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哲学宗教
  • 5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文化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健康
  • 2篇文化认同
  • 2篇民族
  • 2篇民族认同
  • 2篇回族
  • 2篇国家认同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心理学
  • 1篇幸福感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学生教育
  • 1篇言语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少年
  • 1篇社会认同
  • 1篇社会特征

机构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兰州商学院

作者

  • 10篇侯玲
  • 5篇高承海
  • 3篇万明钢
  • 3篇周爱保
  • 2篇吕超
  • 2篇张荣华
  • 1篇马小凤
  • 1篇朱婧
  • 1篇刘显翠
  • 1篇李彦杰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思茅师范高等...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少数民族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以及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某民族中学的高中珍珠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甘肃少数民族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珍珠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存在中等程度和严重程度者占一定比例。珍珠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及学习压力感等方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学校方面的因素。
朱婧侯玲张荣华李彦杰
关键词:回族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
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概念、过程、测量及其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增多,这导致双文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即身上同时拥有两种文化特征的人越来越多,双文化个体如何处理母体文化和新获得的文化则涉及到两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整合问题。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双文化认同整合具有广泛性特征,它影响着个体在多文化背景当中的心理调适、文化框架转换、认知加工方式和认知复杂性,以及个体的创造性等,同时对群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促进积极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在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爱保侯玲
关键词:双文化
自我与群体认同——基于汉族、藏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自我与认同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认同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多民族、多文化社会背景中开展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自我与群体认同的比较研究,理论上能够丰富当前自我与文化、自我与认同等领域的研究内容,构建中国本土化的自我与认...
侯玲
关键词:自我文化认同群际关系
言语吸引力影响因素探索:物理属性和社会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语音吸引力是个体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言语吸引力影响因素,以汉语词汇为材料,设计实验分析语音基频、共振峰等物理属性以及词义、声音受喜欢程度和语音性别等社会属性对语音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物理属性,基频、共振峰等并未能预测语音吸引力;分析社会属性,较之词语意义,声音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水平对言语吸引力评价影响更大;而男性和女性对两种性别言语吸引力评价差异不显著。言语吸引力评价在男性和女性间具有一致性:"好声音"比"会说话"更加容易被认为具有吸引力。
周爱保张荣华马小凤侯玲
关键词:词义性别差异基频
民族接触促进跨民族互动的心理机制被引量:18
2014年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接触能减少消极刻板印象,从而降低群际焦虑,最终改善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态度。因此,广泛创造民族接触的机会,提高接触质量,改变民族之间认知上的偏差,是促进和改善跨民族互动的重要策略。
高承海侯玲万明钢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共生:社会公正信念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社会公正信念在探讨心理认同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42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公正信念的水平,分析了社会公正信念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社会公正信念不存在差异,但都对社会公正性评价较低;(2)社会公正信念、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存在积极的相关;(3)社会公正信念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对汉族大学生被试无调节作用。社会公正信念能促进积极的国家认同,同时对少数民族而言,既能使其保持积极的民族认同,也能促进国家认同水平,二者得以和谐共生。
周爱保侯玲高承海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青少年学生教育认同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569名青少年学生对自己接受教育的认同状况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其与自尊和幸福感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的教育认同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学校类型的差异;青少年的教育认同处于动荡和不稳定状态,教育承诺和深入探索能够正向预测自尊、幸福感水平,但反思承诺与幸福感呈负相关。研究认为,青少年的教育认同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关注青少年的教育认同问题并提供辅导和干预,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
高承海刘显翠侯玲
关键词:自尊幸福感
民族刻板印象及其在族际互动过程中的作用
民族刻板印象是依据某一民族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对民族群体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民族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特定的,它常常是对某一民族内在民族性格和外在行为特征稳定化的认识和描述,是人们对于该民族基本特质...
侯玲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歧视行为
文献传递
近年来国内民族认同研究述评被引量:33
2012年
近年来国内民族认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认同的内涵、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研究取样和方法单一,缺乏比较性、过程性和机制性的研究,未能注重本土化研究。未来研究需要以多学科视角,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使用高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我国民族认同的本质和特征,形成本土化的民族认同理论。
万明钢高承海吕超侯玲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心理健康
内隐理论与群体关系被引量:9
2012年
内隐理论是外行人对社会世界中人与事的朴素解释。人们对社会分类(种族、宗教、性别、职业等)属性的理解,影响着个体对群体信息的加工、判断和反应,能显著地预测群体过程(如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并调节着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这弥补了社会认同过程中对个体差异的考虑,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改善和促进群体关系的实践中,可以将外行人的内隐理论作为一个中介,以此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培育良好的群体关系。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整合内隐理论的概念,采取一些纵向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高承海侯玲吕超万明钢
关键词:内隐理论刻板印象偏见社会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