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中华

作品数:176 被引量:622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0篇卒中
  • 48篇出血
  • 46篇血管
  • 33篇急性
  • 23篇缺血
  • 21篇血管病
  • 21篇脑血
  • 20篇脑血管
  • 19篇脑出血
  • 18篇动脉
  • 18篇脑血管病
  • 18篇NEUROL...
  • 17篇血性
  • 16篇颅内
  • 15篇蛛网膜
  • 15篇蛛网膜下
  • 15篇蛛网膜下腔
  • 15篇蛛网膜下腔出...
  • 15篇网膜
  • 14篇重症

机构

  • 16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脑重大疾...

作者

  • 169篇杨中华
  • 79篇赵性泉
  • 51篇刘丽萍
  • 35篇王拥军
  • 23篇王春雪
  • 22篇杨波
  • 21篇温淼
  • 16篇王伊龙
  • 13篇董可辉
  • 12篇丁则昱
  • 11篇魏娜
  • 11篇濮月华
  • 10篇王文娟
  • 10篇陆菁菁
  • 9篇宋新杰
  • 8篇王安心
  • 7篇张玉梅
  • 7篇龚浠平
  • 7篇郑华光
  • 6篇王春娟

传媒

  • 95篇中国卒中杂志
  • 5篇北京医学
  • 4篇第一届华北地...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2014北京...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七届中华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18篇2019
  • 19篇2018
  • 2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4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urology:房性心脏病,卒中的新病因?
2019年
隐源性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远端栓塞是被广泛接受的解释。因此,有人提出这是一种新的卒中形式: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mb ol ic s t roke ofundetermined source,ESUS)。
杨中华LEIFER DRUNDEK T
关键词:心脏病房性病因栓塞性隐源性
Neurology:卒中后新发心房颤动是卒中的因还是果?被引量:1
2019年
心脏疾病对脑有直接影响,比如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会引起脑栓塞。不过脑部疾病,比如缺血性卒中,对心脏的影响是什么?有趣的是,岛叶皮质损害者更容易新诊断缺血性卒中后AF。最近的研究显示前背侧岛叶皮层对心脏副交感控制和自律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血管损害可以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上调交感神经活性,最终导致心肌损害。因此,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卒中前诊断的AF与卒中后诊断的AF有何不同?比如病因学及卒中复发风险有没有不同。
杨中华SEIFFGE D JTAGAWA M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活性脑部疾病
《数字化卒中单元管理系统》数据库网络版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研究和开发卒中单元计算机管理软件。方法:客户端利用MicrosoftVisualBasic6.0作为计算机语言编写系统前台软件,即《数字化卒中单元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人机对话界面。服务器端采用甲骨文公司ORACLE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通过《数字化卒中单元管理系统》调用后台服务器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果:成功编写完成了《数字化卒中单元管理系统》软件,是一套网络化、高效、方便快捷、统一有序的卒中单元计算机管理软件。结论:《数字化卒中单元管理系统》为卒中单元的临床和研究积累数据,为组织化卒中医疗提供网络化管理,是建立和运作卒中单元的数字化临床路径,简化和方便了卒中单元的推广和运作。
杨中华赵性泉王春雪杜万良赵纯王韬王拥军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中国城市神经科门诊缺血性卒中患者的1年卒中再发/复合心血管事件风险和ESRS有效性评价:ROOTS研究结果
郑华光杨中华王拥军王伊龙陈盼王安心潘岳松赵性泉王春雪董可辉刘丽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早期凝血及纤溶生物标志物变化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血液凝血和纤溶相关标志物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CI)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临床角度阐述微血栓形成机制在DCI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潜在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发病3 d内的aSAH住院患者165例。入院后按照统一标准化方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发病后(4±1)、(7±1)、(10±1)、(13±1)d的血液样本,记录DCI患者及非DCI患者各时间点的部分血液凝血[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及纤溶相关标志物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T、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通过凝血酶测定,D-二聚体含量通过乳胶光度法测定,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检测分别采用vWF抗原检测试剂盒和vWF活性检测试剂盒,并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各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DCI发生率为31.5%(52/165)。凝血及纤溶标志物相关结果显示,DCI患者在aSAH后早期即出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含量和活性升高,并在发病后(7±1)d达到高峰,DCI患者vWF抗原及活性水平较非DCI患者更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73、5.784,P值分别为0.017、0.021),同时vWF抗原及活性水平与时间相关(F值分别为105.448、89.141,均P<0.01),且存在组别与采样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9.525、10.114,P值分别为0.022、0.016)。此外,DCI与不同采样时间对PT、APTT、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无明显影响(均P>0.05),并且两组别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DCI患者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高于非DCI患者,提示可能存在微血栓形成,动态监测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有助于早期发现DCI。
段婉莹刘丽萍刘丽萍温淼杨中华温淼杨波濮月华
关键词:迟发性脑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微血栓形成
NEJM:May-Thurner综合征与卒中
2019年
患者49岁,女性。在乘坐飞机过程中突发右侧偏瘫失语。既往史:自幼左下肢经常增粗,否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他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NIHSS评分14分。患者入院后头颅CT检查未发现出血,立即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立即行头颈部CT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近段变细,入颅后闭塞;血栓位于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延伸到左侧大脑中动脉(M1和M2近段),侧支血管建立(图1A)。溶栓前MRI显示左侧岛叶、内囊后肢、左侧颞叶梗死,左侧额叶、顶叶、右侧额叶点状梗死(图1B)。
杨中华SCHWAMM L HJAFF M RDYER K S
关键词:静脉溶栓治疗NIHSS评分卒中头颅CT检查RT-PA大脑中动脉
高碳酸血症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影响1例报道被引量:2
2019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现意识不清17 h”于2017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17 h前被发现躺倒在地,当时意识不清,呼唤可睁眼,可简单说个别字词,坐起后身体向右侧倾斜,间断躁动,二便失禁。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12 h前呼唤不睁眼,呼吸急促,入我院急诊,测量血压180/100 mm Hg,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基底节区ICH破入脑室,脑疝征象,收入神经重症医学科。
米东华郭珍妮杨波董致郅杨中华王拥军刘丽萍杨弋
关键词:酸碱平衡脑出血脑血流
CT静脉血管成像(CTV)诊断孤立的Labbe静脉闭塞1例报告
王春娟张亚清杨中华赵性泉王拥军
每次月经时发病的卒中
2008年
卒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其中不明原因引起的卒中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本期刊登一篇不明原因引起的卒中病例,请各位读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请将您的讨论意见或者相似病例的报道发送至我刊邮箱china_stroke2006@yahoo.com.cn,我们将在后续期刊中刊登读者的反馈,以供临床医生交流及开阔思路。如讨论意见和相似病例报道被选用,我们将免费赠送作者当月期刊以资鼓励。
李子孝陆菁菁杨中华赵性泉
关键词:月经脑梗死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研究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4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分别于入院第3d、4d、5d、9d及16d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NP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15种、163株,出现频率位居前4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G-)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而革兰阳性(G+)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NP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敏感,故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及环丙氟哌酸较敏感,亚胺培南次之,对头孢菌素类则耐药率较高,故前两类药物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
王新高赵性泉杨中华
关键词:重症脑血管病院内获得性肺炎抗生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