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荣

作品数:66 被引量:396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起搏
  • 14篇心脏
  • 12篇动脉
  • 11篇心律
  • 10篇心病
  • 10篇二尖瓣
  • 9篇心房
  • 9篇球囊
  • 8篇心室
  • 8篇介入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律失常
  • 7篇型心
  • 7篇术后
  • 7篇缺损
  • 7篇间隔缺损
  • 7篇冠心病
  • 7篇二尖瓣狭窄
  • 6篇心动图

机构

  • 6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院
  • 2篇首都医学院
  • 1篇广西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6篇张金荣
  • 31篇吕树铮
  • 21篇柳弘
  • 17篇任学军
  • 12篇刘文娴
  • 12篇田锐
  • 12篇陈韵岱
  • 8篇郭成军
  • 8篇林运
  • 8篇金泽宁
  • 7篇吴学思
  • 7篇杨燕斐
  • 6篇张维东
  • 6篇孟康
  • 5篇张桂珍
  • 5篇李海宴
  • 5篇陈欣
  • 5篇陈湛
  • 4篇朱小玲
  • 4篇张纯

传媒

  • 11篇中国介入心脏...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7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起搏与心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房同步起搏联合预防心房颤动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附三例报告)被引量:3
2003年
为观察三腔双房起搏联合预防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 3例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并置入三腔双房同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具有房颤预防治疗功能。左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置入 2 188电极导线 ,左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DDTA起搏模式 ,随访 6个月 ,观察超驱动起搏、长间期抑制、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后加速起搏功能关闭和开启时 ,患者的临床症状、统计模式转换发生的次数、第一次至第二次房颤发作的间期、平均 2 4h房早记数。结果 :双房同步起搏后 ,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明显减少。超驱动起搏、长间期抑制、房早后加速起搏功能开启时 ,模式转换发生的次数减少、第一次至第二次房颤发作的间期延长、平均 2 4h房早记数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三腔双心房起搏联合预防房颤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行且有效。
任学军张金荣吕树铮柳弘
关键词:双房同步起搏心房颤动心脏起搏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Amplatzer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及Ⅱ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经验总结及合并症防治
<正>目的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伞及Ⅱ孔型房间隔缺损(Secundum ASD)封堵伞自1997年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临床使用后,以其安全、有效及可控性强等优点而迅速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组为一...
金泽宁张金荣刘文娴陈韵岱吕树铮
文献传递
经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对 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39~ 74岁。冠心病 (1例为前壁心肌梗死 ) 3例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伴左束支阻滞及Ⅰ度房室阻滞各 1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例冠心病及 1例心肌病患者置入单腔ICD ,扩张型心肌病置入双腔ICD。 5例均成功置入ICD。平均起搏阈值0 .5 2V ,平均R波振幅 15 .7mV。随访 6~ 36个月 ,4例患者出现快频率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 ,经抗心动过速起搏及低能量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 ,平均电击能量 5 .4J。 1例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ICD误放电治疗 ,经重新设置室速频率窗口 ,未再出现误放电。结论 :ICD能有效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双腔ICD因增加了心房电极 ,在改善血液动力学、预防房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柳弘任学军张金荣田锐
关键词:快速性心律失常
二尖瓣狭窄患者BMV后运动耐量的变化被引量:2
1993年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BMV)已成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一个新手段.BMV后不仅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运动耐量亦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对42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在BMV前后分别进行了平板运动试验,以判断患者术后运动耐量的提高.观察运动耐量变化的参数包括运动时间,代谢当量[MET(metabolic equivalent)]及达预计心率的百分数.结果显示,42名患者BMV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1.38±0.38kPa(10.36±2.85mmHg)(P<0.01);二尖瓣口面积增加0.95±0.18cm^2(P<0.01).术后运动耐量均明显提高,运动时间平均增加了3分钟(P<0.01);运动MTs平均增加3.72±0.31(P<0.01),已接近正常人运动水平.本文进一步观察发现,术后二尖瓣跨瓣压差大小与运动耐量的提高关系不密切,而二尖瓣口面积的增加与运动耐量有关(P<0.005),术后二尖瓣口面积达2.0cm^2以上的患者,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说明BMV效果越好,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的就越显著.
刘晓惠张金荣马长生陈湛
关键词: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运动耐量
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CIED)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要置入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血肿组,按照年龄1:1匹配入选术后未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无血肿组,分析围术期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囊袋血肿的风险因素。结果与无血肿组比较,血肿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33±12.16)% vs (49.81±14.96)%, 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8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1% vs 13.95%,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0%为囊袋血肿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 CI:0.082~0.850,P=0.026)。结论增高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风险。
