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青

作品数:92 被引量:324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基因
  • 27篇突变
  • 27篇耐药
  • 24篇耐药性
  • 18篇基因突变
  • 16篇家系
  • 13篇遗传性
  • 13篇缺陷症
  • 11篇蛋白
  • 11篇凝血
  • 10篇表型
  • 8篇球菌
  • 8篇纤维蛋白
  • 8篇狼疮
  • 7篇蛋白原
  • 7篇血症
  • 7篇葡萄球菌
  • 7篇系统性红斑
  • 6篇血清
  • 6篇突变分析

机构

  • 6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7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温州医学院
  • 6篇温州市第三人...
  • 4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滨江医...

作者

  • 92篇朱丽青
  • 34篇王明山
  • 33篇周铁丽
  • 31篇杨丽红
  • 29篇金艳慧
  • 26篇吴庆
  • 26篇陆红
  • 21篇刘媚娜
  • 20篇谢海啸
  • 18篇刘庆中
  • 11篇余方友
  • 10篇李超
  • 10篇谢耀盛
  • 8篇杨小丽
  • 7篇郑芳秀
  • 7篇赵秘胜
  • 6篇王忠永
  • 6篇朱小春
  • 6篇王赛芳
  • 6篇郝秀萍

传媒

  • 12篇中华医学遗传...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6篇2007年浙...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检验医学教育
  • 3篇浙江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2007年浙...
  • 2篇2015浙江...
  • 2篇2008年浙...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2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脂异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单纯DM)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3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观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DN组TC、TG、HDL-C、LDL-C、PLT、FIB水平均明显升高,单纯DM组LDL-C、PLT、FIB水平也显著升高,PDW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DN组TC、TG、FIB、PLT、PC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G与PLT、PDW变化呈正相关(r=0.3273及0.2823,P<0.05);UAER与PLT变化也呈正相关(r=0.2266,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血脂、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异常,且血脂异常与血小板参数存有一定的关联性。
徐春泉朱丽青谢海啸杨丽红
关键词:血脂血小板参数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中发现一种新的γ链Asp316His突变
目的对一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和父母3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
徐鹏飞王明山谢海啸金艳慧牛真珍郑芳秀朱丽青
关键词: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基因分析
文献传递
两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分析
目的:对两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
郝秀萍金艳慧程晓丽杨丽红朱丽青王明山
关键词:基因突变血栓形成
文献传递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单体含量与肾脏损伤程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肾脏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74例CKD患者血液标本,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RF)分成3组,早期组(CKD 1期和2期)(GRF≥60 ml/min)20例;中期组(CKD3期)(GFR为30 ml/min^59 ml/min)27例;晚期组(CKD4期和5期)(GFR<30 ml/min)27例,和52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Clouse法检测FIB、免疫比浊法检测D-D和FM含量,分析检测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结果 CKD各期血浆FIB和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CKD中期和晚期组血浆FM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早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的F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各期之间血浆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晚期组比早期组和中期组的血浆D-D和FM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患者GFR与D-D、FM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7、-0.645,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D-D和FM含量与肾脏病变的严重性相平行。
刘欢乐虞丹丹金艳慧杨丽红朱丽青王明山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D-二聚体纤维蛋白单体
纯合突变Tyr510Asp导致的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
目的对1个姑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家系进行凝血因子Ⅱ(FⅡ)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FⅡ促凝活性(FⅡ:C)、FⅡ抗原(FⅡ:Ag)等进...
金艳慧王明山郑芳秀谢耀盛谢海啸杨丽红朱丽青
关键词:基因突变血液凝固障碍
文献传递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病原菌耐药现状,指导神经内科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6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7株病原菌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94株(32.7%)、肠球菌属63株(22.0%)、葡萄球菌属47株(16.4%)、真菌38株(13.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8.3%,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呈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76.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只有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球菌属、真菌的比例有所增加;并且病原菌耐药性高,部分呈多药耐药;神经内科医生应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吴庆陆红刘媚娜朱丽青刘庆中周铁丽
关键词:神经内科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鲍曼不动杆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其耐药性不断上升,尤其是出现了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不动杆菌,导致患者无药可治,给临床带来了严峻的问题。本文对2002年~2006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
李响新周铁丽朱丽青李超王赛芳余方友周丽萍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临床病原菌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药物
文献传递
一个纤维蛋白原γ链g.7590G〉T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共9人)的外周血样,用自动化血凝仪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用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与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活性(fibrinogen activity,Fg∶C)和抗原水平(fibrinogen antigen,Fg∶Ag);用PCR扩增纤维蛋白原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后直接测序;用Swiss软件对突变蛋白进行预测。结果先证者APTT、PT和TT均延长,Fg∶C(0.69 g/L)和Fg∶Ag(0.72 g/L)明显降低;其母亲、外祖母Fg∶C分别为0.99 g/L和0.83g/L,Fg∶Ag为1.02 g/L和0.8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他家系成员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先证者FGG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7590位置的G〉T杂合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D结构域的313位丝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Ser313Ile);其母亲和外祖母亦为Ser313Ile杂合子,其他家系成员则为野生型。模型分析显示Ser313突变为Ile后,同Asn319、Asp320之间的氢键消失,可能影响钙离子的正常结合。此外,该突变导致中性非极性的Ser变成了非极性、疏水性的Ile,使侧链变长,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折叠、构象及稳定性,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结论纤维蛋白原γ链Ser313Ile的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朱丽青赵秘胜程小丽虞丹丹李小龙徐斐王金果王明山
关键词:家系基因突变模型分析
Gln100Leu和His348Gln双重杂合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Ⅶ缺陷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1例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患者进行FⅦ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及其他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和3’,5’非翻译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患者的PT和FⅦ:C明显异常,分别为33.7s和2%;患者FⅦ基因5号外显子存在g.8355A>T杂合突变,导致p.Gln100Leu;8号外显子存在g.11482T>G杂合突变,导致p.His 348Gln。结论:患者FⅦ基因中发现了g.8355A>T(p.Gln 100Leu)和g.11482T>G(p.His 348Gln)两种杂合突变,其中p.Gln 100Leu是一种鲜有报道的新突变类型。
王明山郑芳秀金艳慧朱丽青杨丽红
关键词: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健康大学生及住院患者肠道内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及qacE△1-sull基因的携带情况,并与临床分离株比较,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并鉴定健康大学生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79株,住院患者粪便分离出40株及住院患者其他类型标本分离出29株,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酶及qacE△1-sul1基因,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Ⅰ类整合酶基因总检出率为26.35%,qacE△1-sul1基因总检出率为68.92%;临床分离株组Ⅰ类整合酶及qacE△1-sull基因携带率均高于两组粪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粪便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整合酶阳性组菌株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与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SBLs阳性组Ⅰ类整合酶的阳性率为43.24%,明显高于阴性组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道内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率与多种药物耐药有关,与ESBLs及qacE△1-sul1基因的携带有关,肠道内大肠埃希菌中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携带高,医疗部门应及时监测并在选用消毒剂种类上做出调整。
朱丽青张华吴庆王鲁峰施红英陆红钱菁菁周铁丽
关键词:粪便大肠埃希菌携带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