亚蒙
  • 1篇马春梅
  • 1篇肖霞云
  • 1篇李晓花

传媒

  • 5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植物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孢粉-气候定量重建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以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温度重建为例被引量:13
2020年
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结果可为理解气候自然变率及其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与验证.然而,由于已有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重建结果的可信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高质量现代孢粉数据库的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包括现代孢粉数据筛选、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因子分析、最优模型建立、评估检验和生态解释等多个步骤.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三个高分辨率孢粉记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全新世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最暖月温度(MTwa)约为10.4℃,随后温度逐步升高,在8.5~6ka BP达到全新世最高(约11℃).经历了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气候后,温度持续降低1.2℃,在新冰期期间达到全新世温度最低值.除全新世整体变冷趋势外,MTwa还具有明显的500年周期波动,其信号强度随时间有所波动.温度的高(低)值与太阳活动的最大值(最小值)同相位变化,这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百年尺度气候波动很可能受到了太阳活动的影响.
梁琛赵艳秦锋秦锋肖霞云马春梅肖霞云马春梅
关键词:青藏高原全新世温度重建
华北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期植被、气候与大气CO2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期是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拐点之一,此期气候经历了由"暖室"向"冰室"的转变。研究该气候转型期的特征可为科学界和国家层面应对现在和未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华北山西榆社盆地张村组上新世-更新世过渡期地层中保存的植物大化石、孢粉以及硅藻组合,为重建该时段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提供坚实的生物学证据。在综合回顾张村组化石植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侧重介绍最近5年在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以及古大气CO2浓度重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些新成果定性及定量地刻画了第三纪-第四纪之交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东南缘气候变干、变凉的转型过程及其陆地生态系统中大气CO2浓度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白云俊魏雪苹秦锋李亚蒙李金锋Parminder S.Ranhotra王宇飞
关键词:气候变化古植被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重建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植被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为理解高寒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利用孢粉化石等代用指标定量重建高寒植被的方法,阻碍了对青藏高原过去植被变化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孢粉数据,采用一种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利用孢粉数据重建青藏高原植被的模型,对比模型对现代样点的预测结果与样点实际植被及生物群区化法的重建结果,评估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孢粉-植被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现代孢粉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的现代样点植被与实际植被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生物群区化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重建青藏高原地区现代植被的准确性更高,可能更适用于该地区的古植被重建.基于51条孢粉化石记录,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了青藏高原2.2万年以来的植被变化,重建的古植被格局变化大体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演化趋势一致.末次冰盛期时,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植被,亚热带森林分布于高原东南缘.高寒草原从末次冰消期开始扩张,并且在高原中部和东部逐渐形成地带性植被.高寒草甸从早全新世开始占据高原东部和东南部,高原开始形成从东南至西北分布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格局.中全新世时,亚热带森林向北扩张,反映最适宜期的植被状况.之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在晚全新世再次向南扩张.
秦锋赵艳曹现勇
关键词:植被重建孢粉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区相对花粉产量估算
建立现代花粉植被关系的数学模型是基于化石花粉定量重建过去植被的基础。目前,国际上较常用的花粉—植被模型是Extended R-value model(ERV模型),由此已发展起一套系统的利用现代花粉和植被数据校正模型参数...
