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平

作品数:74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油松
  • 10篇人工林
  • 9篇土壤
  • 7篇角倍
  • 7篇角倍蚜
  • 7篇倍蚜
  • 6篇护林
  • 6篇防护林
  • 5篇养分
  • 5篇油松人工林
  • 5篇侧柏
  • 4篇性状
  • 4篇盐碱
  • 4篇盐碱地
  • 4篇叶性状
  • 4篇银杏
  • 4篇造林
  • 4篇土壤养分
  • 4篇胁迫
  • 4篇林分

机构

  • 4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5篇辽宁省林业科...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69篇刘平
  • 41篇王玉涛
  • 14篇马履一
  • 12篇魏忠平
  • 8篇杨子祥
  • 7篇贾黎明
  • 7篇李吉跃
  • 7篇潘文利
  • 6篇陆秀君
  • 6篇范俊岗
  • 4篇李杨
  • 4篇唐翊峰
  • 4篇张晶晶
  • 4篇陈思思
  • 4篇陈晓鸣
  • 4篇刘明国
  • 4篇邱月
  • 3篇刘青柏
  • 2篇秦胜金
  • 2篇陈罡

传媒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北方园艺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2006年全...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西半干旱地区主要沙棘品种幼苗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以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阜新市林业苗圃地内5个沙棘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楚伊、向阳、阿列伊)移植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沙棘的几个水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沙棘气孔导度在0.16~0.42μmolHO·m·s...
刘青柏刘明国刘平秦胜金孟函宁
关键词:沙棘水分生理抗旱性
文献传递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的防护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及防护效应,选取辽河三角洲盐碱地11块典型防护林,测定林地内环境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盐量,并对林内外草本生物多样性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的防护林在夏季均能起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其中可降低林内空气温度2.2℃,提高林内空气湿度10.2%,降低林带背风面风速1.3 m·s-1,且混交林对小气候的改善程度高于纯林,其中白榆刺槐混交林可降温达3.7℃,增加湿度25.3%,改善温湿度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白蜡刺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改善温度效果最不明显,仅能降低林内温度1.1℃;混交林能明显降低0~40cm土层的密度和增加土壤孔隙度,而纯林改善土壤孔隙度效果不显著;不同防护林均能降低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混交林降低幅度在60%~88%之间,可以将重度盐碱地改良为轻盐碱地,除刺槐纯林外,其他纯林改良盐碱地效果不显著;防护林还可显著增加林内草本多样性.在盐碱地上营造混交型防护林防护效应较明显,11种造林模式中白蜡刺槐混交林和白榆刺槐混交林效果最好,白蜡沙枣和白蜡小胡杨次之.
王玉涛刘平魏忠平潘文利范俊岗
关键词:盐碱地造林模式土壤物理性质植物多样性辽河三角洲
七种藤本绿化植物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石蜡切片和指甲油印迹法,对北京地区常见的小叶扶芳藤、金银花、紫藤、美国凌霄、五叶地锦、南蛇藤、山荞麦等7种藤本绿化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藤本植物叶结构属于中生植物范畴,叶片为异面叶,叶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等19个间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和海绵组织细胞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径是对干旱较为灵敏的解剖性状,种间差异可以达到4~9倍。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根据抗旱能力可将7种藤本植物分为4类:小叶扶芳藤单独为抗旱性最强的1类,其次是由金银花、紫藤和美国凌霄组成的第2类,五叶地锦和南蛇藤为第3类,抗旱能力稍弱,抗旱能力最差是山荞麦。
王玉涛李吉跃刘平
关键词:藤本植物城市绿化叶解剖结构抗旱性
北京低山油松人工林径阶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揭示油松人工林正常生长,且能保持高生物多样性所需的立地条件,采用随机取样法,对北京西郊低山区97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和分布其中的134个灌草样方进行调查,研究北京低山区4种立地条件油松人工林的径阶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阴坡厚土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径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阴坡薄土、阳坡厚土和阳坡薄土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径阶分布均呈反"J"型;北京低山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植物63种,其中木本33种,草本30种,阴坡的林下植物种类数量显著高于阳坡,孩儿拳头、荆条为林下木本植物的优势种,荩草、求米草、茜草、益母草为林下草本植物的优势种;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从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分析来看,以阴坡厚土立地条件下的高。
刘平马履一贾黎明王玉涛王嫣斐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魏忠平吴香财潘文利郭锦山刘平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土壤温度
