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 作品数:33 被引量:21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末次冰盛期以来基于孢粉定量重建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进展 2024年 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是未来全球变化模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的科学基础。对过去长时间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类似幅度增温场景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在基于化石孢粉记录的过去植物多样性重建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文章综述了多种孢粉多样性量化指数、末次冰盛期以来全球各地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以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等。孢粉多样性重建指数可分为固有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和差异性指数(β指数),分别从多个侧面度量了多样性变化。末次冰盛期以来植物多样性变化可划分出5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影响过去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非自然扰动,表现为长时间尺度变化受到气候变化的主控,晚全新世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已经极大地超过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自然变率。人类世以来观测记录显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应是人类活动,而非全球变暖。 梁琛 李家胜 李泉关键词:末次冰盛期 青藏高原大型湖泊纳木错流域现代花粉组合的植被代表性 青藏高原现代花粉组合的植被代表性及其空间差异是古植被定量重建的重要基础。目前,尚未有研究对高原湖泊流域尺度现代花粉组合的植被代表性进行精细的刻画。本研究利用高原大型湖泊纳木错流域37个表土和6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基于... 李泉 吕厚远 王君波 朱立平 赵艳关键词: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孢粉多样性能否反映植被多样性?——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023年 建立现代孢粉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是使用地层化石孢粉数据重建过去植被多样性的基础.然而,中国已有的现代孢粉研究很少关注孢粉多样性及其与植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首次报道了中国孢粉多样性对区域植被多样性的代表性.选取中国东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87个样点的现代孢粉与植被调查数据,评估该区域的孢粉及植被多样性,并通过空间格局对比与相关性分析探讨研究区现代孢粉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此外,尝试采用REVEALS(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模型,结合花粉产量(PPEs,Pollen Productivity Estimates)与花粉沉降速率(FSP,Fall Speeds of Pollen)数据对孢粉数据进行校正,以减少不同类群花粉产量与传播能力差异对孢粉-植被多样性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孢粉丰富度与植被丰富度的空间变化格局相似,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但区域孢粉均匀度与植被均匀度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弱(r=0.21,p>0.05);孢粉数据经校正后,其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之间的空间变化格局差异有所降低,相关性有所增加(丰富度:r=0.50,p<0.01;均匀度:r=0.33,p<0.01).总体而言,中国东北地区的孢粉丰富度能够指示植被丰富度的变化,该多样性指标可用于恢复区域植被多样性变化历史.此外,使用经REVEALS模型校正过的化石孢粉数据重建过去的植被多样性,能够有效提升重建结果的可靠性. 崔亦凡 秦锋 赵艳 崔巧玉 耿榕蔚 李泉关键词:植被多样性 青藏高原现代孢粉分布、转换函数与全新世古环境重建 通过对青藏高原1202个现代表土孢粉样点的分析(样品分布范围,海拔10~5500 m,降雨量12~1840 mm,年均温-7~21.5°C),发现有153个常见的孢粉种类至少在两个样品中含量大于1%,研究了青藏高原现代表... 吕厚远 沈才明 李小强 童国榜 蒋辉 吴乃琴 廖淦标 朱立平 羊向东 姚檀栋 旺罗 李泉基于XRF岩芯扫描的Rb/Sr比值的古气候意义探讨——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为例 被引量:13 2021年 XRF岩芯扫描技术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所获得的基于湖泊岩芯的Rb/Sr比值在古气候研究中被广泛用于表征流域化学风化的强度.然而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影响Rb/Sr比值变化的因素不同,使得其古气候解释意义较为复杂.