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素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起搏
  • 9篇起搏器
  • 7篇心脏
  • 5篇心脏起搏
  • 5篇植入
  • 4篇心脏起搏器
  • 4篇起搏器植入
  • 4篇起搏器植入术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心房
  • 3篇植入型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2篇电极导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起搏器植...
  • 2篇心脏起搏器植...
  • 2篇血管

机构

  • 14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吴素娟
  • 12篇佟佳宾
  • 10篇杨杰孚
  • 10篇王志蕾
  • 9篇李梅
  • 8篇邹彤
  • 4篇刘俊鹏
  • 4篇陈浩
  • 4篇施海峰
  • 4篇杨羽
  • 4篇金鑫
  • 2篇邹同
  • 2篇刘焕民
  • 1篇张倩
  • 1篇杨林
  • 1篇单立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起搏器的应用体会
1998年
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可有效地延长起搏器的寿命,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我院自1997年6月至199B年4月植入了6例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其中REGENCY SC+2402L型4例,REGENCY SR+2400L型2例(Pacesetter公司)。其中男性5倒.女性1例,平均年龄72.3岁,均为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阻滞。植人方法同一般单腔起搏器。
杨羽李梅刘焕民佟佳宾吴素娟
关键词:起搏器自动阈值房室阻滞心房颤动平均年龄
两种不同类型起搏器传感器对情绪刺激频率适应性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闭环式传感器与体动加速度传感器对情绪刺激引起的频率适应性反应。方法共91例患者植入Biotronic Protos起搏器,术后1个月,先后将起搏器程控为闭环式刺激方式(CLS)及体动加速度刺激方式(DDDR或VVIR),在相同情绪活动下,比较两种传感器引起的起搏频率改变。结果 91例患者中,28例起搏比例>75%,并有正常思维能力者纳入研究对象,在情绪试验2、4、6及8 min时间,CLS及体动加速度传感器引起的起搏器频率变化分别是(69.6±4.5)比(63.2±3.2)次/min,(77.6±6.1)比(65.9±5.1)次/min,(75.9±5.6)比(64.6±4.0)次/min及(69.1±5.4)比(66.2±5.0)次/min,各组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环式传感器对情绪刺激引起的起搏频率变化明显大于体动加速度传感器。
佟佳宾杨杰孚邹彤王志蕾李梅吴素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情绪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长程监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在长程监测领域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医院心内科因不明原因晕厥或心悸患者30例,均植入新一代植入型心电监测仪Reveal LINQ进行长程监测。结果入选30例患者(晕厥查因27例,心悸查因3例),平均随访(7.6±3.5)个月,12例再发晕厥或前兆晕厥,明确诊断9例,诊断率为75.0%,其中心源性晕厥占66.7%。30例患者监测到7例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颤动(房颤),其中无症状房颤占28.6%。诊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结论植入型心电监测仪能够长程、连续、完整、精确地记录心电活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线手术方式的改进及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索经胸横切口暴露头静脉及使用导引钢丝、静脉鞘管引导放置起搏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2 2 0例具备起搏治疗指征的病人 ,在右上外侧胸部做横切口分离头静脉 ,当经该静脉直接送入起搏电极导线有困难时 ,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的引导下送入电极导线。如果经以上方法均不能顺利放置电极导线 ,则经切口内穿刺锁骨下静脉送入电极导线。起搏器埋藏在头静脉切口内侧的皮下囊袋内。结果 横切口同样能良好地暴露头静脉。此外 ,当需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时 ,直接经该切口内穿刺不但方便 ,而且减少创伤。直接经头静脉放置单腔及双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分别为 71%及 5 8% ,加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后成功率分别提高到 94 %及 88% (P值均 <0 .0 1)。结论 经胸做横切口分离头静脉结合使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技术可显著性提高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的成功率 ,减少锁骨下静脉穿刺及相应的并发症 ,并方便起搏器的放置。
杨杰孚佟佳宾邹同杨羽李梅吴素娟王志蕾
关键词:头静脉电极导线手术方式起搏器心脏病
凝血酶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疗效观察
1997年
起搏器囊袋血肿是起搏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将凝血酶应用于起搏器植入术中可有效地防止此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观察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李梅吴素娟杨羽佟佳宾
