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有挥

作品数:145 被引量:2,141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经济管理
  • 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8篇长江
  • 34篇港口
  • 23篇城市
  • 19篇物流
  • 15篇长三角
  • 14篇装箱
  • 14篇集装
  • 14篇集装箱
  • 12篇长江三角
  • 12篇长江三角洲
  • 11篇港口体系
  • 9篇网络
  • 9篇服务业
  • 8篇经济带
  • 8篇空间结构
  • 8篇集装箱港
  • 8篇集装箱港口
  • 8篇长江经济
  • 8篇长江经济带
  • 8篇长江沿岸

机构

  • 125篇中国科学院
  • 37篇安徽师范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盐城工学院
  • 7篇南京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宁波工程学院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皖西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南京市社会科...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江苏省城市规...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作者

  • 144篇曹有挥
  • 47篇梁双波
  • 44篇吴威
  • 27篇曹卫东
  • 12篇潘坤友
  • 10篇王聪
  • 9篇陈雯
  • 9篇刘可文
  • 7篇蒋自然
  • 7篇魏鸿雁
  • 7篇李海建
  • 6篇王丽
  • 6篇叶士琳
  • 6篇姚士谋
  • 5篇车前进
  • 5篇吕韬
  • 4篇吴建楠
  • 4篇曹玉红
  • 4篇李传武
  • 4篇段学军

