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作品数:94 被引量:384H指数:11
相关作者:阮荣华杨华何智斌乔长江吴卫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29篇历史地理
  • 16篇文化科学
  • 8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旅游
  • 10篇文化
  • 7篇旅游业
  • 6篇旅游开发
  • 6篇非物质文化
  • 6篇非物质文化遗...
  • 5篇三峡旅游
  • 4篇三峡文化
  • 4篇生态
  • 4篇旅游经济
  • 4篇长江
  • 3篇移民
  • 3篇政治
  • 3篇人文
  • 3篇三峡工程
  • 3篇区域旅游
  • 3篇旅游经济圈
  • 3篇经济圈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湖广

机构

  • 92篇三峡大学
  • 7篇西南大学
  • 2篇桂林旅游学院
  • 1篇聊城大学
  • 1篇米兰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22篇阚如良
  • 16篇黄权生
  • 10篇李卫红
  • 7篇曹诗图
  • 6篇阮荣华
  • 5篇赵大友
  • 5篇刘晗
  • 5篇闫秦勤
  • 4篇胡绍华
  • 3篇刘自兵
  • 3篇郑宇飞
  • 3篇罗美洁
  • 2篇蓝勇
  • 2篇鲁莉
  • 2篇李肇荣
  • 2篇杨华
  • 2篇胡晶晶
  • 1篇乔长江
  • 1篇朱国庆
  • 1篇汪胜华

传媒

  • 23篇三峡大学学报...
  • 13篇三峡文化研究
  • 6篇湖北民族学院...
  • 5篇荆门职业技术...
  • 3篇商业时代
  • 3篇人民长江
  • 2篇集团经济研究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特区经济
  • 1篇中国市场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理论界
  • 1篇五台山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0
  • 8篇2009
  • 14篇2008
  • 19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宜昌“两江四坝四库”旅游区的开发研究
2006年
一、宜昌"两江四坝四库"旅游区的现状分析宜昌是三峡工程所在地,长江三峡和清江在这里汇集,境内的长江和清江分别建有三峡大坝、葛洲坝和高坝洲、隔河岩坝,并分别形成了4个人工水库,即为"两江四坝四库"。宜昌"两江四坝四库"旅游区水电资源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富集,水、坝、城、岛、
阚如良闫秦勤
关键词:旅游中心城市水上旅游名人文化隔河岩
长江—清江国际旅游环线开发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长江—清江国际旅游环线简称“两江国际环线”,它是以长江三峡和清江画廊为主线,跨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超大型旅游景区。具有3大突出特征,包括4大世界级旅游文化,囊括数10个著名景区,其中8个世界第一、2个亚洲第一。“两江国际环线”旅游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显著、开发成本低、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建成以国际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开发“两江国际环线”是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可以实现三峡旅游的全面振兴、实现两江旅游与国际市场的良好对接、根本改进三峡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大幅提高三峡区域旅游产业层次,全面推进两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三峡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三峡品牌、清江风光和巴人文化完美整合,大幅度提高三峡旅游区的国际地位。
赵大友何智斌赵旭
关键词:世界旅游目的地三峡区域
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2006年
长江三峡地处长江中上游,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小三峡、神农溪、石宝寨、丰都鬼城等一大批知名度高、垄断性强的旅游产品,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目前,三峡旅游经济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2003年实现蓄水通航发电,"
闫秦勤阚如良
关键词: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经济文化旅游旅游中心城市
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2008年
旅游经济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将特定区域的旅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探索区域旅游开发的合理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底韵厚重、景观层次丰富、主导景区突出,它的成功开发对实现三峡工程的预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其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现状,应采取大型景区主导、"点—环—圈"开发、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文化致胜4种不同层次的组合战略来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赵大友
关键词:旅游经济圈区域旅游三峡大坝
现代传媒是大众旅游的信息平台被引量:1
2007年
现代传媒对旅游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传媒对旅游业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以下主要观点:现代传媒是传播旅游信息、提供旅游服务、树立旅游品牌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要注意的是现代传媒给旅游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旅游业造成不良影响。
刘晗蔡君
关键词:现代传媒旅游业
禅宗黄龙派走向衰微的内在因素探析
2022年
禅宗黄龙派在北宋中后期强势崛起,数传之下,走向衰微,其宗脉靠极少数黄龙寺僧在江西的山林道场不绝如缕地艰苦传承到清代中期,终至湮灭。从内在因素寻绎黄龙派走向衰微的深层原因,主要侧重分析其禅法发展的优缺点,黄龙派从以山林禅为主转向官禅,禅系内部缺乏禅门宗匠僧才,黄龙派内部支系的纷争等等。这些内在的因素,使黄龙派作为宗派失去了向上的向心力,宗派的凝聚力逐渐消解,共同构成黄龙派发展内在理路层面的不利因素。
罗凌陈睿琦
关键词:禅法
西南地区民间生态知识与森林保护探析
2008年
纵观清代中前期西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拥有众多的高大的古木和大片原始的森林。到处都是"古柏虬松"、"林木葱蒨,四时长春"、"丛林密箐,树有大至数丈围者"、"林木苍苍,人迹罕至"。"老林深箐,多人迹所不至","巴山老林,跨川陕两省,周遭千余里,老树阴森,蒙蔽不见天日。"
黄权生
关键词:生态知识森林环境森林植被林政管理
从两大主体的角色定位看区域旅游合作
2009年
政府和企业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两大主体,这两大主体在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紧密程度以及合作的成效。政府主体地位逐渐淡化以及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是区域旅游合作市场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研究了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两大大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演变,并对如何发挥两大主体的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刘晗
关键词:旅游合作角色定位
北朝对中原谥法制度的调适--以私家行状请谥制度在北朝的成立为中心
由死者子孙、属官等相关人员递交行状或其他述行文件向国家请谥的一般请谥制度,在汉至南朝的近八百年间并无实例确证其存在,南朝文献中官员死前"不受赠谥"的遗言正是南朝及以前不存在私家请谥的直接反映,作为后世请谥必要条件的述行文...
朱华
关键词:行状北朝南朝源流
长江三峡·清江水利旅游开发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鄂西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和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5座水利枢纽工程,及其蓄水而成的5个人工水库,是发展水利旅游的优势区。在分析评价水利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鄂西水利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和对策。
阚如良汪胜华
关键词:旅游业水电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