关键词:凝血酶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囊袋血肿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更换时原心房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分析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直接参数并评估其意义。方法:76例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心室/心房电极参数。其中,WI起搏器34例,VDD起搏器4例,AAI起搏器4例,DDD起搏器34例,心房电极38例,心室电极72例。至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室电极在体内埋植时间为97±16(63~158)个月,心房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88±12(63~125)个月。结果:首次埋置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分别为0.82±0.21V、0.58±0.27V,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为1.37±0.64V、1.06±0.54V(P〈0.01),分别是置入时的1.68倍和1.83倍。置入时心房电极阻抗为693.6±125.9(368.4~1022.1)Ω,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94.4±281.8Ω(P〉0.05),置入时心室电极阻抗为611.8±194.2Ω(P〉0.05),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65.9±227.4(437~1346)Ω(P〉0.05)。更换前后心房电极P波与心室电极R波振幅无统计学差异。更换起搏器时,5例心室电极,4例心房电极因起搏阈值大于2.5V或阻抗小于300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结论:植入性右心室右心房电极使用7年以上时,大部分的直接参数在正常范围,可以继续使用。
邹彤王志蕾佟佳宾李梅吴素娟杨杰孚
关键词: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起搏阈值
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老年患者中应用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调查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老年患者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人选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共97例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65岁的老年患者,评价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情况,比较植入1年后门诊随访率,并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结果人选97例老年患者,包括70例起搏器患者,20例ICD患者,7例CRT患者。其中Home Monitoring远程监测系统85例,Merlin.net远程监测系统12例。平均年龄(78.2±6.4)岁,男性64例(66.0%)。1年随访期间,95例(97.9%)患者完成了远程监控,68例(70.1%)完成门诊随访,90例(92.8%)患者完成电话调查,其中85例(94.4%)患者对远程监测系统满意,若再次更换80例(90.0%)患者愿意继续使用远程监测系统。结论对于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老年患者,远程监测系统同样能提高随访率,满意度较高。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关键词:远程监测
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治疗这一类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存在与起搏器相关的心理问题,而老年人群中同时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
杨林吴素娟王宫明单立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焦虑术后抑郁临床护理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2±4.1)%比(33.3±5.0)%,P=0.026]、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4±0.4)级比(2.8±0.6)级,P=0.037]、CRT有反应率[11例(84.6%)比18例(66.7%),P=0.017]和心功能改善≥1级[10例(76.9%)比18例(66.7%),P=0.019]均优于双极导线组。此外,对于QRS波时限的缩短[(141.7±14.0)ms比(154.4±15.3)ms,P=0.006],四极导线组优势更为显著;而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极导线组在围术期对于膈神经刺激和阈值的管理优于双极导线组。结论短期随访提示左心室四极导线在血流动力学改善、CRT有反应率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双极导线。
邹彤佟佳宾施海峰陈浩刘俊鹏张倩王志蕾金鑫吴素娟曲祎玫杨杰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NYHA心功能分级
8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减少并发症的对策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起搏器植入手术方式的选择,旨在减少相关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80岁以上老年人127例植入起搏器。其中双腔起搏(包括双室三腔起搏)95例(74.8%);单腔心室起搏32例(25.2%)。所有患者首选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线,并对寻找头静脉及电极导线植入方式做了较大的改进。电极导线的头端应固定在心腔内,切口内起搏器囊袋处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在电极导线送入心内前制作起搏器囊袋,并放置纱布压迫止血,对少数渗血较多的患者,局部适当加凝血酶或用电凝刀止血。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手术当日或次日)。结果经头静脉送入起搏导线的成功率,在单腔起搏器为92.0%,双腔起搏器81.5%。术中及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5例(3.9%),分别是:囊袋血肿3例(2.4%),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处松动1例(0.8%),心肌穿孔1例(0.8%)。无血气胸、电极导线脱位及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结论经头静脉送人起搏电极导线可避免锁骨下穿刺所导致的并发症,在老年人中尤其重要;电极导线脱位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而与早期下床活动无关;应采用适当方法达到囊袋内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及感染。
杨杰孚佟佳宾王志蕾邹同李梅吴素娟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