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金保

作品数:286 被引量:1,365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63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0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3篇小麦
  • 44篇抗性
  • 41篇育种
  • 34篇基因
  • 28篇性状
  • 28篇小麦品种
  • 27篇选育
  • 25篇弱筋小麦
  • 25篇纹枯病
  • 25篇枯病
  • 23篇栽培
  • 22篇病抗
  • 21篇籽粒
  • 21篇高产
  • 21篇赤霉
  • 20篇霉病
  • 20篇赤霉病
  • 17篇纹枯病抗性
  • 17篇分子标记
  • 13篇蛋白质

机构

  • 28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8篇扬州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太湖地区...
  • 3篇江苏红旗种业...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泰兴市农业科...
  • 2篇江苏中江种业...
  • 2篇江苏省农业资...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国际玉米小麦...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江苏省作物栽...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泰兴市农业技...
  • 1篇江苏省淮阴农...

作者

  • 286篇姚金保
  • 187篇杨学明
  • 171篇马鸿翔
  • 119篇姚国才
  • 105篇周淼平
  • 92篇张平平
  • 61篇张鹏
  • 55篇钱存鸣
  • 52篇张鹏
  • 39篇任丽娟
  • 34篇杨丹
  • 33篇周朝飞
  • 29篇余桂红
  • 25篇张旭
  • 16篇王书文
  • 14篇王化敦
  • 12篇耿志明
  • 11篇黄胜东
  • 11篇姜朋
  • 11篇陆维忠

传媒

  • 54篇江苏农业科学
  • 3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9篇麦类作物学报
  • 13篇作物学报
  • 8篇南京农专学报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江西农业学报
  • 7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核农学报
  • 6篇金陵科技学院...
  • 4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中国油料
  • 2篇中国种业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麦类作物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2篇2016
  • 23篇2015
  • 16篇2014
  • 14篇2013
  • 25篇2012
  • 23篇2011
  • 19篇2010
  • 13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2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弱筋小麦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弱筋小麦的培育方法,以宁麦9号为母本,宁麦13为父本配制杂交,获得F1,将F1进行繁殖产生F2、F3和F4,F2、F3选择优良单穗,混合脱粒;对F4选择优良单穗,分穗脱粒种成穗行F5;据穗行田间表现选择综合...
姚金保
文献传递
小麦新品种宁麦22的选育及利用
2015年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姚国才马鸿翔张鹏姚金保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
软质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给软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7个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的软质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在7个软质冬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宁麦9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显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隐性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
姚金保张平平任丽娟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籽粒蛋白质含量
小麦的谷蛋白含量快速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的谷蛋白含量快速分析方法,将待测小麦样本清选5g~30g代表性籽粒,利用实验磨磨制全粉,过0.5mm孔径筛网后装入塑料自封口袋,室温至少静置24h平衡水分,测定含水量,作为被测样本,其特征在于:准确称取...
张平平马鸿翔姚金保
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丰产稳产性和赤霉病抗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生选6号是以半矮秆、中感赤霉病的宁麦8号为母本,多穗、中抗赤霉病的宁麦9号为父本杂交,F1代利用花培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稳产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为了给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多年多点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其丰产性、稳定性及赤霉病抗性。此外,选用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9对SSR引物对生选6号及其亲本宁麦8号和宁麦9号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生选6号在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和一年的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适应性较广,静态和动态稳定性较好;其赤霉病抗性相当于苏麦3号,是目前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中唯一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既存在来自双亲的赤霉病抗性位点,还存在双亲均没有而苏麦3号和望水白都存在的赤霉病抗性位点,这可能是生选6号赤霉病抗性超亲的主要遗传基础。
姚金保陆维忠
关键词:小麦丰产稳产性赤霉病分子标记
一种便于早代选择软质弱筋小麦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早代籽粒硬度选择的软质弱筋小麦育种方法,该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5VS易位系与高产多抗弱筋小麦品种杂交(包括:单交、回交、复交等),在F<Sub>2</Sub>代通过小麦第5同源群短臂InDel分子标...
杨学明周淼平吕远大姚金保郭江涛
文献传递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灌浆期旗叶Rubisco降解变化研究
2010年
为了解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的形成机制,以弱筋和强筋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灌浆期间旗叶叶绿素含量以及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间不同品质类型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含量差异明显,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扬麦15花后15~25 d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16.8%和19.6%,而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镇麦168花后15~25 d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52.8%和34.6%;旗叶灌浆期内肽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2个强筋品种花后5~25 d内肽酶活性始终高于2个弱筋品种;小麦旗叶Rubisco含量在开花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两个弱筋小麦品种旗叶中Rubisco含量始终高于两个强筋小麦品种。此外,扬麦15花后15~20 d才可以看出Rubisco亚基出现降解现象,郑麦9023在花后15 d就已经明显出现了Rubisco大亚基降解,说明强筋小麦郑麦9023旗叶较弱筋小麦扬麦15衰老早。
张鹏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叶绿素含量内肽酶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5的选育及利用被引量:3
2010年
宁麦15在参加2005—2007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片冬麦组区域试验中,2年共计33点(次)中有24点(次)增产,增产点(次)率达73%,8点减产,1点平产;2年平均产量421.94 kg/667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2%。在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中,5省8试点7增1减,其中鄂皖苏浙4省7试点中有6试点增产,增产幅度为6.38%~11.0%,1试点减产0.60%,平均产量424.88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7.10%;河南信阳试点产量471.70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6.79%。各地大面积生产的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可达450 kg/667m2左右。2年品质分析结果,籽粒蛋白质含量13.53%/13.42%,湿面筋含量29.7%/29.9%,面团稳定时间5.9 min/4.7 min,品质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58。宁麦15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白粉病也较轻;该品种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前中期生长较快,成熟期较早,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及河南南部部份地区和浙江省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尤其适合上述地区的中晚熟水稻茬选用。
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杨学明张鹏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给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以7个株高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控制株高、穗长、倒一、倒二、倒三、倒四节间长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倒五节间长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宁麦8号、宁麦9号、扬麦9号和扬麦11具有控制株高、倒一、倒二、倒三和倒四节间长较多的隐性基因;望水白具有控制穗长最多的显性基因;扬麦9号具有控制穗长和倒五节间长较多的显性基因。株高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控制,而其构成因素可能受1~3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株高构成因素对株高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倒五节〉倒四节〉穗长。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关键词:小麦株高
一种小麦功能性NAM‑B1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小麦功能性NAM‑B1基因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小麦功能性NAM‑B1基因分子标记SpNAM‑B1,用于特异性PCR扩增该标记的引物对序列如SpNAM‑B1‑F和SpNAM‑B1‑R所示。利用该标记能够鉴...
王化敦马鸿翔姚金保高春蕾
文献传递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