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作品数:18,873 被引量:44,053H指数:50
相关作者:杨国荣朱志荣许纪霖李磊陈赟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880篇期刊文章
  • 8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34篇文学
  • 3,524篇哲学宗教
  • 3,212篇历史地理
  • 2,766篇政治法律
  • 2,216篇文化科学
  • 1,038篇经济管理
  • 779篇语言文字
  • 617篇社会学
  • 494篇艺术
  • 132篇自然科学总论
  • 75篇自动化与计算...
  • 60篇医药卫生
  • 38篇军事
  • 34篇建筑科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理学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1,368篇文学
  • 1,013篇主义
  • 861篇哲学
  • 801篇政治
  • 789篇文化
  • 650篇小说
  • 571篇社会
  • 558篇教育
  • 362篇史学
  • 333篇社会主义
  • 320篇代文
  • 315篇道德
  • 300篇伦理
  • 298篇教学
  • 279篇学术
  • 273篇语文
  • 267篇艺术
  • 263篇民族
  • 241篇美学
  • 230篇语言

机构

  • 17,69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39篇复旦大学
  • 58篇上海师范大学
  • 58篇上海社会科学...
  • 56篇上海大学
  • 5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3篇北京大学
  • 42篇中国人民大学
  • 35篇浙江大学
  • 3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9篇西北师范大学
  • 28篇清华大学
  • 27篇南京大学
  • 27篇苏州大学
  • 2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5篇上海财经大学
  • 2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39篇杨国荣
  • 328篇齐卫平
  • 152篇陈赟
  • 140篇朱志荣
  • 131篇殷国明
  • 103篇许纪霖
  • 100篇李磊
  • 100篇郑忆石
  • 97篇高瑞泉
  • 94篇谢俊美
  • 93篇文贵良
  • 88篇顾红亮
  • 85篇黄平
  • 85篇郝宇青
  • 82篇姜宇辉
  • 78篇罗岗
  • 78篇王峰
  • 76篇孟钟捷
  • 75篇刘阳
  • 72篇杨扬

传媒

  • 844篇华东师范大学...
  • 517篇历史教学问题
  • 288篇社会科学
  • 279篇文艺理论研究
  • 260篇学术月刊
  • 195篇探索与争鸣
  • 167篇史林
  • 152篇思想与文化
  • 142篇文艺争鸣
  • 122篇兰州学刊
  • 114篇现代中文学刊
  • 113篇语文学习
  • 108篇哲学分析
  • 103篇社会科学文摘
  • 99篇哲学研究
  • 96篇天津社会科学
  • 95篇中文自学指导
  • 82篇文学评论
  • 82篇思想理论教育
  • 73篇毛泽东邓小平...

