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作品数:3,385 被引量:27,511H指数:67
相关作者:梁鸿王桂新田文华任远赵德余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072篇期刊文章
  • 14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78篇经济管理
  • 1,092篇社会学
  • 384篇政治法律
  • 380篇文化科学
  • 377篇医药卫生
  • 306篇哲学宗教
  • 46篇历史地理
  • 45篇建筑科学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艺术
  • 16篇天文地球
  • 15篇文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语言文字
  • 5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54篇社会
  • 218篇人口
  • 197篇城市
  • 164篇社会工作
  • 139篇教育
  • 135篇文化
  • 121篇农村
  • 101篇实证
  • 99篇家庭
  • 85篇社会学
  • 82篇政府
  • 78篇养老
  • 77篇老龄化
  • 77篇保险
  • 74篇资本
  • 71篇城市化
  • 69篇就业
  • 68篇心理
  • 68篇卫生服务
  • 66篇主义

机构

  • 3,222篇复旦大学
  • 40篇华东师范大学
  • 33篇上海社会科学...
  • 29篇北京大学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9篇中国人民大学
  • 28篇同济大学
  • 23篇上海财经大学
  • 2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9篇香港中文大学
  • 17篇广州大学
  • 17篇华东理工大学
  • 16篇上海大学
  • 13篇武汉大学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南开大学
  • 12篇南昌大学
  • 1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42篇梁鸿
  • 160篇王桂新
  • 129篇赵德余
  • 128篇任远
  • 90篇彭希哲
  • 73篇顾东辉
  • 60篇桂勇
  • 47篇胡安宁
  • 45篇朱国宏
  • 44篇沈奕斐
  • 43篇田文华
  • 39篇孙时进
  • 39篇黄荣贵
  • 38篇于海
  • 33篇谢遐龄
  • 31篇赵芳
  • 30篇黄蛟灵
  • 29篇张乐天
  • 26篇周怡
  • 24篇张宜民

传媒

  • 66篇理论界
  • 65篇人口研究
  • 55篇中国卫生资源
  • 54篇社会
  • 54篇中国社会工作
  • 53篇人口与经济
  • 52篇复旦学报(社...
  • 50篇中国人口科学
  • 49篇社会科学
  • 48篇西北人口
  • 46篇社会学研究
  • 44篇中国卫生政策...
  • 43篇南方人口
  • 41篇探索与争鸣
  • 39篇人口学刊
  • 35篇社会学
  • 34篇心理科学
  • 34篇大众心理学
  • 32篇市场与人口分...
  • 30篇中国初级卫生...

