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琛
- 作品数:21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应用型本科ESP课程开发与实践被引量:2
- 2017年
-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校本ESP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为应用型本科的校本ESP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用人单位(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分析,从校本ESP课程开发应从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拓展活动入手,组织教师团队编制融合"专业元素"的校本英语教材,搭建英语语言技能"输入"与"输出"的一体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校本ESP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张佳琛林速容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ESP课程开发
- 中国“食”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
- 2014年
- 中国"食"文化极具民族特征,与"食"文化有关的词语也富含中华民族文化信息,采用异化翻译能最大限度保留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文章对历史典故词、民俗习惯词、饮食审美词和医食同源词四个类别的"食"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并指出翻译要做到辞旧迎新、健全翻译体系、开设翻译课程等发展趋势。
- 张佳琛
-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异化文化传播
-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英语听力的“支架式”教学策略被引量:2
- 2017年
- 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存基础。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衡量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探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以"支架式"教学策略为理论依据,将"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脚手架搭建、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的五个环节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以实现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变听力教学的现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技能。
- 张佳琛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听力教学支架式
- 小说《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基于翻译美学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中篇叙事小说,《边城》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征服了众多读者,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翻译成众多版本传至国外。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从音韵美、用词美、形象美、修辞美和意境美五个方面将小说《边城》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为相关翻译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导,进而推动文学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 张佳琛
- 关键词:翻译美学《边城》英译本
- 一种英语教学用展示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英语教学用展示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万向轮、固定管、限位块、固定杆、展示板本体、固定套、壳体、旋钮、螺纹杆、活动管、螺纹槽、滑块、滑杆、开口、凹槽、连接...
- 曾淑萍黄妮妮张佳琛闵俊陈晓丹
- 文献传递
- 海西经济区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海西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的需要紧缺翻译专业人才,尤其是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该区的市场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种凸显"应用"特色、适合海西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一批批"应用型、创新型、专业型"的翻译人才。
- 张佳琛
- 关键词:海西经济区翻译应用型人才
- 语用等值标准下的英汉习语翻译被引量:1
- 2009年
- 中英间文化差异,在习语间表现尤为突出,决定了英汉习语翻译不能简单采用直译法。通过对语用等值理论的理解,探讨在语用等值标准下的习语翻译策略,避免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语用失误。
- 张佳琛
- 关键词:习语语用等值
- 一种具有英语翻译功能的智慧型阅读辅助装置
- 本发明涉及翻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英语翻译功能的智慧型阅读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书籍报章放置模组、影像撷取模组、文字辨识模组、翻译模组、内容呈现模组及使用者介面模组;该书籍报章放置模组为书籍报章放置区;该影像撷取模组撷...
- 张佳琛闵俊杨帆吴施娜马悦
- 文献传递
- 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应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书籍,用地道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学习观;在测试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的考核内容。
- 张佳琛林速容
- 关键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传播
- 政治文本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视角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以文化为基点,从语用手段、语用环境和语用主体的跨文化语用学视角对政治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英汉两种语用现象的共性和个性,消除翻译障碍,从而实现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 张佳琛
- 关键词:语用环境语用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