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锐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玉米
  • 6篇小麦
  • 6篇基因
  • 4篇SSR
  • 3篇低磷
  • 3篇诱导型
  • 3篇诱导型启动子
  • 3篇甜玉米
  • 3篇启动子
  • 3篇胁迫
  • 3篇磷胁迫
  • 2篇低磷胁迫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素
  • 2篇荧光素酶
  • 2篇玉米品种
  • 2篇育种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机构

  • 22篇山西省农业科...
  • 6篇山西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2篇李锐
  • 16篇白建荣
  • 11篇张丛卓
  • 10篇杨瑞娟
  • 8篇闫蕾
  • 5篇李欣
  • 5篇乔麟轶
  • 5篇张晓军
  • 5篇郭慧娟
  • 4篇畅志坚
  • 4篇张树伟
  • 3篇王秀红
  • 3篇陈芳
  • 3篇苏亮
  • 2篇郝曜山
  • 2篇任永康
  • 2篇程天灵
  • 2篇刘成
  • 2篇程宇坤
  • 2篇阎晓涛

传媒

  • 10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种子
  • 1篇玉米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农业开发与装...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低磷胁迫诱导型强启动子P_(1502)-ZmPH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玉米ZmPHR1基因是转录因子MYB-CC家族成员,过量表达该基因可促进低磷环境中植物对磷的吸收并改善植物的生长。本研究从磷高效利用型玉米自交系478中获得了ZmPHR1基因的5'上游序列P_(2205)-ZmPHR1,序列长度2205 bp。将P_(2205)-ZmPHR1及它的4种5'端缺失启动子片段与报告基因GUS连接后转化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与GU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1502 bp的片段范围内,随着片段长度的增加,它对外界低磷环境的响应逐步增加,在-1502 bp时,响应时间短,表达活性高,持续时间长;超过1502 bp其活性不但没有增高,反而变为下降或无变化。推测0至-972 bp为启动子功能区段,-972 bp至-1502 bp为启动功能增强区段。转P_(1502)-ZmPHR1拟南芥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_(1502)-ZmPHR1既受外界信号的刺激,也受体内基因产物的影响,有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一个受低磷胁迫诱导的强诱导型启动子,它诱导基因表达的功能受体内外磷浓度的调节。该研究为在低磷环境改良作物提供了理想的启动子和应用依据。
杨瑞娟杨瑞娟白建荣闫蕾苏亮王秀红李锐
关键词:玉米低磷胁迫
197份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病评价与分子鉴定被引量:3
2019年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Pst)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流行条锈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育成的197份小偃麦高代渗入系在成都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Yr50和Yr69的连锁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挖掘可能含有新抗病位点的材料,从而为小麦抗病育种拓宽抗源。结果表明:197份小偃麦高代渗入系中,筛选出156个能抗条锈菌小种的株系;结合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到34份含Yr50特征带型的材料,75份含Yr69特征带型的材料,22份材料同时含有Yr50和Yr69的特征带型,其余材料未检测到上述抗条锈病基因。推测这些抗性株系可能具有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该研究结果将为小麦抗条锈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新抗源并为发掘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提供依据。
陈芳李锐乔麟轶梅超郭慧娟郭慧娟张晓军畅志坚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条锈病基因
基于荧光素酶活体成像筛选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条件优化
2020年
通过比较活体成像系统中不同玉米芽长、曝光时间及合并像素值的荧光素酶信号强弱,优化利用活体成像系统筛选转荧光素酶玉米植株的条件。结果表明,在玉米芽长3~8 cm、喷施底物反应2 min后曝光时间5 min、像素合并值binning 8×8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检测到植株荧光素酶信号;进一步对获得的转基因玉米植株进行活体检测,确定了信噪比值大于2.0的植株为强表达阳性植株。研究结果可为转基因植株的后代筛选提供新方法,可以淘汰大量非转基因和表达较弱的植株或株系,有效提高筛选效率。
常利芳白建荣李锐闫蕾郝曜山杨瑞娟康晨
关键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基因玉米
基于SSR标记构建甜玉米群体的核心种质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40对SSR引物分别分析56份超甜玉米和88份普甜玉米群体材料,基于非加权算术平均配对法(UPGMA)聚类分析和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筛选出14个超甜玉米核心材料和19个普甜玉米材料作为两个亚群体种质。t测验表明,两个亚核心种质与原始群体的等位变异无显著差异(P〉0.05),等位变异保留率分别为87.81%和89.13%,有效地保留了原始材料群体的遗传变异。两个亚群核心种质与原始材料群体13个表型性状的均值、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符合率都在80%以上,并且均值差异百分率(MD)和方差差异百分率(VD)均小于20%,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均大于80%,符合核心种质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的甜玉米核心种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变异,能够有效地代表原始甜玉米材料群体。