陈妍郭成军曾哲淳李海宴方东平戴文龙张金荣孟康
关键词:腺苷二磷酸花生四烯酸心脏起搏器血肿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瓣口面积及血液动力学改变间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6月,8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在本院接受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TMC),其中男性24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40.7±9.6岁(20~62岁)。均于PTMC前后经超声心动图测二尖瓣口面积(MVA)、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PG),术中测肺动脉压力(PAP)及左心房压力(LAP)。结果:PTMC术后,MVA显著增加(P<0.001),MPG、PAP及LAP均显著降低(P<0.001);MVA平均增加100%以上,PAP和LAP平均降低30%~40%,MVA增加百分数(△MVA)与PAR(△PAP)或/和LAP降低百分数(△LAP)间大致呈3:1比例,△LAP与△MVA有显著相关性,,r=0.25,P<0.05;△PAP与△LAP间也有非常显著相关性,r=0.52,P<0.001;由△LAP可分别判断、推算△MVA及△PAP。结论:本研究提示,PTMC后LAP降低百分数与MVA增加百分数及PAP降低百分数显著相关,由前者可推测后二者变化,可使PTMC效果的判断更简明,并建议将LAP降低1/3作为PTMC成功的主要标志。本研究结果有明显临床实用价值,对国内基层医院开展此术更具?
张维东张金荣杨燕斐刘晓惠朱小玲张桂珍张燕吕树铮吴学思陈湛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二尖瓣口面积
应用国产球囊导管经皮穿刺进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附57例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应用国产球囊导管,对5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TMC)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22~51岁,病程4~25年,伴发房颤13例.瓣口面积0.67~1.4cm^2.在原有PTMC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球囊导管60~90度方向进入股静脉;创新采用三法定位校正法,进行房间隔穿刺;创新采用球囊导管反“C”字法进入狭窄的二尖瓣口.成功率96.5%,使手术时间出平均1.5~2.0/小时,缩短到40~50分钟,使x线曝光时间降至30分钟.本组国产球囊与Inoue球整操作过程中无明显差别.
张金荣陈湛刘晓惠吕树铮张桂珍吴学思张燕张维东杨燕斐钱荣荣余振球马长生赵世菁袁柏民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
693例永久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4月,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的693例患者,包括在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更换,及在外院置入起搏器后出现并发症转来入该院进一步处置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置入起搏器的患者平均年龄(63.1±13.6)岁,57.0%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以高血压最多,占56.3%;置入起搏器的病因以病窦综合症最多,占67.8%,置入的双腔起搏器占53.7%;41例并发症分为9种,以起搏器术后感染发生最多,占41.5%。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识别能力,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林运刘欣孟康田锐张金荣吕树铮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
右胸电导纳检测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1996年
右胸电导纳检测是一种简便、非创伤性的、通过监测肺循环血容积变化,间接反映左心负荷情况的检测方法.本文对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右胸电导纳、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检测,根据左冠脉受累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无左冠病变或左冠单支病变患者;B组为左冠双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18例冠心病患者右胸电导纳在血管重建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8例]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hc/hz、ha/hz与LVEF呈中度负相关,说明该技术测定左心功能是可行的;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hc/hz、ha/hz(与LVEDP结果相似)较无或单支左冠脉病变患者明显升高,经PTCA或CAGB术后,其hc/hz、ha/hZ、LVEDP明显下降.作者认为:右胸电导纳检测法从肺循环血液容积波动情况、左心前负荷角度评价左心功能,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手段的选择,血管重建术疗效及随访提供了一个新的客观指标.
陈慧敏吴学思张金荣
关键词:冠心病腔内成形术外科手术
Ⅱ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伸张径的评估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认为 ,用超声心动图方法可以准确估测Ⅱ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伸张径 ,其直线回归方程为 :ASD伸张径估测值 =1 0 5×超声测量值 (mm) +5 4 9。本研究即验证该公式评估ASD伸张径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0年 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单纯性Ⅱ孔型ASD 2 0例。所有患者在封堵治疗前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 ,用球囊测得ASD伸张径 ,作为金标准。导管检查前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取剑下四腔心长轴和短轴切面下ASD直径的平均测量值 ,计算出ASD伸张径的超声估测值。比较超声估测值和球囊测量值 ,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计算回归系数。所有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 ,组间变量行配对t检验。结果 :由超声测量值 (9 8± 2 9)mm计算出的伸张径估测值 (15 8± 3 2 )mm与球囊测量值 (15 5± 4 0 )mm之间有良好相关 (r =0 9,P <0 0 0 1,S x=2 4 )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超声心动图方法估测ASD伸张径可作为封堵治疗病例选择和Amplatzer型号选择的临床标准。
金泽宁张金荣Weintraub Rober
关键词:介入法二维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