年份

  • 18篇2024
  • 507篇2023
  • 633篇2022
  • 748篇2021
  • 788篇2020
  • 772篇2019
  • 745篇2018
  • 715篇2017
  • 766篇2016
  • 787篇2015
  • 721篇2014
  • 781篇2013
  • 741篇2012
  • 734篇2011
  • 830篇2010
  • 844篇2009
  • 898篇2008
  • 782篇2007
  • 684篇2006
  • 693篇2005
18,8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革命到伦理:五月风暴与法国思想的伦理转向
五月风暴的主要遗产之一在文化政治层面,这跟其领导群体、毛主义的影响和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力比多政治"等密切相关。随着五月风暴拉下帷幕而兴起的犹太主义的复兴和"伦理转向",本质上是这一文化政治遗产的延续而非背离,它接续了五...
王嘉军
关键词:五月风暴列维纳斯
法共政治力量及其社会影响现状一瞥
2002年
苏东剧变后,法国共产党遭到了沉重打击,但作为欧洲最大的共产党,法共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关注。西方报纸认为,法共目前面临严重危机。实际情况是法共在政治实践中依然活跃,是社会党离不开的合作伙伴。它在理论上颇有建树,倍受各国共产党关注。
张丽君
关键词:法国共产党政治力量政治实践社会党政治理念新共产主义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近代平等思想探析——论康有为的平等思想被引量:2
2015年
对"平等"的观照具有多重视域。它既涉及理论意义对平等的探讨,又牵涉社会实践中平等的实现。以时空为角度来考察,平等既涵盖历时性问题又离不开地域性分野。就分属的领域而言,平等又同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平等问题具有复杂性。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同儒学、佛学和西方早期启蒙观念具有重要关联。其平等思想论及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容丰富,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近代平等观的现代性特点和阈限。
宋丽艳
关键词:启蒙
认真对待德性:自由心证的法理学再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作为法理学核心概念的"自由心证",事实上已经被吸纳入我国当下的司法实践中,并且构成了我国司法建设的关键点。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法官根据自身对证据之判断所形成的内心确信而对案件进行判定,其法理上的正当性何在?如何避免因"自由心证"而可能弥漫的司法腐败?关于"自由心证"问题,学界目前已存在着德沃金与波斯纳的激烈对垒;然而,在这两者之外引入近年来兴起的德性法理学,才有可能实质性处理自由心证的正当性问题。德性法理学以司法德性作为法官司法实践的规范性要求,在学理层面尚涉及到无争议的司法德性与争议性的司法德性两种状况。对于我国的司法建设,儒家德性能够成为一个很有效的思想资源。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当下司法实践中重新激活四个古典概念:礼、正名、义、仁。
吴冠军
关键词:自由心证
明前期台阁文人“风格论”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明永乐至成化间"台阁体"占据主流文坛,台阁文人推崇"和平冲澹"、"舂容典雅"风格,实际创作中亦能与其理想风格相照应。但台阁体泛衍后,其风格逐渐变为肤廓冗沓、啴缓靡丽,以周叙、商辂二人为例,可以看出台阁体风格转变及成因。台阁文人论述诗歌风格之因由,并不注重诗人个性、时代地域之差异,而强调其盛世遭逢与馆阁身份,这正是台阁体风格的重要成因。
汤志波
关键词:台阁体风格论
从比较美学看中西日文化中的颜色被引量:1
2016年
传统中西、中日色彩研究的主题集中在艺术史的技术比较层面,缺乏哲学美学理论化的比较视野。色彩源自视觉,又超越视觉,在中西日文化中表现为虚实合一的美的形式。西方之色重光,科学之光显理性,中国之色重"无",运"墨"而五色具,日本之色重"间",经验之"间"讲分寸。光之白从一到三(红黄蓝)到七应有尽有,光之无从零开始到零结束与虚无作伴。西方文化的白和黑隐含了实体与虚无的冲突,光的明暗交替通向已知和未知。中国文化纸为无,墨为有,虚实之间造分天地。墨由五色(焦、浓、重、淡、清)收拢为阴阳二气之色(黑白),最后氤氲成宇宙之气(无色),黑和白在有无相生中与文化的天道合一。日本之色以物色之色为色,自然之姿四季常新,视彩度的浓淡和亮度的深浅变幻而变幻自身,形成多色中内蕴一色,一色中含多色的间色。间色之"间"既是一种直观上的敏锐,又是一种经验上的分寸。间色区别于纯色,创造了彼此相间、取长补短的日本文化。
奚皓晖
关键词:比较美学
论齐梁时骈俪文的审美倾向被引量:1
2016年
齐梁是骈俪文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注重音声之美,特别是"四声"理论的运用强化了文章节奏的美感。隐逸之风促使人们特意关注和开掘山水之美。虽然逸乐歌舞之风甚嚣尘上,但却因歆慕、重视和拟作吴声、西曲促使文风向自然、流丽方向转化。又因去除了一味隶事的滞涩和板重,注重"自然英旨",一篇篇声情流丽、圆融的短文,就挣脱束缚,脱颖而出了。作者不再有大的波澜,即便是浓重的相思,也都以淡语出之,但情致深婉,娓娓动人,进而形成了南朝骈俪特有的清丽格调。
丁红旗
关键词:骈俪文审美倾向
墨子治术上升为帝王之术——论《墨子治要》及魏徵的墨学观
2017年
魏徵是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之一,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他主持编纂的《群书治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收入《墨子治要》,体现出魏徵择取诸子各家之长而力图融为一体的多元化思想。《墨子治要》分别从亲贤远佞、遵循法度、忧国忧民、节制有度、尊贤重能、勤政爱民、顺行道义等方面给唐代统治者提供施政参考,其节选《墨子》篇章文字的过程,实质上是有目的地重新阐释墨子的治世观,即从君王的角度将其上升至专为王治的新高度。与此同时,魏徵在朝政上对唐太宗的献策谏言主要从隋末"丧乱"到唐初"天下大治"展开,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礼仪各方面,其中于治国方略、君臣民关系、用人之道等几方面中体现出来的墨学观尤为珍贵,可见"贞观之治"中,墨学的身影不可磨灭。
金鑫
承认的几个维度——以科耶夫与福山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科耶夫与福山关于承认的思考都建立在历史终结论的基础上,他们认为"为了承认的斗争"推动人类历史走向一个普遍主义的终结。这个终结在科耶夫那里是一种调和主义的普遍均质国家,在福山那里是自由民主的发展模式。在历史终结后,普遍的承认已经实现,科耶夫曾经以为,人将像幼小动物那样出于本能地欢爱或玩耍。然而通过对日本社会的观察,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指出贵族风尚是后历史时期否定性的延续,是一种可以使人摆脱动物性归宿的形式价值,是无阶级的,同等地对所有人存在。福山在继承了科耶夫关于贵族风尚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承认区分为平等意识和优越意识,包括贵族风尚在内的形式价值就与企业家对荣誉的追求、政治家的激情一起构成了现代民主社会中优越意识的三个发疏渠道。
肖琦
关键词:激情科耶夫
西周时期的女性官员被引量:2
2017年
西周时期有些女子在当时的各级行政机构中担任职务;还有一些女子因为特殊身份,如周王和诸侯的嫔妃,也成了政令的发出和执行者。这些女子都可被视作官员。西周时期的国家是由周王国和诸侯国组成的。周王国和诸侯国里的行政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周王和诸侯亲自治理的区域;贵族的采邑;周王国和诸侯国的军队所在区域;乡、遂、奠、里、市、郑等区域。周王和诸侯亲自治理区域里的女官,可以分为三类:周王和诸侯内廷的嫔妃;周王和诸侯内廷的其他女官以及周王和诸侯外廷的女官;而贵族的采邑、周王国和诸侯国的军队所在区域和乡、遂、奠、里、市、郑基层区域里的女性行政者都是基层女官。这几类女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王进锋
关键词:西周时期女子女性官员金文《周礼》
共1,7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