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作品数:6,869 被引量:38,698H指数:64
相关作者:陈勉姜汉桥杨胜来刘慧卿王新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45篇期刊文章
  • 57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9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17篇天文地球
  • 206篇理学
  • 199篇文化科学
  • 160篇建筑科学
  • 96篇自动化与计算...
  • 87篇化学工程
  • 78篇矿业工程
  • 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0篇经济管理
  • 4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机械工程
  • 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水利工程
  • 10篇电气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40篇油藏
  • 718篇钻井
  • 707篇压裂
  • 611篇平井
  • 610篇水平井
  • 564篇储层
  • 496篇低渗
  • 467篇油田
  • 454篇数值模拟
  • 450篇值模拟
  • 445篇气藏
  • 387篇低渗透
  • 383篇页岩
  • 322篇渗流
  • 321篇钻井液
  • 287篇稠油
  • 279篇地层
  • 277篇气井
  • 244篇渗透率
  • 231篇油气

机构

  • 6,8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85篇中国石油天然...
  • 669篇中国石油
  • 5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368篇中国石油大学...
  • 272篇中国石化
  • 25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1篇长江大学
  • 120篇西安石油大学
  • 100篇西南石油大学
  • 85篇东北石油大学
  • 78篇中海石油(中...
  • 70篇中国地质大学...
  • 70篇中海油田服务...
  • 67篇北京工业大学
  • 65篇中国石油化工...
  • 61篇中国科学院
  • 61篇中国石油集团...
  • 59篇中国石油大学
  • 5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337篇李相方
  • 244篇高德利
  • 238篇程林松
  • 214篇姜汉桥
  • 210篇吴晓东
  • 201篇张士诚
  • 187篇何顺利
  • 182篇杨胜来
  • 173篇陈勉
  • 157篇李军
  • 145篇蒋官澄
  • 138篇岳湘安
  • 134篇金衍
  • 121篇刘慧卿
  • 119篇柳贡慧
  • 109篇汪志明
  • 109篇程时清
  • 107篇陈民锋
  • 103篇邓金根
  • 83篇杨进

传媒

  • 340篇石油钻采工艺
  • 277篇科学技术与工...
  • 269篇石油钻探技术
  • 245篇断块油气田
  • 223篇石油学报
  • 214篇大庆石油地质...
  • 209篇油气地质与采...
  • 20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65篇西安石油大学...
  • 153篇石油机械
  • 15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38篇新疆石油地质
  • 13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23篇石油勘探与开...
  • 123篇钻井液与完井...
  • 107篇内蒙古石油化...
  • 105篇油田化学
  • 90篇岩石力学与工...
  • 79篇天然气工业

