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五倍子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皮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14个产地的角倍单宁酸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遵从正态分布,方差检验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即3种方法都可用于五倍子单宁酸含量的测定。其中皮粉法测定结果稳定,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但测定时间长,手续繁琐,需要较多的样品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设备要求及测定成本中等,需要的样品量少,但测定结果易受环境条件和杂质的干扰;HPLC法方便快捷,需要的样品量极少,灵敏度高,是较为理想的测定方法,缺点是测定设备昂贵,需要较高的分析技能和高纯度的标准品,测定成本高。
- 吕翔杨子祥李杨刘平
- 关键词:五倍子单宁酸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通过温室栽培和接种实验,以接种角倍蚜形成虫瘿的盐肤木和未接种角倍蚜的盐肤木为实验材料,测定和分析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虫瘿对盐肤木的光合作用形成扰动,与对照植株相比较:(1)有虫瘿复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升高,其中虫瘿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升高14.49%、32.17%和42.01%;虫瘿还引起无虫瘿复叶最大净光合速率升高,但中期以后下降到正常水平;(2)虫瘿中期有虫瘿复叶的光饱和点升高、无虫瘿复叶光饱合点下降;虫瘿初期和中期有虫瘿复叶的光补偿点升高、无虫瘿复叶光补偿点下降;(3)虫瘿初期引起有虫瘿复叶及邻近无虫瘿复叶暗呼吸速率升高,但中期和后期影响不显著。虫瘿对盐肤木光合作用的扰动程度与小叶的位置和虫瘿生长时期密切相关。同时,虫瘿改变了盐肤木叶片氮含量分布,其中虫瘿外壁、有虫瘿复叶和无虫瘿复叶的氮含量分别为1.13%、1.98%和2.14%,这可能是营养物质从无虫瘿复叶流向有虫瘿复叶,并最终流向虫瘿,满足虫瘿和瘿内蚜虫生长需求的原因。
- 李杨杨子祥陈晓鸣刘平唐翊峰
- 关键词:角倍蚜盐肤木光合特征总氮含量
- 角倍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比较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皮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我国五倍子主产区14个产地角倍的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析角倍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与倍子性状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产地角倍的单宁酸含量为61.59%68.30%,平均含量64.49%;没食子酸含量为70.35%77.61%,平均含量73.92%;倍壁厚度为1.552.01 mm,倍子密度为0.16 0.33 g.mL-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产地角倍的单宁酸含量、没食子酸含量、倍壁厚度和倍子密度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单宁酸含量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与4—8月的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倍壁厚度、倍子密度及经纬度、海拔、湿度等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温度是影响倍子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聚类分析将14个产地的角倍分为3类,分别代表了优良、中等和一般的类群。
- 吕翔杨子祥邵淑霞李杨
- 关键词:角倍单宁酸没食子酸环境因子
- 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迁飞数量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 2013年
- 2009—2011年,在四川峨眉对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的迁飞数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春迁蚜的迁飞活动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迁飞期内,当日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80%,春迁蚜开始迁飞;当日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22℃、日照时数≥7 h、平均相对湿度≤65%,春迁蚜大量迁飞。在迁飞初期和中期,春迁蚜迁飞数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天气条件适宜时,春迁蚜日迁飞数量的变化为单峰型,前期和末期低、中期高;当迁飞期内遭遇激烈降温,日迁飞数量波动较大,呈双峰或多峰型,同时迁飞期延长、迁飞率和单位面积迁飞量下降。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春迁蚜日迁飞数与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1);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春迁蚜迁飞的关键因子,日照次之。
- 李杨杨子祥陈晓鸣刘平唐翊峰
- 关键词:角倍蚜春迁蚜迁飞气象因子
- 角倍蚜干母的刺探取食行为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采用EPG技术监测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干母在第一寄主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的取食行为。获得干母在盐肤木小叶及叶翅上的取食波形7个,分别为np、C(A+B+C)、pd、E1、E2、F、G波。对干母在盐肤木小叶或叶翅上的取食部位组织进行切片实验。切片结果显示,干母取食时口针末端到达部位多在韧皮部。根据EPG记录和切片结果确定角倍蚜主要在盐肤木的韧皮部取食,极少在木质部取食。
- 刘平杨子祥吕翔李杨
- 关键词:角倍蚜取食行为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