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3篇X线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影像
  • 2篇石骨症
  • 2篇数字化摄影
  • 2篇头坏死
  • 2篇腔静脉
  • 2篇子宫
  • 2篇综合征
  • 2篇门腔静脉
  • 2篇门腔静脉分流
  • 2篇静脉分流
  • 2篇坏死
  • 2篇骨头
  • 2篇骨头坏死
  • 2篇股骨
  • 2篇股骨头
  • 2篇股骨头坏死

机构

  • 19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空军后勤部

作者

  • 19篇周华
  • 10篇孙鹏
  • 8篇闫小彬
  • 7篇黄鹤
  • 6篇吕春燕
  • 5篇杨兆建
  • 5篇邹一军
  • 4篇褚建国
  • 4篇时惠平
  • 4篇孙晓丽
  • 4篇管晶
  • 3篇杨淑惠
  • 3篇樊红霞
  • 3篇徐晓明
  • 2篇仇瑞征
  • 2篇杨美娜
  • 2篇时利新
  • 2篇朴龙松
  • 2篇初冬
  • 2篇姜丽萍

传媒

  • 6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人民军医
  • 2篇武警医学
  • 2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骨症合并股骨头坏死一例
2004年
孙鹏黄鹤杨兆建周华初冬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前后症状学评分与MRI指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5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后MRI指标和临床表现变化的分析,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方法:自2007年6月至12月,收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岁。对保守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包括直腿抬高角度、视觉疼痛量表VAS值、JOA值)量化评分,对腰椎MRI进行量化测量(包括突出物绝对值D,突出物与神经根管夹角AN值),对两次测量指标结果进行自身配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角度SLR(t=12.72705,P<0.0001)、视觉疼痛量表VAS值(t=-23.8799,P<0.0001)、JOA值(t=20.68767,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突出物与神经根管夹角AN值(P>0.05)、突出物绝对值D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前后的D值变化与JOA评分差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00397,P=0.9739>0.05),两者无显著相关性;AN值改变与JOA评分差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r=0.00568,P=0.9628>0.05),两者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后,复查MRI发现突出髓核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显著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平行相关。
郭伟赵平周卫卫杰李喜德周华刘亮闫小彬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骨科手法
石骨症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
2005年
孙鹏黄鹤杨兆建周华初冬
关键词:石骨症股骨头坏死X线征象
CT扫描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诊断肾结核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CT扫描与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检查对我国人群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Stata 11.0统计软件对1994年1月~2011年11月有关我国人群使用CT扫描与IVP检查诊断肾结核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在进行异质性检验后计算合并效应值优势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采用Begg漏斗图法和Egger回归法判断发表偏倚,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文献共8篇483例,CT扫描与IVP检查对肾结核诊断率的合并OR=5.24,95%CI(1.74,15.81),P=0.003。Begg漏斗图法和Egger回归法检验显示本文所选以上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结核诊断率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Meta分析结果可靠。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发现,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IVP检查,可作为诊断肾结核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闫小彬孙鹏孙倩倩周华曹明洋
关键词:结核螺旋计算机尿路造影术META分析
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血流动力学与支架构型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预应力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区别,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预应力支架行经皮经肝途径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静脉曲张出血36例,难治性腹水1例及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 B级27例、C级11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右支,再经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植入预应力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结果38例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与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4 cmH2O,平均随访493 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初步开通率98.9%,明显高于经典直管形裸支架TIPS。结论采用预应力支架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是安全可行的,其血流动力学结果提示:预应力支架形状及与相关血管壁间“吻合”严密,符合正常肝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布,既起到门静脉部分性降压作用,亦保障了门静脉右支血流的肝内灌注,对预防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及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褚建国孙晓丽黄鹤徐晓明周华吕春燕杨淑惠邹一军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漏误诊六例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duodenal 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DVCS)的误诊和漏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6例DVCS误诊误治的临床资料,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6例均有间歇性餐后上腹疼痛、呃逆,5例体重轻度下降,4例症状与体位有关,2例呕吐(含胆汁),1例脐周痛,病程7~38个月.6例均在消化内科就诊,行1~3次胃镜检查,3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2例误诊为慢性胃炎,1例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给予相应治疗无效,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段典型笔杆征或钟摆征,进一步经腹部血管超声和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过小,确诊DVCS.所有病例均行内科综合治疗,并随访3个月以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询问病史不详、忽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诊断意义是造成DVCS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加以重视,以降低误诊率.
孙鹏闫小彬时惠平周华
关键词:误诊消化性溃疡胃炎胃肠炎
招飞合格录取学员X线颈椎生理曲度现状调查
2014年
目的调查我国招飞合格录取学员颈椎生理曲度的现状,为修订招飞体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212例招飞学员的颈椎生理曲度进行X线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全部体检学员C线最大值为21 mm,最小值为-10 mm,C线值在7 mm以下者占76.89%(163/212);录取学员C线最大值为21 mm,最小值为-9 mm,C线值在7 mm以下者占78.57%(99/126)。结论目前的招飞录取学员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率高。由于颈椎曲度异常是颈椎病最常见且早期出现的X线征象之一,建议该指标纳入招飞医学选拔脊柱评价标准。
孙鹏杨兆建黄鹤高峰邹一军周华闫小彬马中立
关键词:招飞学员颈椎生理曲度放射摄影术
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的270例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的临床初期应用经验,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对270例患者进行胸部正位90例(含10例正侧位)、腹部平片90例、骨与软组织90例(头部正侧位、腰椎正侧位、骨盆/髋关节正位)X射线检查,之后按照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对每个投照部位的每张图像进行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评价,以及设备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评价。结果胸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腹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骨与软组织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95.18%(79/83),机器使用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均为100%。结论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在临床初期应用过程中,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闫小彬孙鹏周华李晓舒胡立晓
关键词:医疗器械数字化摄影
CR技术对移动X线机所作影像处理的特点——附200例术中X线检查分析
2004年
管晶周华仇瑞征樊红霞
关键词:X线计算机X线影像增强
预应力支架的结构与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差异,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其中静脉曲张出血36例,难治性腹水1例及肝肺综合征1例;肝功能Child Pugh B级27例、C级11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右支,再经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植入预应力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结果38例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与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4 cmH_2O,平均随访493 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初步开通率达98.9%。结论采用预应力支架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安全可行,其血流动力学结果提示预应力支架形态及与相关血管壁间“吻合”严密,符合正常肝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布,既起到门静脉部分性降压作用,又保障了门静脉右支血流的肝内灌注,对术后预防分流道再狭窄及降低肝内分流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褚建国孙晓丽邹一军黄鹤周华吕春燕杨淑惠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门腔静脉分流预应力血流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