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平平

作品数:135 被引量:802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农业科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7篇小麦
  • 18篇籽粒
  • 13篇谷蛋白
  • 12篇性状
  • 12篇小麦品种
  • 11篇弱筋小麦
  • 10篇基因
  • 9篇蛋白质
  • 9篇亚基
  • 8篇霉病
  • 8篇赤霉
  • 8篇赤霉病
  • 7篇蛋白亚基
  • 7篇谷蛋白亚基
  • 6篇蛋白质含量
  • 6篇育种
  • 6篇色谱
  • 6篇品质性状
  • 6篇普通小麦
  • 6篇籽粒产量

机构

  • 12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3篇扬州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5篇国际玉米小麦...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作物栽...
  • 1篇泰兴市农业技...

作者

  • 135篇张平平
  • 104篇马鸿翔
  • 92篇姚金保
  • 55篇杨学明
  • 38篇张鹏
  • 37篇周淼平
  • 29篇姚国才
  • 29篇张鹏
  • 28篇张旭
  • 23篇杨丹
  • 20篇任丽娟
  • 18篇姜朋
  • 14篇耿志明
  • 13篇何中虎
  • 12篇余桂红
  • 10篇王化敦
  • 9篇张瑜
  • 7篇夏先春
  • 5篇刘建军
  • 5篇张勇

传媒

  • 21篇作物学报
  • 16篇江苏农业学报
  • 16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核农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比例对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kg/hm^2,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能极显著提高宁麦13的穗数和每穗粒数,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增加拔节孕穗期氮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小麦宁麦13在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为5:1:4:0时最易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任丽娟张鹏张平平
关键词:弱筋小麦氮肥水平氮肥运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张伯桥郑义张平平朱冬梅
关键词:小麦品质主成分分析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倒伏信息多特征融合检测研究
2024年
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和阴影背景,提取小麦倒伏DSM模型和植被指数分别与多光谱图像进行多特征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筛选差异性较大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最大似然法(MLC)监督分类模型对多光谱和DSM融合图像、多光谱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图像、多光谱图像和纹理特征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采用总体精度(OA)、 Kappa系数和提取误差综合评价各监督模型的分类性能和倒伏提取精度。分类结果表明:各监督分类方法在不同倒伏区域提取结果建模效果趋势一致,SVM和ANN整体提取精度高于MLC,在高倒伏区域,多光谱与NDVI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2.63%, Kappa系数:0.85,提取误差:1.11%)提取效果最好;在中倒伏区域,多光谱与DSM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0.35%, Kappa系数:0.79,提取误差:9.34%)提取效果最好;在低倒伏区域,均值纹理特征图像的ANN监督模型(OA:91.05%, Kappa系数:0.82,提取误差:8.20%)提取结果较好。本研究将DSM模型、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对比,并对多特征融合方法能否高精度有效提取小麦倒伏信息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结合特征融合技术能有效提取小麦倒伏面积,提取效果优于单特征小麦倒伏图像。本研究结果可为助力小麦倒伏灾情调查数据的精确获取方法提供参考。
朱文静冯展康戴世元张平平张平平王爱臣魏新华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多光谱倒伏小麦
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高通量检测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为建立小麦种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高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改进了传统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中的样品制备和电泳分析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具体方法为:在小麦种子无胚端切取其体积的1/4~1/5,置于单孔容积为200μL的96孔PCR扩增板中,并在每个微孔中放入1粒直径2 mm的钢珠,并加入浸泡缓冲液静置1~2 h,再加入提取缓冲液,经高通量研磨器(Retsch Tissue Lyser)研磨后,在60℃的烘箱静置30 min。对微孔板离心和上清液预处理后在DYCZ-30C高通量垂直版电泳槽进行电泳分离,获得清晰的HMW-GS分离图谱。该方法简易、快速、成本低,适用于小麦标记辅助选择和资源评价中的大规模HMW-GS组成的检测。
张平平周淼平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小麦碱水保持力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为给优质小麦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和碱水保持力不同的6个常用优质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碱水保持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碱水保持力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6个亲本中,宁麦9号和皖麦48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碱水保持力,在优质软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碱水保持力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控制碱水保持力的减效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效和减效基因分布不对称。宁麦9号和皖麦48控制碱水保持力的显性基因最多。碱水保持力可能受1~2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张平平姚金保马庆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
小麦幼胚培养结合标记选择快速转育抗赤霉病主效QTL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幼胚培养结合标记选择快速转育抗赤霉病主效QTL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赤霉病回交转育、幼胚壮苗培养、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成苗技术相结合的快速转育抗赤霉病主效QTL,它以农艺性状优良但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品...
张鹏马鸿翔姚金保张旭余桂红任丽娟张平平
江苏红粒小麦品种改良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鸿翔姚金保姚国才张旭张平平张鹏杨学明
关键词:小麦育种技术
Glu-1位点缺失对小麦麦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及面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以Glu-1位点正常和部分缺失的小麦品系为材料,探讨HMW-GS和LMW-GS组成与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和面团特性的关系,为利用HMW-GS缺失系改良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在20个供试硬白冬麦品系中,1个品系为Glu-A1位点缺失,5个品系为Glu-D1缺失,3个品系为Glu-A1和Glu-D1双缺失。所有品系的蛋白质含量皆较高(13.39%~14.12%),品系间无显著差异,缺失系与非缺失系间也无显著差异。Glu-1位点缺失显著降低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低分子量谷蛋白比(HMW/LMW)、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的含量和百分比。谷蛋白/醇溶蛋白比(GLU/GLI)在基因型间变幅较小,且在缺失系和非缺失系间无显著差异。Glu-1位点缺失显著降低了面团弹性,但显著提高了面团的延展性。部分Glu-1位点缺失系仍具有较高的面团强度和突出的延展性,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和面团特性受谷蛋白亚基组成和表达量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lu-1位点亚基缺失可能是改善面筋延展性,提高食品加工品质的方法之一。
张平平马鸿翔姚金保Joseph M.AWIKA
关键词:GLU-1位点面团特性
一种高粱麸皮保健馒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粱麸皮保健馒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在小麦面粉中添加10%~15%(干基)精致棕色高粱麸皮后,获得混合用粉。按照混合用粉100%(14%湿基),即发耐糖型干酵母1%,起酥油2%,泡打粉1.5%、...
张平平
文献传递
一种小麦面粉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近红外测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面粉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近红外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小麦面粉经缓冲液提取后,获得含有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的液体状待测样品。待测样品在测定真实化学值的同时,...
张平平张瑜马鸿翔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