渤海泥质海岸四种典型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探究不同造林树种对泥质海岸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以渤海泥质海岸相同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的白榆(Ulmus pumila)纯林(UP)、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RP)、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纯林(FC)、群众杨(Populus popularis)纯林(PP)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自然生灌草地(CK),研究4种典型防护林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内,UP防护林下SMBC、SMBN含量均高于对照灌草地;在10~30 cm土层内,4种防护林SMBC含量均增加。4种防护林均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脲酶活性。UP、RP、PP防护林下土壤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CK,FC显著降低。UP防护林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4种防护林均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含量,降低土壤pH值。在渤海泥质海岸防护林下,SMBC、SMBN与土壤蔗糖酶、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65~0.83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在渤海泥质海岸带,UP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佳,RP、FC、PP防护林改良效果次之。
邱月刘平魏忠平范俊岗邢献予李仁平宋岩马成才
关键词: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单木生长模型能准确预测林分的生长状况,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从单木生长模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假设、与距离相关和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单木生长模型的方程设计类型、单木生长模型自变量因子的选择等方面对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单木生长模型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加强单木生长模型随机效应和单木生长模型向林分尺度扩展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构建高度集约、精确模拟、使用便宜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提供参考。
刘平王玉涛杨帆
关键词:单木生长模型
角倍蚜不同蚜型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
2015年
以五倍子蚜的主要生产种—角倍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周期中7个蚜型的形态特征进行显微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蚜型的形态特征与其分工相适应,春迁蚜和秋迁蚜体型大,具有发达的足、翅、触角和次生感觉圈,与其迁移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干雌和越冬若蚜体型稍小,具有较发达的足和口器,与其取食、繁殖或越冬的分工相适应。干母体型最小,但体型修长,具有发达的足和喙,与其取食、形成虫瘿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雌、雄性蚜体型小,口器完全退化,足不发达,与其交配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结合各蚜型生活环境的变化,探讨角倍蚜对环境的适应性。
刘平杨子祥陈晓鸣李杨
关键词:角倍蚜分工生态适应
银杏和垂柳叶性状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建立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2个分布较广泛的树种银杏和垂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银杏和垂柳功能性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叶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变异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索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研究树木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银杏和垂柳叶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都存在一定变化。银杏各性状变动幅度约在20%-329%之间,而垂柳变动幅度在16%-308%之间;银杏和垂柳的叶柄长度、栅栏厚度、叶脉厚度和气孔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大于年均温度。高温多雨会降低银杏和垂柳单位面积氮素和磷素的含量,而对二者单位重量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
王玉涛陈思思张晶晶刘平
关键词:年均温度降水量营养含量
水分胁迫对常见绿化植物苗木光响应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黎明前小枝水势ψ>-0.8MPa)和中度水分胁迫(-2.5MPa>ψ>-3.5MPa)条件下,3种生活型绿化植物苗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3种生活型苗木光响应曲线均与非直角双曲线接近;在正常供水条件下,乔木、灌木和攀援植物苗木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分别为10.44、11.17、16.40μmol·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66、0.045、0.037,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0.56、1.47、1.51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7、33、46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336、358、612μmol·m-2·s-1;土壤水分胁迫能显著降低乔木、灌木和攀援植物苗木的Pnmax、AQ,Y,而对Rd无显著影响,LS,P和LC,P的变化因种类而不同。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灌木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活性,其Pnmax、AQ,Y和Rd值均比乔木和攀援植物高,表明灌木苗木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较强。
王玉涛李吉跃刘平陈崇何春霞
关键词:水分胁迫生活型光响应曲线水势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