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313 被引量:2,002H指数:23
相关作者:黎柳马妍赵启蒙许澄费国琴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2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4篇轻工技术与工...
  • 53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22篇医药卫生
  • 13篇理学
  • 12篇化学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保鲜
  • 28篇抑菌
  • 28篇冷藏
  • 25篇活性
  • 20篇蛋白
  • 20篇副溶血性
  • 20篇副溶血性弧菌
  • 18篇微生物
  • 17篇对虾
  • 17篇水产
  • 17篇响应面
  • 16篇抑菌活性
  • 16篇水产品
  • 15篇贮藏
  • 15篇金枪鱼
  • 15篇挥发性
  • 13篇鲳鱼
  • 13篇保鲜剂
  • 12篇色谱
  • 9篇气相色谱

机构

  • 309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上海出入境检...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温州科技职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上海市食品药...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北省水产科...
  • 1篇上海市食品研...
  • 1篇光明乳业股份...
  • 1篇上海市质量监...
  • 1篇上海农业科学...

作者

  • 61篇谢晶
  • 33篇王锡昌
  • 27篇潘迎捷
  • 26篇赵勇
  • 23篇刘源
  • 22篇孙晓红
  • 19篇蓝蔚青
  • 14篇宁喜斌
  • 14篇包建强
  • 13篇卢瑛
  • 13篇周然
  • 9篇施文正
  • 9篇马晨晨
  • 8篇陶宁萍
  • 8篇顾赛麒
  • 8篇陶妍
  • 7篇吴浩
  • 7篇欧杰
  • 7篇汪之和
  • 6篇邱伟强

