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飞

作品数:60 被引量:39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生物学
  • 38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植物
  • 14篇古气候
  • 10篇上新世
  • 10篇气候
  • 8篇植被
  • 8篇孢粉
  • 8篇化石
  • 7篇中新世
  • 7篇古环境
  • 4篇植物演化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新生代
  • 3篇演替
  • 3篇植被演替
  • 3篇气候意义
  • 3篇化石木
  • 3篇环境变迁
  • 3篇古气候意义
  • 3篇古植被
  • 2篇地理分布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植...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北京自然博物...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公安部物证鉴...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60篇王宇飞
  • 33篇李承森
  • 11篇孙启高
  • 9篇姚轶锋
  • 7篇杨健
  • 6篇李金锋
  • 5篇徐景先
  • 5篇宋书银
  • 4篇杜乃秋
  • 4篇程业明
  • 4篇赵良成
  • 3篇秦锋
  • 3篇马清温
  • 3篇李亚蒙
  • 3篇王青
  • 2篇冯广平
  • 2篇陈永享
  • 2篇陶君容
  • 2篇陈立群
  • 2篇李小强

传媒

  • 8篇Acta B...
  • 7篇植物学通报
  • 7篇古地理学报
  • 5篇植物分类学报
  • 4篇植物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大自然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植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刑事技术
  • 1篇中国博士后生...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定量重建古气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3年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从长时间尺度上 (可以达到上亿年 )研究植物界的发生发展 ,是一个探讨和理解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生命科学问题 ,也是从宏观角度认识生物演化和全球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环境科学问题。目前 ,国际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 ,正在加大研究的时间尺度和提高研究的精确程度 ,即在距今百万年至数千万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范围内 ,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和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以便更有效地预测气候的未来变化。本文介绍了最近 1 0年里 ,采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法、植物气孔参数与古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
李承森王宇飞孙启高
关键词:植物古气候生物演化
定量分析第三纪以来环境变化的新方法——特有种气候分析法被引量:32
2001年
There are many extant endemic plants in China, which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during Tertiary. The global cooling during the Tertiary caused a series of narrow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the plants.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vaded most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where severe destruction was imposed onto vegetation. However, such destruction was lessened in China largely because of specific topographic and geographical and obviously, a number of other conditions accounted for an unusual refugee camp for the relics of plants in China, among which lots of endemic taxa exist. Recently,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such as Metaseqouia, Eucommia , have been employed to conduct multi_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studies so as to analyze Tertiary climate changes quantitatively. Meanwhile, a rigorous method, i.e. climate analysis of endemic species (CAES) has come to maturation. This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some generality because it is sup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endemic speci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CAES is involv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Conduct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iving and fossil species of endemic plants and trace their evolutionary courses. 2. Compare fossil species with living one and clarify which is the nearest living relative (NLR) to fossil counterpart. 3. Fossils and their living counterparts (NLR) are supposed to have similar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ir life cycles. 4. Investigate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iving and fossil plants within the same taxa and ascertai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ir distributions in geological age. 5. Analyze climate facto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endemic taxa and obtain the data of climatic character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6. Further study the physio_ecology of living species and determinate paleoclimate where fossil counterparts lived. 7. Integrate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steps 4, 5 and 6, and quantitatively reconstruct the climate wh
李承森王宇飞孙启高
关键词:特有种第三纪全球气候环境变化
中新世山旺盆地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被引量:9
2002年
