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霞

作品数:115 被引量:1,240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1篇教育
  • 18篇科学教
  • 18篇课程
  • 15篇文化
  • 14篇教师
  • 14篇教学
  • 13篇科学教育
  • 13篇本科
  • 11篇学科
  • 10篇高等教育
  • 10篇高校
  • 8篇学术
  • 7篇思维
  • 6篇知识
  • 6篇通识
  • 6篇通识教育
  • 6篇批判性
  • 6篇可溶性
  • 6篇可溶性表达
  • 5篇大学建设

机构

  • 114篇南京大学
  • 6篇江苏第二师范...
  • 5篇滁州学院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央教育科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2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冶金管理...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澳门大学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 1篇江宁高级中学

作者

  • 114篇张红霞
  • 13篇万东升
  • 9篇吕林海
  • 7篇曲铭峰
  • 5篇余秀兰
  • 4篇华子春
  • 4篇孙志凤
  • 4篇张殷
  • 3篇罗星凯
  • 3篇郁波
  • 3篇朱铁壁
  • 2篇方雷
  • 2篇董晨
  • 2篇高抒
  • 2篇饶燕婷
  • 2篇孙启明
  • 2篇邵进
  • 2篇郑伟娟
  • 2篇樊小杰
  • 2篇龚雪

传媒

  • 8篇教育发展研究
  • 7篇江苏高教
  • 5篇高等教育研究
  • 4篇教育研究
  • 4篇清华大学教育...
  • 4篇中国高教研究
  • 4篇复旦教育论坛
  • 3篇外国教育研究
  • 3篇比较教育研究
  • 3篇中国大学教学
  • 3篇全球教育展望
  • 3篇高等理科教育
  • 3篇素质教育大参...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教育科学
  • 2篇教学研究
  • 2篇高教探索
  • 2篇基础教育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一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反思被引量:7
2010年
对六所教育部直属一流师范大学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的修订意见及其实施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一流师范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整合培养新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更加优化,文理基础课得到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更加多样,教育实践更加得到重视。但在国际视野下与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相比,新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待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尚需进一步融合。而且,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尚待转换到与国际接轨的"大学化"模式。
徐高明张红霞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大学何以使学生立志——高校教育支持对本科生人生目标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促进大学生形成人生目标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基于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的实证分析发现:高校是大学生人生目标感发展的重要场域,同伴支持勉励、生涯规划教育、专业课程、课外讲座、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建立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对本科生的人生目标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思政教育活动需以有效的教师引导为中介才能发挥显著作用,教师的榜样示范、言行一致可增强思政教育成效。此外还发现,教师引导的正效应明显小于同伴支持;说教灌输、功利主义等不当德育方式以及师生关系松散、交流深度不足是教师育人效果受限的潜在原因。"知识育人"和"榜样育人"应当成为高校人生目标教育的关键举措,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可以有力支撑其德育效果。
谢鑫张红霞
关键词:教师引导德育
小学科学教师中庸思维与科学观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科学教师的科学观发展深受本土文化影响。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中庸思维与科学观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经典科学观,中庸思维三个因子中的"深思熟虑"和"谦让宽容"呈现正效应,而"以和为贵"则大致为负效应;而对于现代科学观,结构方程的因果模型尚难建立。对中庸思维、经典科学观和现代科学观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教师可分为四大群体:成熟思维群体、科学主义群体、后现代主义群体和能力欠缺群体。科学教师培训须从经典科学做起,循序渐进,对症下药。
曲铭峰张红霞陆琪吕林海万东升郁波
关键词:中庸思维后现代科学观
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被引量:48
2010年
近年来新生研讨课成为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本研究以南京大学2009-2010学年新生研讨课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准实验设计的方式对上课的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新生研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新生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同伴交往方面,但在学习方法、学科认知、自我认同方面进步较小。新生研究讨课同时减缓了新生入学后因为适应压力而导致的自我效能感下降,缩短了其适应的过程。鉴于研究型大学新生起点高,本研究建议,今后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术性转换的指导,并通过对其他年级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新生研讨课的效果得到保持和延续。
孙志凤张红霞郑昱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
聚焦“科教融合”:“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的应有之策被引量:17
2021年
“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策略应该不同于普通高校。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概括出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问题的根源:师资质量和科教冲突的管理制度等软件因素比经费投入和生师比等硬件因素影响更大。其次,通过对英、美、日高等教育认证和评估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剖析了美国大学排名的“双轨制”——世界大学排名和国内大学排名分别聚焦科研指标和教学指标的评价逻辑,揭示了发达国家在保证质量底线的认证评估基础上,实行分类评价与一流大学坚持科研导向的内在逻辑。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外部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秩序重建”方兴未艾的状况,提出目前中国一流大学本科评估的基本策略应聚焦“科教融合”等过程性指标,并且以“单规制”进行。
张红霞施悦琪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世界大学排行榜科教融合
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成因条件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在对介绍和描述名师个人生活史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后天的个人努力是名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参与课题研究、导师的引领和帮助、教学互动、参与教改等外因对名师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名师们认为责任心、教学的反思和研究、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宽博的知识结构是影响他们职业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关键事件对名师坚定理想、找回希望、弥补不足等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名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学校环境和教育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樊小杰张红霞
关键词:教学名师影响因素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嬗变:2010—2014——基于《高等教育研究》载文的统计分析
2015年
通过对近五年《高等教育研究》刊载论文的研究主题分析发现,"微观应用类"研究和"宏观政策类"研究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国际比较研究有待深入拓展;高职教育研究和民办教育发展将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生长点;高等教育经费保障和质量保障研究应引起重视;课程与教学研究依旧可能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师资队伍建设和大学生工作事务研究会逐步兴盛。
申潞娟张红霞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主题载文统计分析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本质内容的研究——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为例
2022年
以我国最新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科学教育界目前关于科学本质的最新定义为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呈现科学本质内容的相关栏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教科书注重以相关栏目、习题和插图等形式呈现科学本质内容,在科学本质三个维度中更加侧重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据此提出同类教科书的编写修订建议。
顾晔顾晔
关键词:教科书课程标准科学史
大众化早期教学质量问题及应对被引量:1
2008年
一项高校教学质量调查显示,我国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在学生满意度上存在差异。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大众化早期数据相比,我国情况更为严重。通过中美比较及借鉴美国20多年来的教育改革经验,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提高师资质量,营造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是提高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张红霞
关键词:大众化教学质量
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被引量:20
2010年
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是通过贯穿本科四年的一系列结构严谨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其中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程、本科生科研、大四顶峰课程等"四大类"特殊课程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与专业课相互支持,使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体系完整,使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目标得到了保证。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课程问题反映出我们需要从文化传统上对知识观进行反思。
张红霞
关键词:文化传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