传媒

  • 2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7篇经济地理
  • 16篇地理研究
  • 14篇地理科学
  • 10篇地理科学进展
  • 9篇地理学报
  • 6篇资源开发与市...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5篇人文地理
  • 3篇物流技术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港口体系区域基础的综合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干流沿岸港口体系为例被引量:12
2004年
以长江下游沿岸41个市县为基本地域单元,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长江下游沿岸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最终结果表明:该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沿江少数大中城市的港口发展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市县,南岸明显优于北岸,沪苏段明显优于安徽段.上述空间差异的成因机制是沿江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类型、岸线资源、交通区位和城镇依托条件等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笔者认为,目前长江下游沿岸各市县竞相争建大港,深水港和集装箱港明显有悖于港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评价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是实现港口投资行为理性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曹卫东曹有挥李海建
关键词:港口体系综合评价岸线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被引量:47
2010年
以1986、1994、2005年为时间断面,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长三角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综合交通网络及其可达性的时空演化呈现如下特征:①综合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综合交通可达性的不断提升,且第二阶段(1994-2005)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第一阶段(1986-1994);三时间断面上海及环太湖地区均为可达性最优区域,1986及1994年可达性较优区域大致由沪宁沿线和沪杭沿线构成">"形,而2005则大致由沪宁沿线(含沿江地区)、沪杭沿线及杭甬沿线构成"Z"形;②可达性提升中节点获益具有明显区域差异,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初始值越高的节点其值下降幅度越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变化率中部地区低于南北边缘地区,但变化值及变化率在不同阶段均呈现不同特征;③从分省市角度,上海可达性最优,江苏板块次之,浙江板块较差,但上海的优势地位逐步下降,浙江板块与江苏板块间的差距正不断缩小;④综合交通可达性系数标准方差逐步下降,表明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络发育日益成熟,但不同交通方式具有不同发展特征。
吴威曹有挥梁双波
粮食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优化被引量:5
2009年
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分析苏州粮食物流现状与特征着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构建了苏州粮食物流节点的空间优化体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节点"),探讨了苏州粮食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对提高粮食物流的运行效率和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孟玲曹有挥
关键词:粮食物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供应链时空演化及其组织机理
梁双波曹有挥吴威
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偏移增长与演化模式被引量:30
2008年
通过分享—偏移(share—shift analysis)模型对近17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偏移增长状况的研究显示:①上海港在1994—1998年间为正偏移增长港,而在其他两个时段均为负偏移增长港。②宁波港始终为正偏移增长港,且偏移增长量一直很大。③沿海港群和内河港群间的偏移增长状况较为复杂,在总体上,沿海港群优势不断凸显,而内河港群则相反。④在不同等级港口间的偏移增长中,中型集装箱港口始终居于劣势地位,大型集装箱港口近13年来优势明显,小型集装箱港口始终居于相对优势地位。⑤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可初步划为初步发育阶段、枢纽中心港初步形成阶段和大型深水直挂港加速成长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作用机制。上述状况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政策调控、港口资源条件差异、区域通达条件以及集装箱装卸运价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梁双波曹有挥曹卫东吴威
关键词:长三角
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被引量:97
2004年
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互为因果.作者对近10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定量测度.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irshmann-Herfindahl index)计算表明:集中化在整个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中已经显现;但集中化过程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港群内差异明显,且在不同时段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偏移-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显示:整个港口体系内的箱源偏移增长量一直很大,这既反映在3大港群之间,更反映在各港群内各港口之间;珠三角港群始终正偏移增长,环渤海港群-直负偏移增长,长三角港群先正偏移增长后负偏移增长;上海港在1995~1998年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正偏移增长,但在其他两个时段则为负偏移增长;深圳、宁波2港始终正偏移增长,且偏移增长量相当可观.
曹有挥李海建陈雯
关键词:增长量珠三角集装箱港口
中国无船承运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无船承运企业对国际货物流通领域和区域内社会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2006~2013年中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为研究样本,从宏观区域、省级行政区和城市等多层尺度来刻画和分析中国无船承运企业的分布特征,并从多种因素来探讨无船承运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空间维度上,中国无船承运企业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沿海地区多于内陆,东部地区明显多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尤其上海与广东2省市集聚明显,而在城市尺度上非均衡性分布更加突出,已形成明显的集聚区和稀疏区。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无船承运企业总量和拥有无船承运企业城市数量都呈递增趋势,但区域间递增幅度有所差异。综合交通网络、区域外贸经济发育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商务支撑条件等是影响中国无船承运企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梁双波曹有挥吴威张宇
浙江省港口后勤企业空间演变过程与格局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以浙江省主要海港城市2001、2008和2016年的港口后勤企业点位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港口后勤企业空间演变过程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圈层分析和热点分析,以揭示港口后勤企业空间演变规律与格局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浙江省港口后勤企业空间分布总体呈'大集聚、小分散'格局;(2)港口后勤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存在显著的海向集聚性和交通依赖性;(3)不同城市由于各自发展的差异性,其港口后勤企业的空间演变趋势也有所不同。
傅海威曹有挥曹有挥
关键词:物流GIS技术
试论皖江地区的工业整体开发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根据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综合的角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皖江地区的工业整体开发问题。主要包括:皖江地区工业化过程和区域条件分析,区内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定量评价;工业综合体的结构分析和地域分析;工业整体开发的目标系统构建。
曹有挥
基于综合交通运输成本的港口后勤区域区位评价——以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港口后勤区域是港口功能的重要拓展空间,已成为影响港口物流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运用ARCVIEW网络分析模块,从交通运输成本的角度,通过分析港口后勤区域候选点到直接腹地、间接腹地的运输成本,以及各候选点的综合运输成本进而对外高桥港口后勤区域区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至港区的运输成本系数为0.381 4、0.275 9、0.319 5和0.211 8,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到直接腹地的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1.107 93、1.136 49、1.085 24和1.109 76,处于偏低水平;到间接腹地的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0.874 5、0.935、0.825 4和0.874,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到腹地的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0.944 5、0.995 4、0.903 4和0.944 7,整体处于中等偏弱地位。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到港区和腹地的综合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0.663、0.635 7、0.611 4和0.578 2,综合区位条件较好。今后,随着外高桥港区货运量的增加,保税物流园区应该向东南方向拓展。
梁双波曹有挥吴威
关键词:区位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