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湖泊沉积物岩芯,获取了高分辨率的XRF岩芯扫描Rb/Sr比值、传统XRF测试Rb/Sr比值、化学蚀变指数CIA以及其他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不同指标间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细粒物质为主的沉积段,岩芯扫描Rb/Sr和CIA可作为指示化学风化强度的可靠指标;(2)岩芯扫描Rb/Sr和CIA的低值对应于总有机碳含量、乔木花粉含量、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的高值,综合分析各古气候代用指标的指示意义,认为岩芯扫描Rb/Sr可指示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3)受"粒度效应"和测试精度限制,若尔盖岩芯25~0.3和56~47m沉积段的扫描Rb/Sr数据不适用于化学风化强度的重建,在今后若尔盖盆地古气候演化历史的重建工作中应加以注意.本研究指出,当涉及XRF岩芯扫描Rb/Sr在其他研究区古气候分析中的应用时,应通过多指标间的相互验证来明确其特有的古气候指示意义. 杨涵菲 赵艳 崔巧玉 任维鹤 李泉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青藏高原 古气候意义 中国东部季风区小冰期干湿变化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国东部季风区小冰期气候重建结果和全球不同气候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季风区小冰期的气候干湿响应模式.本文认为:中国季风区小冰期的干湿变化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华北和东北受影响最大,而中部和南部季风区变化机制更为复杂;我国季风区的小冰期存在以秦岭淮河(约34°N)为大致分界的北部冷干和南部冷湿模式,这种模式在千年或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存在性,需要更多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资料以及模拟数据进行探讨. 任维鹤 易桂田 李泉关键词:小冰期 骨节状香肠构造的数值模拟研究 <正>石香肠构造是在不同能干性岩石相间成层、并具有明显粘度差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和平行岩层伸展的纯剪切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经典石香肠构造包括双凸形的肿缩香肠构造(香肠段端部内缩) 和断裂香肠构造。而Malavi... 李泉 曾佐勋 刘立林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泥炭发育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 被引量:16 2019年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泥炭沉积可提供具有可靠年代控制与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本研究利用若尔盖泥炭沉积核心区的3个泥炭钻孔,开展了10~20年高分辨率的烧失量分析,重建出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发育过程及其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早、中全新世(约11.5~6.0 ka)气候暖湿适宜,泥炭发育繁盛;之后气候趋向相对冷干,泥炭发育缓慢;泥炭指标序列的主导准周期显示出与太阳辐射和季风变化2000年与1500年周期特征的较好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气候与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化受到了太阳辐射与印度季风降水的主要驱动,气候突变事件则反映了来自太阳活动及北半球高纬温度异常的调制作用。 李泉 赵艳关键词:泥炭 烧失量 全新世 青藏高原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水稻扇形植硅体所反映的水稻驯化过程 被引量:37 2014年 对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出土的各类水稻遗存,其性质是野生、驯化或者是处于驯化过程中,一直争议颇多,这也导致了关于水稻驯化开始时间的争执。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对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南区剖面距今10000年至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堆积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提取出的水稻扇形植硅体进行形态测量和鱼鳞状纹饰的计数,结果发现,扇形植硅体的形态测量参数——长、宽和b/a值(扇形植硅体扇柄长度/扇面长度),在过去一万年间的变化呈无序状态;具有大于等于9个鱼鳞状纹饰的扇形植硅体,占扇形植硅体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从上山文化早期的34.98%上升到河姆渡文化时期的44.68%,进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59.18%和唐宋时期的78.72%,反映了水稻漫长的驯化过程。通过与野生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上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已经开始;通过与现代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唐宋时期水稻扇形植硅体特征已与现代种植水稻扇形植硅体相同。 郇秀佳 李泉 马志坤 蒋乐平 杨晓燕国际植硅体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for Phytolith Nomenclature 1.0)的介绍与讨论 被引量:14 2009年 随着植硅体分析的广泛应用,植硅体命名规范化已经成为趋势。文章对国际植硅体命名法规中植硅体类型划分、命名和描述的方法与术语进行介绍,提供部分中文对应译名,并对该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为我国植硅体命名规范化提供参考。 李泉 吕厚远 王伟铭关键词:植硅体 描述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