传媒

  • 55篇食品科学
  • 5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4篇中国食品学报
  • 1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1篇天然产物研究...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5篇上海农业学报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微生物学杂志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生物学杂志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4篇2013年中...
  • 3篇淡水渔业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制冷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16篇2019
  • 16篇2018
  • 50篇2017
  • 46篇2016
  • 28篇2015
  • 38篇2014
  • 62篇2013
  • 36篇2012
3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过敏原原肌球蛋白免疫活性的消减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免疫活性的影响,以富集纯化的TM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乳杆菌的菌体、破碎内容物、菌体碎片、胞内酶提取液,以及去除蛋白、脂肪和脂磷壁酸、羧基酯化、氨基甲基化后的菌体分别水解TM 12~48 h,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免疫印迹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方法测定免疫活性,利用表位多克隆抗体结合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植物乳杆菌对TM二级结构及其致敏表位的影响,以解析植物乳杆菌消减TM免疫活性的作用位点。免疫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提取物水解TM 48 h后,菌体对TM免疫活性的消减率最高(76.9%),而菌体碎片和氨基甲基化菌体的消减率最低,分别为60.7%、61.7%,表明植物乳杆菌对原肌球蛋白免疫活性有一定消减作用。红外光谱及ELISA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各成分提取物会较大程度改变TM的二级结构并破坏其致敏表位,而氨基甲基化菌体和菌体碎片对TM的α-螺旋结构和致敏表位的破坏最小,且TM的折叠化结构较少,对TM免疫活性消减效果最差。此外,研究发现氨基可能是植物乳杆菌消减TM免疫活性的一个重要作用位点。本研究可为食物过敏原的活性控制及低致敏性水产加工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肖叶叶精勤李晓晨李晓晖施文正卢瑛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原肌球蛋白免疫活性
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双重PCR检测技术被引量:2
2015年
主要针对副溶血性弧菌(VpBJ1997)和溶藻弧菌(VaATCC17749)的gyrB基因的不同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双重PCR技术同时检测Vp(BJ1997)和Va(ATCC17749),并对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Vp(BJ1997)灵敏度的检测下限可达2×10^2CFU/mL,Va(ATCC17749)灵敏度的检测下限可达2.03×10^2CFU/mL,双重PCR与单一PCR检测的灵敏度的数量级是相同的;与沙门氏菌(ATCC2789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3565)、大肠杆菌(35218)、河弧菌(H265)、鳗弧菌(M936)、创伤弧菌(ATCC27562)无交叉反应;在人工污染试验中,混合菌液的检测下限2.84×10^3CFU/mL,而进一步稀释至2.84×10^2CFU/mL时,Vp(BJ1997)已检测不出,Va(ATCC17749)仍可检出。研究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为基层单位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控制水产品中这两种致病性弧菌具有重大的意义。
桑燕娇张继伦陈浩铭宁喜斌
金枪鱼肌原纤维蛋白热凝及流变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鱼肉的组织学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学特性有很大的相关性。深入探讨金枪鱼肉肌原纤维凝胶体系的凝胶机理,有利于开发保证质量的金枪鱼肉制品。本研究通过小振幅及大振幅振荡剪切流变学方法.探讨NaCl浓度(0-3~0.6mol/L)对金枪鱼肌原纤维蛋白热凝胶特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诱导凝胶过程中,在47℃之前,弹性模量(G’)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47℃之后总体趋势发生改变,G’在NaCl浓度为0.4mol/L达到最大值。NaCl浓度在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形成过程中对流变的影响最大。对数模型能很好地关联线性粘弹性区间的应变同G’的数量关系。大振幅振荡测试(LAOS)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网络结构更紧密,剪切一周期所消耗能量越大,在较大的应变下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线性粘弹性。
刘琴包海蓉奚春蕊缪函霖
关键词:金枪鱼
长裙竹荪浸提液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以长裙竹荪浸提液为天然抑菌物质,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其对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分析热处理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由高至低排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其中,浸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00μL/m L,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 000μL/m L。将浸提液分别置于100℃水浴与121℃湿热条件下处理25 min,对其实际抑菌效果没有影响。
蓝蔚青胡潇予严晓月赵勇潘迎捷孙晓红
关键词:食源性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
油爆工艺对上海熏鱼风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以上海熏鱼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油爆工艺对熏鱼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第1次浸渍、温度140、155、170、185、200℃油爆8 min及温度170℃油爆4、6、8、10、12 min后检测到挥发性物质分别为58、64、79、78、75、76种及75、75、78、74、74种。油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时,1-辛烯-3-醇、己醛等土腥味物质含量减少,关键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己醛、壬醛、癸醛、2-壬烯醛、2-癸烯醛、2,4-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等。油爆后,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肌苷酸(inosine monphosphate,IMP)含量增加,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含量减少;鲜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苦味氨基酸含量减少。温度185℃和时间10 min时,AMP和IMP含量较高,Hx含量较低;谷氨酸和组氨酸的味道强度值最高,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更好地保留鱼肉鲜甜味。此时,鱼肉口感佳,香味浓,表面呈金黄色,感官最好。
王清陈舜胜
关键词:油爆熏鱼挥发性物质游离氨基酸感官评定
片球菌素pedA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 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旨在构建片球菌素PA-1结构基因pedA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体系中实现PA-1的外源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重组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以戊糖片球菌C-2-1的DNA为模板,扩增pedA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28a-ped A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30℃,以1 mmol/L IPTG诱导表达5 h;采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探究重组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信息。结果显示,pET28a-ped 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带有His标签的PA-1重组片球菌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8 k D,与理论值相符。琼脂扩散法抑菌活性实验抑菌圈效果明显,表明纯化的重组片球菌素具有抑菌活性。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比分析其蛋白结构发现,获得的重组蛋白含有信号肽,α螺旋占23.53%,疏水性提高,可能促进了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该实验成功构建了片球菌素PA-1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该表达可能与其含有信号肽及信号肽疏水性有关,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抑菌活性明显。
黄宇良汪立平陆克文邵会娟王正全
关键词:原核表达抑菌活性生物信息学
保护液结合暂养工艺对花鲈无水活运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研究花鲈生态冰温无水活运技术,在暂养过程添加VC和运输过程中加入保护液,研究其对花鲈血液生化指标、鳃组织Na^+/K^+-ATPase活力、血清溶菌酶质量浓度、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等鱼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鲈鱼暂养水中加入30 mg/L VC,暂养12 h,冷驯化后包装前浸入G2(0.09%(质量分数,下同)溶菌酶+0.3%山梨糖醇+0.08%姜液)保护液中2-3 s,取出独立包装后进行无水活运的保活效果最好。C2G2保护液(30 mg/L VC(暂养水)结合G2保护液)使用组花鲈在保活运输过程中血清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质量浓度保持稳定,且高于其他保护液处理组,血液中溶菌酶、IgM及鳃中Na+/K+-ATPase也得以保存,使用保护液可有效降低花鲈鳃、肾功能损伤,在花鲈体表形成一层保护膜的同时也有利于鱼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使用保护液可使花鲈无水保活运输后死亡率降低1%-5%。
张玉晗谢晶
关键词:暂养保护液溶菌酶山梨糖醇
四种北高丛蓝莓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四个北高丛蓝莓品种的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糖、总酚、花青素及黄酮的含量,并利用体外法研究了四种蓝莓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采摘的蓝莓,总糖、总酚、花青素以及黄酮含量最高的是爱国者,它们的值分别为9.77%,1.91mg/g,0.668mg/g,0.22mg/g,其次为北青,含量最低的为尼尔森(除花青素外)。四个品种的蓝莓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爱国者和北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能够达到30%以上,这与其中所含的总酚、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
朱颖孙晓红姜文洁赵勇吴启华潘迎捷
关键词:蓝莓总糖总酚花青素黄酮抗氧化
冷藏海鲈鱼优势腐败菌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25
2016年
分离鉴定4℃冷藏条件下海鲈鱼的优势腐败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单一菌株,对各菌株进行致腐能力的测定,确定冷藏海鲈鱼的优势腐败菌。对冷藏海鲈鱼的优势腐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实验、16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4株冷藏海鲈鱼优势腐败菌,其中1株为草莓假单胞菌(Pseu domonas fragi),1株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其余2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在4℃冷藏条件下,草莓假单胞菌的致腐能力最强,其次是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
唐文静王楚文柳云龙宁喜斌
关键词:冷藏优势腐败菌
太平洋牡蛎防御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及其抑菌活性被引量:3
2019年
防御素是一类富含精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内源性阳离子抗菌肽,是软体动物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重要免疫因子。太平洋牡蛎防御素(Crassostrea gigas defensin,CgD)近羧基端的4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了其成熟肽区域,决定了CgD的生物学活性。首先通过逆转录PCR和设计特异性引物从太平洋牡蛎外套膜中分离并扩增到3?端添加和不添加6×His标签的两种目的基因CgDH^+和CgDH–;与pPICZαA连接后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CgDH^+和pPICZαA-CgDH–)电转至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X-33中,使用1.0%甲醇诱导表达目的蛋白CgDH^+和CgDH–,最适培养条件为29℃、250 r/min、72 h;通过固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获得分子量为5.78 kDa的纯化的重组蛋白CgDH^+,根据其蛋白质浓度推算表达量为2.32 mg/L。经MALDI-TOF-TOF质谱分析证明纯化产物即为预期的目的蛋白。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分别含重组蛋白CgDH^+和重组蛋白CgDH–的培养液上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都具有抑菌活性,表明重组蛋白中6×His标签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崔旭陶妍王强厚张亚莉颜倩倩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防御素毕赤酵母抑菌活性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