年份

  • 7篇2024
  • 136篇2023
  • 150篇2022
  • 159篇2021
  • 163篇2020
  • 169篇2019
  • 171篇2018
  • 139篇2017
  • 158篇2016
  • 143篇2015
  • 150篇2014
  • 164篇2013
  • 163篇2012
  • 183篇2011
  • 188篇2010
  • 174篇2009
  • 117篇2008
  • 119篇2007
  • 86篇2006
  • 71篇2005
3,3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的分配公平研究
2012年
民众如何判断分配公平,是分配公平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依据一种“应得原则”,通过复杂的比较过程,来对个人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做出判断。该理论流派主要由公正理论、地位价值理论、一般公平理论等分支理论构成,它们力图揭示人们进行公平判断的过程,并对公平状况进行测量。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多重原则和宏观公平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交换理论进行批评,并结合当前我国分配公平研究的现状提出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孙明马磊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分配公平公正理论理论流派公平理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成效、困境与反思——基于内地公共服务现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自西方国家诞生以来,已经超越意识形态,成为国际趋势。该制度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改革思路之一,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是,正如一个硬币具有正反两面一样,如今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项目运作中也面临困境:监管制度不健全,评价监管体系缺失,政府工作的错位导致监管不到位,等等,都成为制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创新社会组织监管体制与机制,评估监管体系,建立横向监管机制,改进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等是当下比较可行的路径。
邰鹏峰
迁移模式对农民工人际网络构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迁移模式对农民工重构人际网络的影响。迁移意愿在迁移模式影响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迁移距离和迁移规模对两个阶段人际网络都产生负影响,迁移时间对两个阶段人际网络都产生正影响;农民工在初级人际网络建立阶段群体差异不大,呈现"内卷性"群体特征,迁移距离和迁移时间都不显著,而在新型人际网络构建阶段群体差异显现,三种迁移模式均显著,构成新型人际网络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受教育程度、就业身份等显著影响人际网络的构建。
梁辉胡健杨云彦
关键词:人际网络农民工
更好的计划 更好的生活
2009年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下面这个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答应满足他们三个人每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陈小佳
关键词:监狱长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雪茄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干群矛盾问题探析——以基层政权建设为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后,村庄的秩序长期处于动荡中,干群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中央政权为新制度下的干群矛盾所困,采用了种种解决干部问题的办法,甚至发动了"四清"运动对基层干部进行整肃和撤换。本文认为,无论是党和政府当年的努力还是学者们今天对此问题的反思都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人民公社制度下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家能力的非均衡发展造成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解决当今村民自治制度下的村庄精英和民众的矛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席富群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人民公社制度干群矛盾
上海市医改分析——从基本药物角度
2011年
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丛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陈筱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药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居民医保
缓解居民“因病致贫”:“总额预付+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预期效果之一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科学论证"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对于消除百姓高额医疗费用风险,缓解因病致贫的效果,运用因病致贫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居民大规模家庭入户调查数据进行论证。结果显示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因病致贫的发生率为2.05%,严重程度为15.70%,而组合支付方式可使其分别下降54.43%和89.68%,且效果远大于现行医疗保障的作用(21.52%和31.47%)。提示通过良好的费用共担机制,支付方式改变可大大减轻百姓医疗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最终实现医改的"让百姓得到实惠"的目标。
孙梅吕军王颖苌凤水励晓红罗力梁鸿郝模
关键词:总额预算因病致贫
家庭本位的“关系”实践:私人书信中的家庭主义图像(1972—1995年)被引量:10
2021年
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史资料,私人书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一对伴侣在1972至1995年间922封私人书信的分析,力图通过民族志的整体性叙事方式,呈现其与家人在尝试“商调回沪”过程中的“关系”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商调回沪”的具体策略、所涉及的关系网络、行动者的心理变化及其价值观的重塑等。本文发现,即使经历了一系列社会运动的思想改造,两位通信人的核心价值观始终都以家庭为本位。换言之,社会运动中的道德教化并未能转化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具有家族“偏私性”的家庭主义仍然在制度安排的夹缝中持续存在。
魏澜张乐天
关键词:国家主义
基于中国实践助力全球社工共同体建设
2021年
本文是此专栏的收官之作。前述各篇既自成系统又联为一体。开篇之作描述了社会工作的一般架构与特殊体现,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必须呼应现实场境并助力全球社工发展。专栏次篇说明了转型场境及其不变品性,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必需的实践智慧。此后五篇分述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伦理、对象、主体、方法和目标.
顾东辉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工共同体建设场境
韩国新教增长停滞的原因——以“教会个人主义”的视角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韩国新教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就是韩国新教教会的运作逻辑——'教会个人主义'(ChurchIndividualism)。'教会个人主义'的形成机制有三个方面:'倪维思的传教方法'、韩国教会所处的历史和政治环境、韩国新教徒的宗教信仰倾向等。这些都影响了'教会个人主义'的形成而由此引起了韩国新教教会的'目标替代'的行为,即韩国新教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教会'量'的增长,对社会问题不大关心,因而韩国新教没能够承担教会的'预言者'重任。同时,这就导致了韩国新教公信力的丧失,成为韩国新教发展的障碍。
金松熙
共3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