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新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冶金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微量元素
  • 4篇遗址
  • 4篇铜矿
  • 4篇铜器
  • 4篇青铜
  • 4篇青铜器
  • 4篇出土
  • 3篇矿料来源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原始农业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农业
  • 2篇文明
  • 2篇考古
  • 2篇出土青铜
  • 2篇出土青铜器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机构

  • 14篇安徽省文物考...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黄石市博物馆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西省考古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4篇杨立新
  • 7篇王昌燧
  • 5篇秦颍
  • 4篇龚长根
  • 4篇魏国锋
  • 3篇汪景辉
  • 2篇曲艺
  • 2篇秦颖
  • 2篇罗武干
  • 2篇谢尧亭
  • 1篇冯敏
  • 1篇徐天进
  • 1篇杨德标
  • 1篇高一龙

传媒

  • 4篇考古
  • 2篇东南文化
  • 2篇江汉考古
  • 1篇稀土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文物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2001年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枞阳、庐江古遗址调查被引量:6
1987年
枞阳、庐江两县地处江淮地区南部,濒临长江。1981年秋我所在两县文物干部刘兴汉、刘润泉、吕定一等同志的配合下,从9月上旬至10月底对这一地区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初查。发现遗址八处,并对其中的一处(小北墩遗址)进行了小面积的试掘。现一并综合简报如下: 一、孙墩遗址孙墩遗址位于庐江县城西北约三里处,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周围农田2米,东西长120、南北宽70米。表面为旱地,有一条宽约3—4米的现代水渠,东西向横贯遗址中部。从渠道断面看该遗址文化层厚约0.4—0.
杨立新高一龙
关键词:古文化遗址古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陶片
若干古铜矿及其冶炼产物输出方向判别标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By using th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the authors make analyses and tests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 the copper ores,slag,ingots and coagulated grains from several sites of mining and smelting of pre-Qin tim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smelting process,the trace elements Au,Ag,As,Sb,Bi,Se,Te,Co,Ni,etc.we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copper and they are indicative of the provenance of the raw material of bronze casts.Meanwhile,the copper ores and ingots unearthed from different sites of mining and smelting are distinctly diverse in the character of trace elements,so it is feasible to determine the exporting route of ancient copper ores by using the trace element tracing technique,especial to trace various copper mineral deposits.
魏国锋秦颍杨立新张国茂龚长根谢尧亭范文谦王昌燧
关键词:微量元素
长江中下游古铜矿及冶炼产物输出方向判别标志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相关样品的测试分析,指出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古代矿冶遗址分布及冶炼遗物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利用铅、铜等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示踪本区铜矿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可行性,指出利用亲铜微量元素特征组合(包括富集、贫化元素,元素对及元素组合等)作为判别标志是相对而言较好的方法,同时要定性与定量标志综合考虑。
秦颖魏国锋罗武干杨立新张国茂龚长根曲艺王昌燧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铜矿地球化学示踪元素
若干地区出土部分商周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古铜矿,而辽西地区和侯马青铜器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同时,研究指出,Au、Ag、As、Sb、Bi、Se、Te、Co、Ni以及Mo、Zn等特征微量元素组合,对识别青铜器矿料来源具有指示意义,它表明,采用微量元素示踪法,探索青铜器的矿料来源是切实可行的,尤为适用于不同铜成矿带的示踪。
魏国锋秦颍王昌燧刘博杨立新徐天进张国茂龚长根谢尧亭
关键词:青铜器矿料来源微量元素
利用稀土等微量元素区分自然铜与早期冶炼红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在前期大量古铜矿冶炼遗物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ICP等手段对一些出土先秦时期的冶炼红铜与自然铜进行了稀土等微量元素的测定和对比分析,初步结果显示,稀土等微量元素含量可以作为区分冶炼红铜和自然铜的判别标志。
秦颖罗武干魏国锋王昌燧杨立新龚长根曲艺
关键词:自然铜稀土元素
皖南沿江地区部分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料来源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冶炼产物-铜锭产地的特征指示元素为综合判别标志,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皖南沿江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c2007、Tc2005、fc12所用铜料不大可能来自铜陵地区,其余样品可能来自当地。鼎、(?)等大件样品可能在其它地区铸造后传入本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铜矿料来源是可行的。
秦颍王昌燧杨立新汪景辉张国茂
关键词:青铜器矿料来源微量元素
安徽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索被引量:14
2002年
安徽的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间,经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世纪安徽考古的发现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明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安徽地区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填补了许多历史空白,在国、内外产生过重要影响。
杨立新
关键词:考古事业地理环境出土文物
皖南古代铜矿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被引量:30
1991年
皖南产铜史,古籍屡有称述,名遐海内,至今以钢陵有色公司为中心的现代采铜业仍是国内六大产铜基地之一,素有“铜都”之称.过去关于这一地区铜矿采冶遗址鲜为人知.1986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支持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铜矿考古课题组,在南陵、铜陵等县市文物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过数载的艰辛工作,逐步揭示了皖南古代铜矿的真实面目,初步发现西周至唐宋时期的采冶遗址近百处,取得了重要的收获.笔者根据这几年皖南古代铜矿考古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谈几点初步认识.
杨立新
关键词:硫化铜矿铜锭历史价值铜矿资源淮夷
江淮地区的原始农业及与文明形成的关系
农业的出现,是原始社会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它使人类漂泊不定的生活逐渐转向定居生活.同时原始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文明的形成.本文根据江淮地区的考古资料,对这一地区原始农业与文明...
杨立新
文献传递
安徽淮北部分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来源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的原理,以特征微量元素作为判别标志,对安徽省淮北部分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器的铜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部分样品的铜料可能来自铜陵地区,有的可能来自铜绿山及其它地区。
秦颍王昌燧冯敏杨立新汪景辉
关键词:矿料来源微量元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