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作品数:2,643 被引量:11,661H指数:39
相关作者:张红张春晖刘军胜白文新户清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延安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94篇期刊文章
  • 50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2篇经济管理
  • 502篇天文地球
  • 414篇文化科学
  • 3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2篇医药卫生
  • 207篇农业科学
  • 119篇历史地理
  • 69篇水利工程
  • 55篇生物学
  • 52篇建筑科学
  • 33篇社会学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政治法律
  • 10篇理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43篇地理
  • 430篇旅游
  • 255篇参考值
  • 168篇教学
  • 160篇地理因素
  • 145篇土壤
  • 126篇生态
  • 124篇气候
  • 101篇黄土高原
  • 94篇城市
  • 87篇理教
  • 76篇流域
  • 73篇污染
  • 71篇影响因素
  • 70篇气候变化
  • 69篇教育
  • 66篇游客
  • 65篇生态系统
  • 63篇河流域
  • 62篇地理要素

机构

  • 2,598篇陕西师范大学
  • 148篇中国科学院
  • 64篇延安大学
  • 42篇西北大学
  • 40篇中国科学院西...
  • 31篇西安科技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6篇宝鸡文理学院
  • 26篇宁夏大学
  • 24篇山西师范大学
  • 23篇中山大学
  • 2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1篇长安大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0篇西安外国语大...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8篇太原师范学院
  • 17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0篇赵景波
  • 70篇葛淼
  • 42篇马耀峰
  • 41篇孙根年
  • 34篇延军平
  • 25篇孙虎
  • 23篇刘胤汉
  • 21篇黄春长
  • 18篇张玉柱
  • 18篇庞奖励
  • 17篇任志远
  • 16篇甘枝茂
  • 16篇白文新
  • 15篇卫海燕
  • 14篇岳应利
  • 13篇宋保平
  • 12篇史兴民
  • 12篇岳大鹏
  • 12篇魏永芬
  • 12篇董婕