山东省临朐县山旺盆地中新世植物群及其研究成果闻名遐迩 ,但是在植物群的研究上依然有以下问题 :(1)在植物分类鉴定方面 ,缺乏解剖学特征研究 ;(2 )在植被演替的研究上 ,缺乏高分辨率的时间尺度 ;(3)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分析上 ,缺乏定量化标准 ;(4 )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 ,需要拓展性研究。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首先将山旺组富含化石的硅藻土沉积划分为 19层 ,然后以厘米级间距逐层采集标本和孢粉样品 ,目的是进行高分辨率研究和保证多种材料、多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在植物类群研究方面 ,我们已经报道了中国可靠的、国际公认的化石杜仲新记录 ,建立了一个新属(Chaneya) ,而且开展了山旺古果实学的研究。在古植被演替的研究上 ,孢粉学研究表明山旺中新世植被经历了 5个发展阶段。应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对山旺中新世的古气候进行定量重建 ,获得诸如年均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数值。根据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向 ,今后有必要在全球变化和亚洲古环境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和拓展山旺植物群的研究 ,如 :深入研究植物演化过程和植被演替的规律 ,从地层沉积物和植物化石上提取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 ,搜寻东亚季风形成和兴盛的新证据 ,探讨植物对洋流改变和新生代第
孙启高王宇飞王宇飞
关键词:中新世植被演替环境变迁古气候
中国北方地区7000万年以来植物演化及环境变迁
李承森王宇飞王世俊李小强陈永享宋书银陈立群孙启高徐景先赵良成
该项目选择我国北方地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5个关键时间段,研究植物演化的过程和规律,从定性到定量揭示了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7000万年以来气候演变的过程,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论文在国际SCI刊物...
关键词:
关键词:植物演化环境变迁
贵州郎岱晚三叠世贵州侧羽叶和肋状侧羽叶的形态学研究
1990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贵州侧羽叶(Pterophyllum guizhouense sp.nov.)的形态学特征:一次奇数羽状复叶,长披针形,轴具纵沟,裂片极细,每个裂片中有脉4—6条。上表皮细胞壁直,下表皮弯曲呈波状。气孔器平列型,为典型的本内苏铁式,无乳状突起,气孔的方向是横向的。对肋状侧羽叶(P.astartense Harris)作了补充描述。同时指出在研究化石植物角质层时,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壁的特征,气孔器结构、类型及分布,气孔的方向,表皮毛的存在与否及类型,有无乳状突起等征状比较稳定,可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
王宇飞陈晔
关键词:侧羽叶形态学晚三叠世
山西上新世榆属炭屑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
山西太谷盆地发育了一套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Chaney于1933年报道了太谷盆地上新世植物群,包含Picea sp.,Cyperacites sp.,Ulmus shansiensis,Ribes bar...
程业明王宇飞李承森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该文综述了北京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当前阶段对该地区该时段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的认识。北京地区全新世早期(约12 000–8 000 cal a B.P.)植被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森林中阔叶树类群逐渐增多,指示了气候由寒冷干燥转为温暖湿润;全新世中期(约8 000–2 000 cal a B.P.前后)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指示暖湿气候;全新世晚期(约2 000 cal a B.P.以来)转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气候转向凉干。植被演替反映的湿润度变化与季风区其它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研究揭示北京地区山区与平原中植被类型和类群组成已经出现空间分异。今后如能深入开展定量古气候重建研究,有可能精确描述其气候变化的过程,增进中国不同地理单元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对比。
谢淦白加德徐景先郝慧李金锋姚轶锋张林源李承森杨健王宇飞
关键词:全新世植被气候
山西上新世杜仲果实的发现
杜仲科杜仲属,现存一种,为高大、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华中、华西,西南及西北102°~120°E,25°~35°N的丘陵山区,为中国特有植物。在地质历史上杜仲曾广泛见于欧亚与北美大陆北半球地区第三纪地层,经历了晚第三纪至第...
王宇飞李承森
文献传递
山旺中新世植被演替及古气候定量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本文详细研究了山旺中新世 2 2 .95m厚的硅藻土沉积剖面上以 10~ 30cm为间距所采集的 130块孢粉样品 ,鉴定出 111个孢粉类型。古植被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老至新经历了 5个阶段 :“湿润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干旱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湿润湖岸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山地、湿润及碱性等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和“碱性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同时 ,首次成功地运用共存分析法定量地恢复了山旺中新世古气候 ,得出古气候参数定量值 :年平均温度 15 .6~ 17.2℃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 2 4 .7~ 2 7.8℃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 5 .0~ 6 .6℃ ,温度年较差 2 0 .5~ 2 5℃ ;平均相对湿度 72 %~ 75 % ,年平均降雨量 116 2~ 130 8mm ,最湿月份平均降雨量 148~ 180mm ,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 16~ 5 9mm ,最干及最湿月份降雨量的差值 81~ 15 3mm ,最热月份的平均降雨量 10 8~ 111mm。山旺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波动范围为 :年平均温度波动约 3℃左右 ,最冷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 4℃左右 ,最热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 1℃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波动约 10 0mm左右。总体反映出山旺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 ,冬季凉爽 。
梁明媚王宇飞李承森
关键词:山旺中新世植被演替古气候
白垩纪以来地外星体撞击效应对植物演化影响的新思索被引量:5
1998年
地外星体撞击引发的全球环境变化的巨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植物作为敏感的环境指示,从植被组成和演替、类群分布和分化、形态和结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上,对这种撞击引发的全球变化都应有所反映。从地学与生物学角度,协同研究撞击效应与植物演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成为有关学科发展的前沿。
李承森王宇飞孙启高耿宝印宋书银陈永亨
关键词:白垩纪植物演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