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

作品数:304 被引量:1,556H指数:18
相关作者:徐志杰蔡博宇戚麟伍桐郭天阳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5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1篇细胞
  • 20篇教育
  • 18篇教学
  • 13篇护理
  • 12篇学人
  • 11篇动脉
  • 10篇肿瘤
  • 10篇互联
  • 10篇互联网
  • 9篇术后
  • 8篇人文
  • 8篇手术
  • 7篇血管
  • 7篇医学人文
  • 7篇急救
  • 6篇炎症
  • 6篇医患
  • 6篇医患关系
  • 6篇医生
  • 4篇血压

机构

  • 28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八五...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解放军第一一...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国防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徐志杰
  • 10篇桂莉
  • 9篇徐青松
  • 9篇刘芳
  • 7篇陶红
  • 7篇戚麟
  • 7篇蔡博宇
  • 6篇诸德源
  • 5篇郭晓丹
  • 5篇杨向群
  • 5篇李密
  • 4篇朱勇喆
  • 4篇季洪健
  • 4篇牛云飞
  • 4篇王一然
  • 4篇张喜
  • 4篇曹广文
  • 4篇张修平
  • 4篇奚望
  • 4篇李群

传媒

  • 1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6篇解剖学杂志
  • 14篇解放军医院管...
  • 10篇解放军护理杂...
  • 7篇药学实践杂志
  • 6篇生命的化学
  • 5篇全科医学临床...
  • 4篇护士进修杂志
  • 4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华航海医学...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国医学伦理...
  • 3篇黑龙江医学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3篇生物技术世界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9篇2018
  • 75篇2017
  • 54篇2016
  • 33篇2015
  • 38篇2014
  • 13篇2013
  • 1篇2009
  • 4篇2005
  • 15篇2004
  • 25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0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桡动脉与尺浅动脉变异1例被引量:3
2005年
陈成陈潇潇度尧
关键词:高位桡动脉肱动脉尺动脉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血瘀"有关,将其归于"痛经"、"癥瘕"范畴。笔者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肖峰韩稷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病因病机
神经束膜细胞的发育及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周围神经的膜性结构包括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其中,神经束膜包裹着神经内大小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神经束膜又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结缔组织,内层由多层扁平上皮样细胞构成,称神经束膜细胞。束膜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每层上皮样细胞都有基膜。传统观点认为神经束膜上皮仅仅对进出神经的物质起屏障作用,而事实上,神经束膜上皮样细胞不是简单的上皮细胞。
冷傲刘鹏董明慧杨向群刘芳
关键词:神经损伤修复神经束膜周围神经膜细胞发育神经纤维束神经外膜
寨卡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核酸检测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寨卡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建立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构建81种虫媒传播黄病毒和寨卡病毒的系统进化树,比较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4型、日本脑炎病毒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分析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基因变异位点,尤其是中国的4株输入性寨卡病毒基因序列。通过比较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全基因组核酸序列,设计一组寨卡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并检测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81种虫媒传播黄病毒中,寨卡病毒与Spondweni、Kedougou病毒同源性最近。全基因组核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4型的同源性比日本脑炎病毒更近,而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寨卡病毒与日本脑炎病毒的同源性更近。与传统亚洲型寨卡病毒比较,广东GD01株有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广东GDZ16001株有3个,浙江ZJ03株有6个,赣县VE Ganxian株有33个。所设计的PCR引物和探针对质粒标准品检测呈阳性,检测下限为100拷贝/mL,对细胞培养的寨卡病毒RNA检测呈阳性,而对登革病毒1~4型和日本脑炎病毒检测呈阴性。结论寨卡病毒与Spondweni病毒同源性最近,赣县VE Ganxian株的高变异显示寨卡病毒正在快速变异。本研究设计的PCR引物和探针可用于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株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狄弘玮彭浩然朱善邦朱诗应戚中田唐海琳赵平
关键词:病毒基因组核酸检测
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一种由运动神经元慢性进行性变性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通常在3年内导致重大残疾或者死亡。发病率较高的MND主要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 ALS)、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spinalmuscular atrophy, pSMA)和进行性延髓性麻痹( progressivebulbar palsy, PBP)。
王涛蔺海燕刘芳张传森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细胞诱导分化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成体延髓性麻痹
上海市某部队战士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了解慢性疼痛在基层部队战士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战士训练生活的影响状况,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沪某部的157名战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战士慢性疼痛的基本情况,以及疼痛对训练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 86.6%的战士曾经有过疼痛问题,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6.1%,急性疼痛发生率为32.5%。以NRS评分对慢性疼痛程度进行分级:重度疼痛占14.6%,中度疼痛占53.7%,轻度疼痛占31.7%。慢性疼痛部位主要是腰部、膝关节和足踝区。慢性疼痛对生活和训练的影响程度较重,但未治疗率为53.7%。结论基层部队对慢性疼痛需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处理战士的慢性疼痛问题。
高绥之吴萍王强顾申周玲君
关键词:慢性疼痛流行病学
新生儿性别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观察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性别对于产妇患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以"产褥期抑郁症"为检索词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从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等方面分析新生儿性别对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9篇文献,共报道8 700例产妇,其中602例产褥期发生抑郁症,大多文献显示新生儿性别对产褥期抑郁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南方地区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更高,且新生儿性别影响更大。不同时间段的发病率有明显区别。结论新生儿性别为女性时,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王俊男
关键词:产妇产褥期抑郁症新生儿性别
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白念珠菌作为条件致病真菌,其感染力受各种毒力因子及不同宿主的影响。该文将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宿主细胞作为论述对象,探究其对白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治疗白念珠菌的药物奠定理论依据。
陆一纶吴岚唐若愚姜远英曹永兵
关键词: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宿主细胞致病机制
脾多肽对油船烧伤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脾多肽对油船烧伤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入选的42例油船烧伤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分成2组。治疗组21例伤后第3天起接受脾多肽注射液治疗,6ml脾多肽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14d;对照组2l例不给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其余常规治疗2组相同。检测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14、21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总数及亚群(CD4、CD8、CD4/CD8)数,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记录治疗后第7、14、21天血液细菌培养及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人数和病程中并发相关系统感染人数。结果治疗组应用脾多肽注射液后CD4升高,CD8减少,CD4/CD8升高,治疗后第7天IgA、IgG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脾多肽注射液作为免疫调节剂,可有效改善油船烧伤患者免疫力。
伍国胜宿永康孟男姜玉晏鹰马兵
关键词:烧伤免疫功能
骶骨阴道固定术临床解剖学的研究进展
丁丽娟郭晓丹陈希陈通涂丁元刘沅金路明宽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