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清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5篇黄斑
  • 4篇血管内皮
  • 4篇体腔
  • 4篇注射
  • 4篇内皮
  • 4篇玻璃体
  • 4篇玻璃体腔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视网膜
  • 3篇水肿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腔注射
  • 3篇网膜
  • 3篇疗法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黄斑水肿
  • 3篇病变
  • 3篇玻璃体腔注射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10篇刘清云
  • 9篇唐仕波
  • 7篇胡洁
  • 3篇丁小燕
  • 3篇马红婕
  • 3篇李加青
  • 2篇胡忆群
  • 2篇李涛
  • 2篇袁玲
  • 2篇李建桥
  • 2篇罗燕
  • 1篇文峰
  • 1篇邹玉平
  • 1篇史煜
  • 1篇邵娟
  • 1篇梁小玲
  • 1篇宋新
  • 1篇胡旭颠
  • 1篇娜连玉
  • 1篇朱晓波

传媒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研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明确其对发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v,PDR)9名患者10只眼,在行玻璃体腔注入Bevcizumab(1.5mg)治疗前分别抽取100μl前房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分别抽取lOOμl前房水,所有房水样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VEGF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三组患者术前房水中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Mann-Whitney U分别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与PDR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结论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VEGF可能是引起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刘清云李加青袁玲李涛李建桥胡旭颠唐仕波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形成,应用共聚焦免疫显微镜观察2、3、4周occludin表达的变化;跨膜电阻(TER)检测屏障的稳定性,并通过测量正常培养条件和5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预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性的改变反映屏障特性。结果: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可达95.8%。细胞接种1周后融合为单层,接种后2、3、4周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细胞接触紧密,呈单层生长,可见occludin在细胞相邻边界规则的表达;occludin在2、3、4周,在细胞内的分布逐渐移向相邻细胞交界处;2周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达(120.62±3.97)Ω/cm2,2、3、4周差异无显著(P>0.05);单层细胞的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HRP从滤膜上方到达下方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且在VEGF的干预下,各时点通透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单层细胞具有典型的屏障功能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血视网膜内屏障的有用模型。
李建桥江静波罗燕刘清云肖伟史煜马红婕唐仕波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血视网膜屏障
光动力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晚期渗出型AMD的28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PDT或抗VEGF药物单一治疗,17只眼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5~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治疗后第1、2周以及每一个月行常规视力、眼压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每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渗漏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32只眼中,视力提高20只眼,占62.5%;不变9只眼,占28.1%;下降3只眼,占9.4%。黄斑渗漏消失17只眼,占53.1%;减少12只眼,占37.5%;增加3只眼,占9.4%。CRT减少23只眼,占71.8%;增厚9只眼,占28.2%。单一治疗组治疗次数2~7次,平均治疗次数(3.4±0.5)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1~4次,平均治疗次数(2.3±0.2)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5,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PDT、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AMD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视力。联合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
胡洁宋新刘清云王敬伟马红婕胡安娣娜连玉唐仕波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evacizumab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胡忆群赖铭莹陈青山李加青胡洁刘清云唐仕波
黄斑水肿的分类及治疗对策
唐仕波丁小燕刘清云李涛李加青胡洁罗燕
玻璃体腔单次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单次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18例眼科常规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的18只患眼纳入观察。患者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11)岁,无全身及局部手术禁忌症。治疗前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023±0.4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86μm。患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1.5mg(0.06m1),治疗后随访观察12~20周,平均随访观察时间(16±4)周。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OCT及FFA改变。结果18例患者治疗后1、4、12周的平均logMAR BCVA分别提高至0.864±0.48(P=0.001)、0.739±0.51(P=0.003)、0.792±0.50(P=0.01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治疗后12周,16只眼视力稳定或提高,占88.9%。其中,10只眼logMAR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占55.6%;2只眼视力下降。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4周下降至413μm,治疗后12周下降到383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治疗后12周,黄斑水肿改善者13只眼,占72.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内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DME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副作用少;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胡洁唐仕波梁小玲胡忆群文峰邵娟刘清云
关键词:BEVACIZUMAB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增加可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能减轻视网膜水肿,提高视力,成为目前治疗CNV疾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刘清云胡洁胡旭颈袁玲丁小燕朱晓波唐仕波
关键词:眼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湿性AMD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唐仕波丁小燕雷蕾刘清云胡洁
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OCT临床分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的临床分型。方法对75例患者104只眼,经裂隙灯三面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Ⅳ期(包括Ⅳ期)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根据1985年CSME诊断标准诊断为CSME,对其OCT图像进行分型。结果糖尿病患者CSME的OCT分型分为五型:弥漫性黄斑水肿占37.5%(39/104)。黄斑囊样水肿占20.2%(21/104),弥漫性黄斑水肿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占18.3%(19/104),黄斑前膜伴神经上皮层水肿占13.5%(14/104),后玻璃体牵引伴黄斑水肿10.6%(11/104);另有黄斑前膜伴裂孔形成1例。结论OCT对CSME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有重要的价值。是临床观察CSME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刘清云胡洁胡逸群林少芬邹玉平马红婕唐仕波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探讨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进行治疗的同时,也对CSME患者房水中的碳酸酐酶浓度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碳酸酐酶与CSME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糖尿病患者...
刘清云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病机制临床干预碳酸酐酶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