常利芳白建荣李锐李锐张丛卓杨瑞娟
关键词:甜玉米SSR标记核心种质
诱导型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诱导型启动子不仅能使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特定时期积累,避免植物能量的不必要浪费,而且可以避免基因过表达对植物造成的毒害,以及因此造成的植物减产甚至死亡。综述了高等植物诱导型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高等植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为植物基因工程及作物改良研究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启动子元件。
杨瑞娟杨瑞娟白建荣李锐
关键词:诱导型启动子植物基因工程
荧光素酶作为可视标记整株检测转基因玉米
2020年
利用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转基因玉米中荧光素酶信号整株实时筛选高表达的转基因玉米。结果表明,按照信噪比大于2为高表达转基因阳性植株的标准,获得的T1代66株转pMD35LUC的植株中,11株有荧光信号,其中2株信噪比值大于2;获得的T1代68株转化pMDUBLUC的植株中,30株有荧光信号,6株信噪比值大于2。信噪比值大于2的植株移栽成活7株,经PCR检测均为阳性。2株T1植株的T2代植株无荧光信号值;5株T1植株的T2代植株都有数量不等的植株有荧光信号,其中4株T1株都有信噪比值大于2的T2代植株,经PCR检测均为阳性。本研究跳过一系列大量的操作复杂、耗时、高成本的体外分子检测,直观、准确、实时、低成本地淘汰大量非转基因和表达不强的植株或株系,为玉米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提供了有效方法。
李锐白建荣闫蕾郝曜山常利芳杨瑞娟康晨
关键词:荧光素酶转基因玉米
144份甜玉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SSR技术对来源于144份甜玉米群体的40个位点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43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4~17个等位变异,平均8.58个。40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46~0.90,平均0.76/位点。标记索引指数MI变化范围在2.30~15.19,平均6.80/位点。在33个位点共检测到稀有等位变异70个,在15个位点共检测到特有等位变异16个。在144份材料中,117份材料有稀有等位变异,其中1份材料有8个稀有等位变异;14份材料有特有等位变异,2份材料有2个特有等位变异。聚类分析可初步将144份甜玉米群体划为7个类群,其中最大的Ⅰ群包括89份,第Ⅱ群包括35份。从研究结果得出群体材料的利用价值,对新的群体的合成及杂优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为育种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锐白建荣王秀红王秀红张丛卓闫蕾闫蕾
关键词:甜玉米SSR
玉米低磷胁迫诱导的ZmABI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已建立的稳定、高效、低成本的转录组分析体系c DNA-SRAP获得一个与玉米低磷胁迫反应有关的转录因子Zm ABI5基因。该基因编码355个氨基酸,其蛋白具有明显的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Zm ABI5与高粱Sb ABI5进化关系最近。c DNA-SRAP表达分析显示,在磷饥饿第5天时,Zm ABI5表达量在叶中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而在根中,Zm ABI5基因的表达在未经磷饥饿处理时表达量最高,随着低磷处理时间的延长,基因表达量下降。定量PC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 DNA-SRAP的表达模式。
苏亮白建荣王秀红李锐张丛卓闫蕾
关键词:玉米磷胁迫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被引量:7
2017年
晋太11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矮败小麦后代材料2003F1686矮败为母本,长687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692.8kg/hm2,比对照(2013—2014年度为长4738,2014—2015年度为中麦175)平均增产8.7%,产量居第1位;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498.2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9%,产量居第1位。籽粒容重790g/L,粗蛋白质含量13.16%,湿面筋含量28.9%,稳定时间3.3min,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冻、抗病、抗热、抗青干、灌浆快、落黄好、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宜于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朱玫李锐郭明慧
关键词:小麦选育矮败小麦
一种小麦育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育种装置,包括多个盒体,盒体上端和下端的四角位置均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设有插入第二支撑杆的限位槽;盒体内的中上部设有中心缺口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底板为中空...
郭慧娟乔麟轶张晓军高伟候雅静闫贵云李锐郑军程天灵任永康梅超张树伟李欣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