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作品数:6,320 被引量:35,958H指数:68
相关作者:乔文孝狄帮让黄志龙鞠晓东刘洛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74篇期刊文章
  • 1,33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29篇天文地球
  • 2,89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7篇理学
  • 74篇自动化与计算...
  • 6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建筑科学
  • 31篇矿业工程
  • 28篇机械工程
  • 2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化学工程
  • 23篇文化科学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生物学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电子电信
  • 11篇水利工程
  • 11篇农业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7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791篇盆地
  • 903篇油气
  • 728篇储层
  • 643篇凹陷
  • 579篇成藏
  • 463篇页岩
  • 374篇测井
  • 325篇气藏
  • 316篇地质
  • 311篇孔隙
  • 305篇地层
  • 304篇塔里木盆地
  • 298篇烃源
  • 296篇砂岩
  • 292篇源岩
  • 279篇烃源岩
  • 279篇勘探
  • 249篇准噶尔盆地
  • 245篇鄂尔多斯盆地
  • 244篇油藏

机构

  • 6,3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3,17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77篇中国石油天然...
  • 713篇中国石油
  • 37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93篇中国石化
  • 16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0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8篇长江大学
  • 114篇中海石油(中...
  • 97篇中国石油大学
  • 93篇中国科学院
  • 70篇西安石油大学
  • 64篇中国石油冀东...
  • 62篇中国石化胜利...
  • 59篇西南石油大学
  • 57篇东北石油大学
  • 5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4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302篇庞雄奇
  • 237篇姜振学
  • 228篇李根生
  • 170篇邱楠生
  • 161篇刘震
  • 151篇朱筱敏
  • 146篇汤良杰
  • 134篇张枝焕
  • 132篇黄中伟
  • 127篇曾溅辉
  • 124篇刘洛夫
  • 119篇陈践发
  • 115篇黄志龙
  • 111篇王英民
  • 106篇刘洋
  • 104篇肖立志
  • 103篇柳广弟
  • 99篇陈小宏
  • 97篇吕修祥
  • 90篇漆家福

