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亚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剖宫产
  • 4篇宫颈
  • 3篇引产
  • 3篇评分
  • 3篇宫颈成熟
  • 3篇产程
  • 3篇促宫颈成熟
  • 2篇球囊
  • 2篇宫颈评分
  • 1篇地诺前列酮
  • 1篇地诺前列酮栓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新式剖宫产
  • 1篇预后
  • 1篇原体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窒息
  • 1篇首次剖宫产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玉泉...

作者

  • 10篇席亚娟
  • 8篇王艳琴
  • 4篇张泽华
  • 3篇王媛媛
  • 2篇马彦彦
  • 2篇马欣
  • 1篇应玉华
  • 1篇张健兰
  • 1篇钱璐
  • 1篇张丽
  • 1篇郭建民
  • 1篇殷敏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生...
  • 4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产程标准下产程管理的探讨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的产程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分娩的1865例产妇为对照组,其中剖宫产780例,按照Friedman产程图产程异常的初产妇为109例。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分娩的2993例产妇为研究组,其中剖宫产756例,按照新产程标准产程异常的初产妇为47例。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异常特点、原因以及最终分娩方式。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初产妇分别有1例和2例发生潜伏期延长,分别有98例和34例发生活跃期停滞;对照组和研究组初产妇分别有9例和6例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分别有1例和5例发生滞产;对照组和研究组初产妇因活跃期停滞行剖宫产的比例分别为12.1%(94/780)和4.2%(32/756),因产程异常行剖宫产的比例分别为12.1%(94/780)和4.8%(36/7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的产程管理,需要在掌握原则的前提下强调个体化。
王艳琴席亚娟张泽华
关键词:产程活跃期剖宫产
过氧化氢溶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宫颈分泌物支原体(Uu或Mh)培养阳性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为过氧化氢液联合阿奇霉素用药组,对照组为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开始的第10天进行宫颈拭子支原体培养,阳性者间隔两周再次复查,根据培养结果,结合症状、体征判断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和50%,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过氧化氢液配合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可作为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玉华郭建民席亚娟殷敏
关键词:支原体宫颈炎阿奇霉素
双球囊在经产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双球囊在经产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有引产指征,符合球囊放置条件的经产妇共43例,应用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度评分法,记录放置前、取出后的宫颈Bishop评分变化情况、12小时临产情况、分娩方式等。结果 43例经产妇促宫颈成熟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分别为(4.42±0.13)分和(8.11±0.4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Bishop评分平均提高3.6分,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为95.3%,宫颈Bishop评分4~5分的有效率为100.0%,12小时内自然临产占20.9%,引产成功率95.3%。结论经产妇应用双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满意,对宫颈Bishop评分4~5分的经产妇尤为适宜。
王艳琴席亚娟王媛媛马欣
关键词:球囊宫颈成熟宫颈评分引产经产妇
新式剖宫产术后粘连特点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后粘连特点,探讨预防粘连的对策。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行二次剖宫产且资料完整的产妇518例。所有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手术均于多个不同的医院进行,按手术方式不同将456例应用Joel-Cohen切口的产妇设为新式组,62例应用下腹正中纵切口的产妇设为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发生严重粘连的特点。结果新式组和传统组产妇,腹直肌与筋膜严重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31.1%(142/456)和27.4%(17/62),腹直肌与腹膜严重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38.6%(176/456)和33.9%(21/62),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盆腹腔严重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14.3%(65/456)和3.2%(2/6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首次剖宫产分别在本院和外院进行的产妇,腹直肌与筋膜严重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21.7%(40/184)和37.5%(102/272),腹直肌与腹膜严重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32.1%(59/184)和43.0%(117/272),盆腹腔严重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9.8%(18/184)和17.3%(47/272),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腹壁各层的粘连大多相互伴随,盆腹腔粘连主要为腹膜、大网膜、子宫之间相互粘连。结论随着二次剖宫产的增加,术后粘连新增病例增多,减少和预防粘连发生手术操作仍是关键所在。
王艳琴席亚娟张泽华张丽
关键词:剖宫产腹膜
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Bishop评分各项指标变化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地诺前列酮栓放置后宫颈Bishop评分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对应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资料完整、符合条件的病例156例,进行宫颈Bishop评分各项指标具体得分的逐项统计,比较放置药物前后,每一项指标评分各自变化情况,评价各指标变化对宫颈Bishop评分影响的顺位。结果放置药物前及放置药物后12小时宫颈Bishop评分分别是4.68±1.31和7.65±1.42;各项指标评分变化情况及顺位是:宫颈扩张1.44±0.39和2.21±0.63,宫颈管长度1.83±0.67和2.22±0.71,宫颈质地1.49±0.41和1.82±0.77,宫颈位置1.42±0.61和1.88±0.69,先露部高低1.39±0.26和1.42±0.33。放置药物前后Bishop评分5项指标中,宫颈扩张、宫颈管长度、宫颈质地、宫颈位置四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露部高低1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宫颈Bishop评分各项指标变化不平行,对宫颈管长度评估的准确性应有所侧重。
