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3,342 被引量:1,973H指数:12
相关作者:叶正渤张玉勤朱存明王立增王怀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33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45篇文学
  • 455篇语言文字
  • 367篇艺术
  • 365篇文化科学
  • 172篇历史地理
  • 82篇哲学宗教
  • 35篇经济管理
  • 21篇社会学
  • 17篇政治法律
  • 5篇农业科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48篇文学
  • 224篇小说
  • 137篇教学
  • 119篇文化
  • 104篇叙事
  • 99篇艺术
  • 94篇语言
  • 90篇语文
  • 87篇戏曲
  • 75篇汉语
  • 70篇诗歌
  • 68篇修辞
  • 68篇女性
  • 67篇电影
  • 67篇审美
  • 66篇画像
  • 66篇汉画
  • 64篇汉画像
  • 55篇教育
  • 51篇文教

机构

  • 2,623篇江苏师范大学
  • 1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4篇南京大学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江苏建筑职业...
  • 5篇扬州大学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徐州工程学院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江南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作者

  • 42篇赵兴勤
  • 36篇刘嘉伟
  • 28篇王怀义
  • 26篇吴建民
  • 23篇张卫中
  • 20篇魏本亚
  • 20篇黄德志
  • 16篇王娇娇
  • 15篇王成军
  • 14篇徐放鸣
  • 13篇张秀松
  • 13篇张爱玲
  • 13篇张玉勤
  • 13篇江南
  • 12篇邱焕星
  • 12篇叶正渤
  • 12篇王艳芳
  • 11篇郝敬波
  • 11篇沙先一
  • 10篇李雍

传媒

  • 101篇戏剧之家
  • 84篇江苏师范大学...
  • 71篇汉字文化
  • 54篇现代语文(中...
  • 46篇美与时代(美...
  • 38篇现代语文(上...
  • 35篇艺术评鉴
  • 32篇芒种(下半月...
  • 31篇世界华文文学...
  • 29篇牡丹江大学学...
  • 27篇中国现代文学...
  • 25篇艺术科技
  • 24篇鸡西大学学报...
  • 22篇四川职业技术...
  • 20篇现代语文(下...
  • 20篇牡丹江教育学...
  • 19篇淮海工学院学...
  • 16篇电影文学
  • 16篇连云港师范高...
  • 14篇徐州师范大学...

年份

  • 6篇2024
  • 153篇2023
  • 173篇2022
  • 154篇2021
  • 175篇2020
  • 209篇2019
  • 212篇2018
  • 212篇2017
  • 293篇2016
  • 328篇2015
  • 308篇2014
  • 244篇2013
  • 156篇2012
3,3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库全书》何以不录戏曲剧本原因试析
《四库全书》因为不收录戏曲而为戏曲学者广为诟病,成为戏曲地位低下的重要证据.《四库全书》之所以不收录戏曲,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在原因,一方面源自于《四库全书》编写目的与戏曲娱乐本质相冲突.另一方面来自四库馆臣的征实标准与...
范春义
关键词:《四库全书》戏曲剧本《汉书·艺文志》著录规范
论弗朗索瓦·朱利安眼中中国艺术意象的情感性
2019年
弗朗索瓦·朱利安作为当下法国汉学界的领军人物,中国绘画中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了独到见解。朱利安将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情”的意义进行了还原,将之再次定义为“情感性”。朱利安认为,意象的情感性表达经历了产生、传递、重返三个阶段。情感性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自然山水与艺术家的共同作用;在传递的过程中,情感性通过“共鸣”进行着传递。最终,情感性借助欣赏者与艺术家的“共情”进行重返。
徐博雅
关键词:情感性意象
伯■(歼)父簋铭文试释
2012年
伯歼父簋铭文记载伯歼父跟随西周某王从成周出发南征,有所俘获,因作宝簋祭祀文祖考事。伯歼父簋的制作时代,说者或以为属于西周厉王时期。本文结合宗周钟等铭文研究认为应该属于西周昭王时。
叶正渤
关键词:铭文考释
释“巨”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考察"巨"字从古到今的用例,探究其意义与功能。"巨"词是由表示具体事物的性质到表示抽象事物的性质,再到表示动作状态及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其词义一步一步虚化。其中"巨"作程度副词用法由来已久,现代汉语中,"巨漂亮"、"巨好玩"一类词被广泛使用,表现出其语言活力。
王迪
关键词:虚化程度副词
同语反复格式的跨语言对比考察被引量:3
2016年
同语反复是人类大多数语言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手段。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现、基本语义和语用条件。本文以汉语为立足点,对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波兰语等语言中的同语反复格式的主要类型——容认型、解—反预期型、不容类推型、无所谓型等——展开了对比考察。
张爱玲
“怎么X都/也Y”格式的形成及其他
2019年
"怎么X都/也Y"格式中的"怎么"是非疑问用法,表任指。文章首先从共时平面考察了"怎么"在"怎么X都/也Y"格式中的任指内容为方式和程度;进而以"怎么"在格式中的非疑问用法为线索考察了"怎么X都/也Y"格式的历时形成过程;最后对任指与周遍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刘通张爱玲
关键词:任指
“被压抑”的世俗绘画——高居翰《怡情与致用的图像——大清盛世时期的世俗绘画》侧记
2020年
高居翰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世俗画未给予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人们认为世俗画不符合鉴藏绘画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深受带有文人偏见的传统鉴藏绘画标准的影响,因与之相违背,世俗画在流传的过程中被随意地忽视或淘汰;第二,人们所秉持的鉴藏绘画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带有儒家因素的"文人画理论"基础之上,这一理论把绘画作为传达个人情绪的艺术手段,对绘画的功能及其表达方式的论述隐藏着道德方面的内容。世俗画因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没有包含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被排斥在文人士大夫所编纂的绘画理论之外。除高居翰所详细论述的以上两点原因之外,处于20世纪20年代特殊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对"文人画"的广泛提倡,也是世俗画"被压抑"的重要且不能被忽视的原因。对世俗画"被压抑"的原因探究,利于引起学者对世俗画的关注,也是进一步研究世俗画的基础。
申丽媛
鲁迅藏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像学分析
2021年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突破传统,带领着现代图像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于视觉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研究方法,从图像志到图像学解析鲁迅收藏的一幅汉武梁祠“孔子见老子”画像拓片,由表及里,浅入深出,探讨孔子见老子图背后的图像学意义,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王雪梅
关键词:图像学潘诺夫斯基
先秦两汉要离传说流变考辨
2022年
要离其人其事之虚实有无,向为史学界、文学界所疑惑。大致而言,要离传说在战国末基本形成,于西汉出现重要衍生和分枝,于东汉发生并枝和增生,最终成为层累性的著名传说。
陈洪
关键词:《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吴越春秋》传说
与时俱进 精益求精——新版《汉语修辞学》评介
2015年
《汉语修辞学》第三版较之初版和修订本,基本概念更加明确清晰,结构更加细致合理,语料选择更加新颖趣味。该书注重理论研究与言语交际实践的有机融合,在理论研究上另辟蹊径、自成一体,表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精神。
仇静
关键词:《汉语修辞学》精益求精
共2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