秦锋M.Jane Bunting赵艳李泉崔巧玉任维鹤
关键词:高寒草甸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中国山西张村上新世气候与海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前人山西榆社盆地张村植物大化石和花粉组合资料,运用分布区叠加分析法,初步重建了山西张村上新世气候参数值和古海拔高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数据来源计算的张村古气候参数数值变化范围大多落在今天的暖温带到北亚热带区间;依据原地埋藏的植物大化石组合推出上新世时山西张村地区存在植被垂直分带,周围为山地地形,由此估测的古湖海拔高程范围在400~1 000 m,明显低于今天约1 043 m的海拔高度,表明在上新世之后位于黄土高原东缘的张村地区还有抬升;支持前人关于更新世以来晋东南地区的整体缓慢抬升的推测。
秦锋杨健李金锋刘海明王宇飞
关键词:古气候上新世
基于孢粉组合定量重建古气候的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思考被引量:35
2013年
目前,国际上基于孢粉组合资料恢复古气候的研究已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大量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指示种法、集合法和多元校正函数法。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三类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它们在中国的运用进展。这些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而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同一化石点,获得的结果进行交叉验证,是评估古气候重建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这些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在中国的运用中,指示种法主要用于重建北部、东北部、西南部(主要是云南)第三纪气候;而集合法和多元校正函数法则较多用于重建晚第四纪气候,主要集中于北部和西北部。从空间上看,中国中部、中南部、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古气候定量重建亟待加强;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第四纪早、中期古气候定量重建研究较少。在未来研究中,填补这些研究空白无疑将提升对中国新生代以来总体气候变化格局的理解,加深对东亚季风建立时间和发展过程的认识,并促进对北半球甚至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和机制的解读。
秦锋赵艳
关键词:古气候
孢粉多样性能否反映植被多样性?——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建立现代孢粉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是使用地层化石孢粉数据重建过去植被多样性的基础.然而,中国已有的现代孢粉研究很少关注孢粉多样性及其与植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首次报道了中国孢粉多样性对区域植被多样性的代表性.选取中国东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87个样点的现代孢粉与植被调查数据,评估该区域的孢粉及植被多样性,并通过空间格局对比与相关性分析探讨研究区现代孢粉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此外,尝试采用REVEALS(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模型,结合花粉产量(PPEs,Pollen Productivity Estimates)与花粉沉降速率(FSP,Fall Speeds of Pollen)数据对孢粉数据进行校正,以减少不同类群花粉产量与传播能力差异对孢粉-植被多样性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孢粉丰富度与植被丰富度的空间变化格局相似,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但区域孢粉均匀度与植被均匀度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弱(r=0.21,p>0.05);孢粉数据经校正后,其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之间的空间变化格局差异有所降低,相关性有所增加(丰富度:r=0.50,p<0.01;均匀度:r=0.33,p<0.01).总体而言,中国东北地区的孢粉丰富度能够指示植被丰富度的变化,该多样性指标可用于恢复区域植被多样性变化历史.此外,使用经REVEALS模型校正过的化石孢粉数据重建过去的植被多样性,能够有效提升重建结果的可靠性.
崔亦凡秦锋赵艳崔巧玉耿榕蔚李泉
关键词:植被多样性
中国华北山西榆社盆地晚上新世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与季风活动
上新世和更新世之交,全球气候由相对稳定而温暖,转变为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发生的寒冷气候。分别研究该转折期前、后的气候变化特征是认识上新世-更新世之交气候转型事件驱动力和机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以植物为气候代用指标开展的古气候定...
秦锋王宇飞David K.FergusonReinhard ZetterSvetlana Syabryaj李金锋杨健李承森
关键词:晚上新世植被东亚季风
运用Grichuk方法重建山西张村晚上新世古温度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Grichuk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Grichuk法,并运用该方法重建了山西张村晚上新世的温度参数,反映当时气候(年均温8.7~18.3℃,最冷月均温-3.0~9.5℃)远比今天(年均温8.8℃,最冷月均温-6.8℃)更温暖。同时,对同一套孢粉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数据对比显示运用Grichuk法与共存分析法估算的古温度参数范围相近,但Grichuk法估算的古温度参数范围要比共存分析法的结果更宽些,其差别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二者操作方法相异及参考的最近现存亲缘类群分布范围不同有关。
秦锋S. Syabryaj李晓花姚轶锋杨健李金锋王宇飞
关键词:HIS古气候重建晚上新世
中国华北山西张村晚上新世植被、气候及其古季风活动
新近纪全球温度大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体现气候逐渐变凉的趋势。目前,以植物为气候代用指标开展的新近纪气候定量化研究的结果已经清楚地揭示欧洲、北美大陆上的气候变化存在地区差异。为理解东亚新近纪气候变化和欧亚大陆洲际气候差异,...
秦锋David K.FergusonReinhard Zetter王宇飞Svetlana Syabryaj李金锋杨健李承森
关键词:晚上新世植被气候东亚季风海拔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