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波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3篇血管内皮
  • 3篇神经生长
  • 3篇神经生长因子
  • 3篇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生成
  • 2篇周围神经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内皮细胞生长
  • 2篇内皮细胞生长...
  • 2篇NGF
  • 1篇动脉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三二...

作者

  • 7篇张玉波
  • 5篇伍亚民
  • 4篇刘磊
  • 4篇宋川
  • 2篇侯天勇
  • 2篇龙在云
  • 1篇牟长河
  • 1篇李应玉
  • 1篇周虎传
  • 1篇田洪
  • 1篇杨恒文
  • 1篇田红
  • 1篇郝磊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7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脊髓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5年
侯天勇伍亚民张玉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修复心血管系统功能慢性神经性疼痛排尿功能脊神经
高压氧预适应对体外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预适应对体外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hCMEC/D3细胞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将培养的hCMEC/D3细胞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及高压氧预处理组(C组).采用Millicell-ERS系统测定血脑屏障的跨内皮阻抗(TEER).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Occludin(≥)及ZO-1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培养的hCMEC/D3细胞形态呈梭形,细胞之间紧密结合,TEER值达80 ~120 Q·m^2,提示成功建立体外血脑屏障.相对于A组[(107.17±10.41)Q·m^2],B、C两组TEER值[(50.02±6.87)Ω·m^2、(83.81±8.22)Ω·m^2]均有所下降,但B组下降更明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对于A组,B组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组无明显变化.相对于A组,B组ZO-1在细胞膜表达明显降低,而胞浆表达增多,而C组ZO-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压氧预适应可以缓解缺氧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及方式的改变.
郝磊邹璨周虎传田洪张玉波宋川刘磊
关键词:血脑屏障
维甲酸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效应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维甲酸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效应。方法分离、培养胎龄14d的Wistar孕鼠的神经干细胞,通过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比观察维甲酸的促增殖效应;运用神经微丝200(NF-200)和神经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对维甲酸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组化染色,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胞核,计数各种分化细胞的比例,并对分化的神经元进行胆碱能表型鉴定。结果维甲酸的增殖效应明显弱于bFGF,但其具有明显的促神经元生成的分化效应,并表达递质,在分化第24天,500nmol/L的浓度使分化的神经元占分化的总细胞数的90.80%。结论维甲酸具有显著的促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效应。
侯天勇伍亚民张玉波龙在云
关键词:维甲酸干细胞分化神经元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73例,2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发生血栓形成,6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因并发症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其余患者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宋川田红张玉波牟长河刘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发症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再生坐骨神经中血管生成的量效关系(英文)被引量:9
2007年
背景:对于神经生长因子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再生坐骨神经中血管形成的剂量效应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50g。硅胶管(上海新亚医用橡胶厂出产);神经生长因子(美国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08/2005-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完成。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50,100,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每组8只。实验干预:切除大鼠后肢坐骨神经,造成10mm缺损,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生理盐水组注入5μL生理盐水。50,100,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注入20mg/L的神经生长因子2.5,5,25μL。实验评估:在第30天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rkA的表达,并作形态计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神经再生普通病理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神经再生病理切片结果:术后30d的坐骨神经近远端完全连接,硅胶管内坐骨神经粗壮程度为: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50ng、100ng组>生理盐水组。各神经生长因子组再生的坐骨神经的纤维数目和排列规则程度要好于生理盐水组,术后30d可见明显的血管生成。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种不同剂量的神经生长因子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种抗原的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4种抗原的表达与100ng和50ng神经生长因子组比较增加(CD34:94.2±6.4,74.2±10.9,77.0±11.0;vWf:116.2±20.0,72.0±13.1,68.0±9.7;TrkA:105.4±10.6,57.8±11.5,58.8±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89.0±3.0,48.6±7.
张玉波伍亚民刘磊宋川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WILLEBRAND因子
NGF促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再生周围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促血管作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75只Wistar大鼠1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组)、几丁糖组(B组,医用几丁糖简称几丁糖),NGF+几丁糖组(C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前3组每组20只,术后7、14、30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FactorⅧ、VEGF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术后14d,Holmes染色再生坐骨神经纤维。结果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再生坐骨神经中表达的CD34、FactorⅧ、VEGF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NGF+几丁糖组上述三抗原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或几丁糖组有明显增加(P<0·05),NGF+几丁糖+抗VEGF组再生坐骨神经血管中的CD34和VEGF的表达完全被抑制,FactorⅧ的表达与NGF+几丁糖组相比也显著减少(P<0·0146)。Holmes染色发现,术后14d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排列规则程度:NGF+几丁糖组>几丁糖组>生理盐水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结论NGF可能通过促进VEGF产生发挥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张玉波伍亚民杨恒文李应玉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再生血管生成
NGF促再生周围神经中血管生成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再生周围神经中NGF促血管生成及其有关机制。方法:用单通道的硅胶管硅胶45只Wistar大鼠1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硅胶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医用几丁糖简称几丁糖,此组15只,其中5只用作透射电镜观察),NGF+几丁糖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每组10只,在术后14天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vWf、VEGF、trkA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同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再生坐骨神经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能表达TrkA、CD34、vWf、VEGF,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NGF+几丁糖组上述四抗原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有明显增加(P<0.01或P<0.05),NGF+几丁糖+抗VEGF组再生坐骨神经血管中的CD34和VEGF的表达完全被抑制,vWf、TrkA的表达与NGF+几丁糖组相比也显著减少(P<0.01)。激光共聚焦扫描发现,再生坐骨神经的血管中VEGF与CD34其表达明显而强烈,凡CD34表达阳性的,VEGF也表达阳性,VEGF的阳性表达比CD34要多。VEGF与vWf也呈明显其表达。结论:NGF能促进再生周围神经的血管生成;NGF促再生周围神经血管生成过程中,VEGF起着重要的作用,trkA、CD34也与之相关;NGF经trkA-VEGF-CD34通路来促进周围神经中毛细血管的生成;NGF促较大管径血管生成时,除经trkA-VEGF通路外,还可能存在其它途径。
张玉波伍亚民刘磊宋川龙在云
关键词:共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