年份

  • 18篇2024
  • 194篇2023
  • 233篇2022
  • 207篇2021
  • 200篇2020
  • 235篇2019
  • 254篇2018
  • 329篇2017
  • 396篇2016
  • 416篇2015
  • 412篇2014
  • 418篇2013
  • 459篇2012
  • 474篇2011
  • 478篇2010
  • 477篇2009
  • 369篇2008
  • 318篇2007
  • 227篇2006
  • 227篇2005
6,8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濮凹陷构造—沉积波动过程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沉积盆地沉积和构造发育的旋回性和波动性是普遍现象,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对东濮凹陷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认为东濮凹陷沉积具有旋回性,沉积及沉降中心具有波状迁移的特点,盆地演化具有波动性,造成这种波动性...
陈书平
关键词:东濮凹陷油气成藏
文献传递
复杂岩性油藏储层特征、损害机理及酸化解堵技术研究
胜利油田所辖某油区油藏构造复杂、岩性差异大(灰质砂岩、砂岩高渗、砂岩中低渗等)。以106块为代表的高孔高渗Ng砂岩油藏,泥质含量高,出砂严重,防砂效果差,停产井多。以52,104,120块为代表的中低渗储层,在开发过程中...
舒勇鄢捷年李会玲张勇
关键词:储层特征酸化解堵
文献传递
裂缝性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机理新认识被引量:10
2016年
目前关于裂缝性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机理及模型应用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从Walsh模型的物理意义出发,以Walsh模型与幂律公式数学关系的内在联系为基础,探讨了幂律公式适用性及其常系数的物理意义,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5种不同孔隙类型将所适用的应力敏感公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Walsh模型对裂缝性致密储层的拟合结果较好,但不适用于孔隙型与裂缝型高孔高渗储层。考虑裂缝面粗糙度时,裂缝性致密储层应力敏感可用Walsh模型和幂律公式进行描述。通过数学变换可知Walsh模型和幂律公式具有等效性,幂律公式中常系数项具有物理意义,即常系数项为裂缝面粗糙度项与迂曲项的乘积,裂缝面越粗糙,迂曲度越高,应力敏感越强。基于孔隙类型的应力敏感公式分类结果表明考虑裂缝粗糙度时,裂缝性致密储层与微裂隙型储层适用幂律公式进行描述;孔隙型与裂缝型高孔高渗储层适用指数公式进行描述。
张睿宁正福张海山谢佥
关键词:应力敏感
不同应力水平下煤的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在煤钻进时,井周裂隙发育,钻井液易侵入井周附近地层,影响井周应力分布。准确确定不同应力水平和损伤程度下的煤渗透率是定量计算煤井壁损伤区应力变化,进而分析煤层井壁稳定性的关键。针对长畛矿3#煤,利用MTS816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进行不同渗透水压和围压条件下的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特性试验研究,测定了煤渗透率随应力水平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将渗透率随加载应力增加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稳定下降阶段与急速上升阶段,建立了煤的渗透系数演化方程;并印证了推导的理论曲线能很好地对应实验结果。
马超邓金根蔚宝华刘伟田中兰杨恒林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应力敏感性
基于分形理论的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表征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基于迂曲毛细管束分形理论及气体微观渗流机理,分别建立考虑吸附、滑脱、扩散及渗流的无机质和有机质表观渗透率模型,并通过面积系数加权得到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及已有模型验证了新建模型的可靠性,定量分析了页岩基质微观孔隙结构(孔径、孔隙度、分形维数),外界环境(压力、含水饱和度、有效直径修正因子)及气体性质对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层压力的降低,无机质孔隙水膜厚度增大,有效直径减小,迂曲度分形维数增大,孔隙分形维数减小,气体滑脱效应增强,但仍以吸附影响为主,无机质表观渗透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孔隙吸附气解吸使有效直径修正因子逐渐增大,迂曲度分形维数减小,孔隙分形维数增大,滑脱效应及努森扩散在低压小孔中增强,有机质表观渗透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机质与无机质表观物性参数随压力、吸附层变化规律不同,渗透率差值较大,因此在页岩基质表观渗透率研究时应予以区分计算,避免其差异性所带来的误差。
李玉丹董平川张荷曹耐汪洋
关键词:页岩气
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方程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稳态依次替换法与物质平衡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方程。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与压力敏感系数、产量有关,压力敏感系数愈大,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愈小;产量愈大,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愈小;当储层压力敏感系数为零时,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方程为Van Poollen调查半径方程,压力敏感地层调查半径方程是Van Poollen调查半径方程的推广。
王祖文王新海
关键词:压力敏感变形介质
一种定量描述油藏渗透率水平非均质性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基于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定义了一个定量评价油藏渗透率水平非均质性的新参数———非均质系数.均质时非均质系数最小,其值为1,非均质时其值大于1.该参数与渗透率数列的统计性质无关,仅取决于渗透率数列的非均质性.分析表明,它能很好地定量评价渗透率数列的非均质性及其对渗流过程的影响.
赵艳艳李留仁吴晓东
关键词:渗透率非均质性渗流
油藏埋存二氧化碳影响因素Box-Behnken法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CO_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_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引入综合反映油藏埋存CO_2效果的无因次参数,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曲面反应法建立计算CO_2埋存系数的二项式计算模型,并对反应曲面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无因次参数对油藏埋存CO_2效果的影响顺序和交互影响的显著性。其研究成果对CO_2埋存具有理论及现场指导意义。
王涛姚约东朱黎明傅礼兵
关键词:二氧化碳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
无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反褶积试井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针对Schroeter反褶积方法必须要已知原始地层压力,并且压力响应结果对原始地层压力非常敏感的问题,在Levitan方法的基础上,将原始地层压力以参考点压力与从系统平衡时刻到参考时刻的流量、压力响应的褶积之和来表示的方式,研究了在原始地层压力值未知情况下的反褶积试井。其结果与在真实原始地层压力下使用Levitan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并且参考点的选择对反褶积得到的压力响应结果没有影响,不仅可以对全部数据反褶积,也可对部分数据反褶积。
胡小虎郑世毅高远
关键词:试井原始地层压力反褶积
钻井完井液用H_2S祛除剂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分析了常用H2S祛除剂的优缺点,室内评价结果表明,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有一定的H2S吸收能力,但在H2S含量过高时效果不佳。新型液态络合物H2S祛除剂反应速度和祛除H2S效果均优于海绵铁等固体H2S祛除剂,除硫效率高,同时该剂与钻井完井液配伍性好,是国内钻完井液用H2S祛除剂的发展方向之一。
叶艳王书琪卢虎邹盛礼吴晓花
关键词:钻井完井液无固相弱凝胶
共68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