传媒

  • 153篇中学地理教学...
  • 1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84篇中国沙漠
  • 59篇干旱区资源与...
  • 51篇陕西师大学报...
  • 46篇干旱区地理
  • 45篇地理教学
  • 44篇旅游学刊
  • 41篇生态学报
  • 41篇浙江大学学报...
  • 40篇人文地理
  • 37篇资源开发与市...
  • 36篇地域研究与开...
  • 33篇地理学报
  • 32篇地理研究
  • 31篇水土保持研究
  • 31篇地理教育
  • 29篇地理科学
  • 26篇地理科学进展
  • 22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7篇2024
  • 199篇2023
  • 249篇2022
  • 251篇2021
  • 278篇2020
  • 241篇2019
  • 246篇2018
  • 193篇2017
  • 35篇2016
  • 38篇2015
  • 48篇2014
  • 19篇2013
  • 27篇2012
  • 62篇2011
  • 39篇2010
  • 55篇2009
  • 80篇2008
  • 76篇2007
  • 50篇2006
  • 24篇2005
2,6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健康青年心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本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研究了中国健康青年心输出量参考值与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健康青年心输出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结...
马丽葛淼
关键词:正常人心输出量地理因素
文献传递
西安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洪水演变被引量:32
2007年
西安高陵渭河漫滩沉积剖面发育,能较好地指示渭河洪水变化。沉积物以粗粉砂、细粉砂、极细砂及粘粒为主。粒度较粗层位指示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和短暂的湿润气候或一定地区的暴雨增加,粒度较细的层位则代表较弱的水动力条件和短暂的湿润程度略低的气候,而在各洪水沉积层之间无洪水发生的阶段则是正常的气候阶段或偏干的气候阶段。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河漫滩沉积剖面可分为16层,代表了16个大的洪水阶段。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河漫滩沉积粒度成分比更早期的河漫滩沉积粒度偏细,反映出近120年来渭河洪水深度与规模在变小,这主要是气候变干造成的。
赵景波蔡晓薇王长燕
关键词:环境变化
甘肃省降水集中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遥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降水的年内分配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全球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CI)能很好地表征降水在一年内的集中分散程度大小,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数据,采用Sen斜率来计算PCI值的变化趋势,并采用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来分析研究区PCI与若干气候环流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PCI值为20.3,最大值为26.3(1980年)、最小值为16.6(2016年),表明年降水分布处于中高集中度范围。从长期趋势来看,研究区年PCI值呈下降趋势,变化递减率为-0.54/10 a;但年内降水还是集中在某几个月份内。甘肃省年平均PCI值的空间变化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这说明东南部年降水呈现出逐渐趋于集中的趋势,而该地区西北部年降水分配却有逐渐趋于均匀的趋势。从四季来看,该区域春、夏、秋季的SPCI值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空间差异明显,SPCI值呈现出东南部低而西北部相对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冬季SPCI值在整个研究区域内空间变化差异最显著;说明甘肃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降水在冬季分布相对均匀,而西北部冬季降水具有高度集中性,也就是降水可能发生在某一个月内。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谱分析表明:甘肃省年降水集中度与大气环流指数PDO,AO,ENSO和SS等存在共振周期,但相关性在不同时域中却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该地区年PCI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受到大气环流指数的影响。
张克新苏志华刘金林曹立国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大气环流
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关系及服务流模拟被引量:2
2022年
土壤保持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持服务成为其首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利用SWAT模型和GIS对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平衡和空间流动路径进行探究分析,揭示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特征及其空间流转机制。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与需求量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者都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均与降水具有较强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2001年8月、2013年7月、2017年7月供给量及需求量达到了2000—2020年所有月份中的较大值,供给量均超过2.5×10^(8) t,需求量则均超过了3.5×10^(8) t。相应地,月均降水量在这3个月也达到了较大值。(2)2000—2020年无定河流域亏损月份多于盈余月份,且亏损量呈增加趋势。中上游地区为盈余状态,供略大于需,中下游地区表现为亏损,且需远大于供;(3)对减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模拟,在此基础上获取了各子流域减沙服务流量及受益量。2000—2020年流域内减沙服务流量波动性增多,尤其2020年在下游地区增长明显;减沙服务受益量在流域内具有累加效益,研究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对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玉丹李晶周自翔王一达
关键词:无定河流域SWAT模型
基于HEC-RAS模型的汉江上游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对汉江上游古洪水研究成果的整理,发现6个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可能记录东汉时期一次古洪水事件。选取其中分布较为集中的4个沉积剖面(LJZ、TJZ、QFC-B、LWD-A)所在河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合适的地形数据及水文参数,运用HEC-RAS模型对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水面线计算和演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个沉积剖面的模拟水位与野外调查计算水位较好吻合,误差均小于0.25%;河段内洪峰传播时间历时约3 h,洪峰流量削减1.43%,这符合汉江上游的洪水传播特性。这一方面说明基于HEC-RAS模型对于沉积纪录的东汉时期古洪水事件的模拟结果较为可靠;另一方面也说明4个沉积剖面可能记录东汉时期一次古洪水事件。该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汉江上游的洪水运动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对于流域的防洪减灾和洪水预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光朋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张国芳
关键词:东汉时期HEC-RAS模型汉江上游
丝绸之路国内段旅游合作与开发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地域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可行性;旅游合作开发的战略。即“政府主导型”合作、“点一轴”式发展合作、“增长极”发展合作、“核心一边缘”发展合作、区域分层开发合作、跨越式发展合作和产品创新合作等战略;提出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对策、建议等。
马耀峰
关键词:旅游合作旅游开发
基于双权重模糊综合模型的郑州空气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有效地控制空气质量评价误差,将各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引入传统的模糊综合模型中,建立了双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郑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等空气质量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双权重模糊综合模型,对2014~2017年郑州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空气质量隶属于第Ⅲ级标准(中度污染水平),主要空气污染物是PM_(2.5)、PM_(10)和NO_2,共占空气质量总权重的65%以上; 2014~2017年空气质量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空气质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春季节;相比于传统的模糊综合模型,双权重模型综合考虑了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是一种更全面更客观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王珂岳大鹏
关键词:毒性环境空气质量
公路旅游:风景道上新的旅游方式被引量:3
2021年
公路旅游作为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赢得学术界青睐。在梳理公路旅游相关研究、对比学者对公路旅游的定义、辨析公路旅游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路旅游“新”的具体表现,结论如下:国外公路旅游相关研究较多,国内公路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公路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但对公路旅游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公路旅游与旅游公路、自驾游概念不同,旅游公路与普通公路有稍许差别,旅游公路与风景道并无本质区别;公路旅游的“新”主要体现在载体、吸引物、游览方式和体验四个方面。
鲁宜苓孙根年
关键词:公路旅游风景道旅游方式
树木年轮汞记录:进展、问题和展望被引量:1
2021年
汞作为生物毒性较强的金属元素之一,通过食物链富集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通量以及储量变化成为汞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受汞监测记录的时空分布限制,对汞的时空分布变化认识尚不全面。分布广泛的树木是环境汞污染的有效生物监测器之一,能够利用树轮中的汞记录开展汞的时空分布变化研究。环境中的汞通过根系、叶片、树皮等组织吸收富集,最终在树木年轮中得以保存。因此,树轮能够重建污染历史并根据同位素比率反映地球化学循环特征。本文综述树木年轮汞浓度和汞同位素比率测量方法以及树轮汞浓度重建的应用,探讨树轮汞同位素记录在环境重建中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汞的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潜力,指出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康虎虎刘晓宏张馨予郭军明吴国菊徐国保康世昌
关键词:汞污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生态系统
大数据表征下的旅游:研究视角与话题
2023年
大数据给旅游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但现有研究只是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工具去认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现象,遮蔽了数据背后的社会生产过程和社会影响。在梳理与反思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信息通信技术及大数据改造了整个旅游现象,旅游大数据研究应将数据置于以行动者为导向的社会表征实践中,关注主体与地方以及主体之间的数据生产过程和功能,以揭示数据的意义、情感、身份、价值等。文章一方面探讨了游客社会表征与地方的关系如目的地形象、旅游产品等,另一方面考察了游客社会表征对旅游行为和旅游体验的影响。此外,文章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旅游经典理论如旅游凝视、阈限理论等进行了重新审视。旅游大数据重构了我们的知识构成、研究过程、思维方式,今后研究需综合运用旅游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加强对数据的社会情境和作用机制的理解,以拓展旅游大数据研究的边界和想象力。
张大钊赵振斌高杨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表征旅游研究ICTS
共2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