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起搏
  • 2篇斑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特征
  • 1篇凋亡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心病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杜慧峰
  • 3篇任学军
  • 3篇陈方
  • 3篇韩智红
  • 2篇郭继鸿
  • 2篇董小黎
  • 2篇徐占民
  • 2篇汪烨
  • 2篇许金鹏
  • 2篇赵全明
  • 2篇张金荣
  • 1篇孟繁宇
  • 1篇陈桂芬
  • 1篇刘蓉昕
  • 1篇王蓓
  • 1篇刘晔
  • 1篇王云龙
  • 1篇王冬梅
  • 1篇宋爱丽
  • 1篇张烨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99锝^m标记膜联蛋白V检测细胞凋亡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细胞凋亡会导致斑块易损,检测凋亡部位有助于确定易损斑块的存在。本实验将^99锝^m(^99Tc^m)-膜联蛋白V(annexinV)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凋亡检测,探讨此方法用于体外无创检测斑块和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11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实验组8只给予2%高胆固醇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3只给予普通饲料。将^99Tc^m-annexinV经耳缘静脉注射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体内。使用伽马照相机摄取左侧位二维全身照片。成像后处死实验组动物,取出腹主动脉进行离体伽马照相。将动脉按病变分布分成若干部分称重,测量计算单位放射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注射^99Tc^m-annexinV2h后,活体伽马摄像显示实验组腹主动脉内放射标记的清晰轮廓。取出主动脉后,离体1摄像显示膈下腹主动脉摄取放射标记物明显,与活体成像一致。离体成像与离体标本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区域一致。腹主动脉标本按病变分为18个片段,除1~4段为AHAⅠ型或Ⅱ型病变外,其余14个片段为AHAⅣ型和Ⅴ型病变(易损病变)。斑块纤维帽厚度以及帽/核厚度比值与单位放射量呈负相关,帽/核厚度比值与单位放射计数的相关性(r=-0.904,P〈0.01)强于纤维帽厚度与单位放射计数的相关性(r=-0.8,P〈0.01)。凋亡检测显示,斑块annexinV的摄取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651,P=0.012)。结论放射标记的annexinV是良好的凋亡示踪剂,^99Tc^m-annexinV核素成像可能成为无创检测易损斑块的一种有效方法。
许金鹏赵全明董小黎王蓓陈东米宏志杜慧峰徐占民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细胞凋亡
PET/CT无创检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可行性。方法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球囊拉伤膈下降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20周,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仅饲喂普通饮食20周。静脉注射FDG(1mCi/kg)180min后,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置于PET/CT设备下进行降主动脉活体成像,之后处死实验组动物,进行降主动脉标本游离,数码照相,降主动脉标本分段,测定其放射强度和靶非靶比值。结果注药180min后18F-FDG PET/CT活体显像显示:所有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均可见沿降主动脉分布的放射性浓集显像。离体大体标本数码照相病变斑块与活体显像相一致。活体SUV以及离体标本放射性技术显示靶-非靶比值均相对较高。结论18F-FDG 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斑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临床无创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方法。
赵全明杜慧峰董小黎徐占民王倩许金鹏宋爱丽米洪志
关键词:PET/CT不稳定斑块
一种新的双腔起搏模式——AAISafeR与DDD模式的对比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存在自身房室传导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以DDD模式和AAISafeR模式工作3个月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以及临床指标。方法因病窦综合征置入Ela Symphony D 2450 DR2550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DDD组和AAISafeR组,3个月后交叉程控为AAISafeR和DDD,再随访3个月。结果没有观察到与AAISafeR有关的不良反应;AAISafeR模式能显著降低心室起搏的百分比51.3%(2%~91%)与0.9%(0~3%),(P=0.001);2.94%(0~18%)与41.18%(0~65%),(P=0.000);DDD模式工作3个月,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均比术前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AAI SafeR模式工作3个月,除左房内径明显增大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30例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中,21例因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AAI模式暂时转换为DDD模式。结论AAISafeR起搏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心室起搏的百分比;AAISafeR起搏模式能够在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迅速安全的转换为DDD模式。
任学军韩智红汪烨杜慧峰张金荣陈方郭继鸿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电机械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电机械活动的影响;探讨能够预测右室心尖部起搏后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性的因素。方法选取因病窦综合征置入双腔永久起搏器的患者28例,术后7天分别测量患者在自身心律、VVI起搏两种状态下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心功能指数(Tei指数)、左室内不同步指数(Ts-SD)等参数并分析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的影响因素。结果64.2%的患者在右室起搏期间,表现为左室机械活动的不同步;Ts-SD显著增加(40.10±18.50 ms vs 29.96±18.87 ms,P=0.034);右室起搏后Tei指数明显增加(0.49±0.23 vs 0.38±0.21,P(0.01);自身心律状态下的Ts-SD指数是右室起搏时出现左室收缩不同步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79,P=0.029)。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对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任学军张烨韩智红汪烨杜慧峰张金荣陈方郭继鸿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室心尖部起搏组织多普勒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钙化病变的诊断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陈桂芬杜慧峰王冬梅刘蓉昕刘晔李全亮孟繁宇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钙化病变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的电生理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路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心律时心房激动特征以及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方法:行慢径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别测量心动过速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T),以及交界心律出现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J)。结果: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相比仅有微小的变化。交界性心律时逆传H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HA间期(P<0.05),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没有逆传心房激动。结论: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通过快径路和中间径路逆传;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逆传阻滞。
任学军韩智红王云龙杜慧峰陈方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