传媒

  • 2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1篇石油学报
  • 20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65篇现代地质
  • 15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9篇石油地球物理...
  • 129篇地球物理学报
  • 126篇沉积学报
  • 125篇石油实验地质
  • 124篇石油勘探与开...
  • 11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1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03篇新疆石油地质
  • 102篇古地理学报
  • 96篇地质学报
  • 79篇天然气工业
  • 77篇石油机械
  • 76篇地球物理学进...
  • 76篇地学前缘
  • 72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0篇2024
  • 327篇2023
  • 353篇2022
  • 308篇2021
  • 294篇2020
  • 272篇2019
  • 326篇2018
  • 350篇2017
  • 369篇2016
  • 599篇2015
  • 515篇2014
  • 536篇2013
  • 384篇2012
  • 316篇2011
  • 330篇2010
  • 312篇2009
  • 154篇2008
  • 109篇2007
  • 129篇2006
  • 88篇2005
6,3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6段低孔渗储层动态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油气充注后,由于机械压实、胶结交代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因此,低孔渗储层现今的储层特征并不能反映成藏期的储层特征。而常规储层评价主要以现今静态评价为主,并未考虑到成藏后储层的演化过程及成藏条件,因此不能很好地解释储层的含油气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油气勘探阶段的低孔渗储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在成藏期储层物性恢复的基础上,将储层临界物性作为划分油气充注有效储层和无效储层的界限,把储层划分为有效储层与无效储层:无效储层无论大多的充注动力,油气也不能充注;有效储层的含油气性还受控于充注动力。临界成藏解释图版定量地反映了储层物性与临界注入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根据成藏动力学平衡原理,本文利用临界成藏解释图版很好地解释了安塞地区长6段储层的含油性。该储层动态评价方法对指导致密油储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刘静静刘震潘高峰黄艳辉
塔里木盆地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确定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机制,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高陡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花状构造特征.根据撕裂断层两侧断块运动方向和断块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可以将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分为单侧逆冲型和同向差异逆冲型两种类型.这些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明显受基底断层和区域挤压应力的控制.先存基底断层控制后期撕裂断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挤压应力在基底断层两侧造成的位移变形量差异为撕裂断层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
杨勇汤良杰余腾孝陈刚岳勇赵彬彬
关键词:花状构造基底断层
澳大利亚E盆地Toolebuc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研究Toolebuc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对页岩矿物组分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液氮吸附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对页岩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Toolebuc组页岩为高丰度海相页岩,脆性矿物含量约为55%,具有一定的可压裂性;页岩平均孔隙度为1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2~0.116)×10^-3μm^2之间;孔隙类型包括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颗粒粒间孔、有机质孔隙、生物化石孔、有机酸溶孔及微裂缝6种类型,其中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颗粒粒间孔最为发育;页岩孔径分布复杂,以中孔为主,其次为大孔和微孔;大孔及中孔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有利于游离气的聚集,中孔及微孔比表面积所占的比例最高,有利于吸附气的保存;页岩孔隙类型及分布受成岩演化及热演化的控制作用明显。
葛岩谢英刚胡云亭李乐忠郭小波石雪峰谷峰
关键词:储层特征
大规模体积压裂情况下套管弯曲力计算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目前的套管弯曲力计算模型仅考虑了温度变化引起的弯曲力放大因子,忽略了弯曲段管体自重沿轴线上分量产生的轴向力。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温度和自重的影响,推导出温度和自重双重作用下管体的弯曲力计算公式,并对套管弯曲力进行校正,根据双轴应力公式计算出套管抗击强度显著降低。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力增大会对套管强度产生严重影响,压裂时其内压传递到管外,管内突然泄压会导致管内压力瞬间降到0,此时是套管抗外挤失效最危险工况;拉伸载荷计算不精确可直接影响套管抗外挤和抗内压强度校核,运用提出的计算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压裂后套管轴向力。所得结论对页岩气井套管的强度优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张炜烽樊洪海查永进陈志学卓鲁斌
关键词:体积压裂弯曲力温度效应页岩气井
裂缝性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机理新认识被引量:10
2016年
目前关于裂缝性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机理及模型应用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从Walsh模型的物理意义出发,以Walsh模型与幂律公式数学关系的内在联系为基础,探讨了幂律公式适用性及其常系数的物理意义,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5种不同孔隙类型将所适用的应力敏感公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Walsh模型对裂缝性致密储层的拟合结果较好,但不适用于孔隙型与裂缝型高孔高渗储层。考虑裂缝面粗糙度时,裂缝性致密储层应力敏感可用Walsh模型和幂律公式进行描述。通过数学变换可知Walsh模型和幂律公式具有等效性,幂律公式中常系数项具有物理意义,即常系数项为裂缝面粗糙度项与迂曲项的乘积,裂缝面越粗糙,迂曲度越高,应力敏感越强。基于孔隙类型的应力敏感公式分类结果表明考虑裂缝粗糙度时,裂缝性致密储层与微裂隙型储层适用幂律公式进行描述;孔隙型与裂缝型高孔高渗储层适用指数公式进行描述。
张睿宁正福张海山谢佥
关键词:应力敏感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油气成藏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原油族群的划分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的测定和分析,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存在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成藏期,构成了该地区的成藏过程。早燕山期以博格达山前二叠系为烃源灶,油气自山前凹陷由南向北沿三台-北三台构造梁运移最远至北三台南坡,晚燕山期以阜康凹陷二叠系和侏罗系为烃源灶,油气自凹陷向北东、东和南东方向运移,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的总格局与晚燕山期一致,在三台-北三台凸起高部位油气以垂向运移再分配为主。
曾军康永尚韩军薛泽磊邱楠生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期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地层水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和化学指数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区地层水的成因及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为高矿化度CaCl2型水,总矿化度约为80~200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剖面上总矿化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小,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自塔中I号断裂向南增高。高矿化度、富K++Na+和Cl-离子的特征表明地层水的形成与浓缩变质作用或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有关。钠氯系数值和脱硫系数与矿化度均成负相关关系,高矿化度、低钠氯系数、低脱硫系数,说明该区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区域上,中古5井-中古7井区地层水封闭性优于其他井区,更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王祥韩剑发于红枫刘丹丹张金辉吕修祥华晓莉
关键词:矿化度地层水油气保存塔中北斜坡
乙酸在方解石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探究乙酸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机理,利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乙酸的反应活性特征及其在CaCO3(104)表面吸附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化学键形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前线轨道主要分布于乙酸中重原子之上,其中O(1)原子为反应活性中心;乙酸在CaCO3(104)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处于穴位和短桥位之间即2个Ca原子之间;乙酸以解离态吸附,其中乙酸根趋向于以双齿桥键合模式吸附于CaCO3(104)表面,H(4)原子与CaCO3(104)表面O(3)原子形成羟基;乙酸与CaCO3(104)表面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其中Ca(1)—O(1)和Ca(2)—O(2)形成离子键,H(4)—O(3)形成共价键,H(4)—O(2)形成氢键。
柴汝宽刘月田杨莉辛晶徐万里马晶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乙酸
超临界氮射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常规水力压裂技术在改造干热岩储层时面临起裂压力高、封隔器坐封困难等问题。超临界氮喷射压裂技术利用流体压能与冷冲击共同作用,有望实现对干热岩储层的有效压裂。为研究超临界氮射流流场的分布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考虑超临界氮物性变化,计算得到了超临界氮射流流场的速度、压力和温度分布,并与液氮射流、超临界CO 2射流和水射流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研究了在不同压降、围压和入口温度条件下,超临界氮射流的流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3种射流,超临界氮射流具有最大的喷嘴出口速度和最长的射流等速核;随着喷嘴压降的增大和超临界氮入口温度的升高,流体出口速度快速增加,等速核长度增大;围压对喷嘴出口速度影响较小,但提高围压会引起等速核长度变小。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氮喷射压裂施工参数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罗翼黄中伟史怀忠熊超杨睿月陈振良
关键词:射流计算流体力学流场分析
川中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二亚段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类型及其特征被引量:11
2021年
川中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非均质性强,有利岩性组合的研究对目标层段的选取较为关键.通过对21口井的岩心观察与描述、有机质含量与主微量元素测定等,划分了岩性段及组合类型,并探讨了各组合类型特征.结果表明:大二亚段页岩层系主要发育泥质介壳灰岩、灰黑色页岩、含介壳页岩3类岩性,针对其生物介壳发育的特征,识别出特殊的介壳层岩性段;进一步总结出4类岩性段类型,A块状介壳灰岩段、B页岩与介壳层互层段、C页岩夹介壳层段、D纯页岩段.4类岩性段的古环境特征差异反映了不同的页岩油潜力,半潮湿-潮湿的古气候、较高的古生产力、合适的沉积速率,以及缺氧还原、半咸水-淡水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由此综合优选出有利岩性段类型为C页岩夹介壳层段,D纯页岩段次之.
雷文智陈冬霞张芮刘子驿张少敏
关键词:页岩油沉积环境
共6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