王艳琴钱璐席亚娟乔莹
关键词:地诺前列酮宫颈评分引产
宫颈扩张球囊伴随与不伴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伴随与不伴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分娩的初产妇,具备引产指征、符合球囊放置条件者分为两组,其中球囊+缩官素组78例:球囊放置1h无宫缩,开始静脉滴注缩宫素。球囊组220例。比较两组产妇球囊放置前、取出后宫颈Bishop评分变化以及分娩结局。结果球囊+缩宫素组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12h内临产率均高于球囊组,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3%(72/78)和82.7%(182/220),P〈0.05],12h内临产率分别是[15.4%(12/78)和7.3%(16/220),P〈0.05]。球囊+缩宫素组宫颈Bishop评分4~5分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进一步提高(P〈0.05),两组分别是95.7%(66/69)和85.1%(165/194)。球囊+缩宫素组球囊取出当时宫颈Bishop评分(8.1±1.1)分高于球囊组(6.5±1.2)分(P〈0.05)。球囊+缩宫素组取出球囊12h未临产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由(7,7±0.9)分下降到(6.6±0.6)分(P〈0.05)。球囊+缩宫素组以宫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高于球囊组(P〈0.05),最终胎盘病理诊断宫内感染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第一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转诊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官颈扩张球囊伴随缩宫素可以进一步提高宫颈Bishop评分4—5分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增加12h内的临产机会。
王艳琴席亚娟王媛媛马欣马彦彦
关键词:宫颈成熟引产缩宫素宫颈评分
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相关问题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记录应用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产妇共38例,统计出血量、球囊内注入液体量,分析产后出血原因以及球囊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28例,胎盘因素10例,均为低置胎盘。球囊放置时出血量500~1600ml,注入液体量200~500ml,有效控制出血37例,有效率97.4%。结论宫腔压迫球囊方便、快捷,放置得当能快速有效控制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
席亚娟王艳琴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
新产程标准下巨大儿分娩方式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巨大儿的分娩方式。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共5545例产妇在本院分娩,选取其中生产巨大儿且计划阴道分娩的285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共5738例产妇在本院分娩,选取其中生产巨大儿且计划阴道分娩的244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年份的巨大儿发生率,新产程标准实施前后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及产程中的剖宫产指征。结果 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和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本院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7.68%(426/5545)和7.27%(417/5738),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产程中剖宫产率分别为31.59%(90/285)和46.72%(114/244),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活跃期停滞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分别为11.23%(32/285)和21.31%(52/24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可使巨大儿有更多机会经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程中的剖宫产。
席亚娟王艳琴张泽华
关键词:产程巨大儿剖宫产分娩
剖宫产率下降的相关措施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下降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方法总结本院2013年和2015年的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变化情况,以及使得剖宫产率下降所采取的措施。结果与2013年相比,2015年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均下降(P<0.05)。以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相对头盆不称、巨大儿、骨盆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均有下降(P<0.05),以宫内感染、引产失败、其他为指征的剖宫产占比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变化。结论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使得剖宫产指征顺位趋于客观合理,剖宫产率下降。控制首次剖宫产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首要因素。
王艳琴席亚娟张泽华王媛媛马彦彦
关键词: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重复剖宫产产程
124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10年间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临床分析 ,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 ,进一步找出预防新生儿窒息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 对 1994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分娩的 12 4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窒息的原因脐带因素为首位 ,共 5 8例 ,占 4 6 .77%。将同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未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 94 8例 ,其中窒息儿 6 6例 ,占 6 .96 % ;未发生窘迫者 2 2 6 2例 ,其中窒息儿 5 8例 ,占 2 .5 6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 ,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 ,正确应用产科各种监测手段对胎儿进行监测 。
席亚娟张健兰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预后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