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13,190 被引量:28,530H指数:49
相关作者:许结苗怀明丁帆王勇王彬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29篇期刊文章
  • 3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65篇文学
  • 1,712篇语言文字
  • 1,624篇艺术
  • 1,397篇文化科学
  • 847篇历史地理
  • 668篇哲学宗教
  • 196篇社会学
  • 158篇经济管理
  • 114篇政治法律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建筑科学
  • 11篇医药卫生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军事

主题

  • 1,780篇文学
  • 791篇小说
  • 698篇文化
  • 493篇戏剧
  • 456篇汉语
  • 418篇艺术
  • 411篇电影
  • 392篇代文
  • 345篇叙事
  • 344篇语言
  • 314篇美学
  • 278篇戏曲
  • 277篇审美
  • 247篇诗歌
  • 210篇方言
  • 207篇女性
  • 198篇学史
  • 184篇文学研究
  • 176篇文学史
  • 174篇社会

机构

  • 11,944篇南京大学
  • 71篇南京师范大学
  • 3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8篇安徽师范大学
  • 25篇南京晓庄学院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2篇江苏第二师范...
  • 21篇北京大学
  • 20篇复旦大学
  • 20篇中国传媒大学
  • 19篇扬州大学
  • 19篇伊犁师范学院
  • 17篇哈尔滨师范大...
  • 17篇合肥学院
  • 17篇山东大学
  • 17篇三江学院
  • 17篇江苏师范大学
  • 16篇苏州大学
  • 15篇西北大学
  • 14篇商务印书馆

作者

  • 160篇苗怀明
  • 159篇莫砺锋
  • 146篇许结
  • 125篇卞孝萱
  • 108篇王希杰
  • 104篇程章灿
  • 104篇包兆会
  • 102篇张光芒
  • 100篇王彬彬
  • 100篇汪正龙
  • 99篇丁帆
  • 88篇周宪
  • 84篇周安华
  • 81篇张宏生
  • 71篇胡星亮
  • 66篇解玉峰
  • 64篇李昌舒
  • 61篇俞为民
  • 57篇曹虹
  • 52篇淮茗

传媒

  • 257篇南京大学学报...
  • 172篇文艺争鸣
  • 171篇南大戏剧论丛
  • 155篇古典文献研究
  • 151篇文史知识
  • 151篇戏剧与影视评...
  • 150篇艺术百家
  • 134篇文学遗产
  • 134篇江苏社会科学
  • 126篇文献
  • 12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3篇现代语文(下...
  • 114篇文学评论
  • 113篇古籍整理研究...
  • 107篇文艺研究
  • 94篇中国韵文学刊
  • 92篇文教资料
  • 90篇古汉语研究
  • 87篇艺苑
  • 86篇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219篇2023
  • 339篇2022
  • 390篇2021
  • 451篇2020
  • 434篇2019
  • 402篇2018
  • 447篇2017
  • 472篇2016
  • 413篇2015
  • 452篇2014
  • 419篇2013
  • 476篇2012
  • 535篇2011
  • 632篇2010
  • 673篇2009
  • 694篇2008
  • 608篇2007
  • 571篇2006
  • 473篇2005
13,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持人语:开辟新园地 大家共耕耘
2005年
卞孝萱
关键词:清代书院治学特点
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文化意识
2012年
贾平凹的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那忧郁的埙音、激越的秦腔和淳厚的民风,代表着西北作为当代文化重地的高亢之音。贾平凹在《废都》中描写了知识分子在后现代社会的悲哀,他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必须在荒凉的无何有之乡孤独地前行。《怀念狼》则描写了人类生存的一种悲哀和幻灭感,而这种感觉正是通过以狼为视角的狼性思考来体验的一种人类孤独感。
牛秋实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土意识
“古今之争”及其现代启示
2004年
古今之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现代启示:总体上看,文学艺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有不平衡的一面;同时,后代的文艺总是受到前代优秀作品的影响,前代作品也是在后代作品的相对参照下来显示其意义的。文艺正是在这种古今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中不断走向前进的。
宋雄华
关键词:古今之争历史发展
试论文化的分化与两种现代性
2004年
齐美尔、韦伯和哈贝马斯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现代性中文化分化的问题。无论是齐美尔所说的主客观文化的分化,还是韦伯和哈贝马斯所归纳的三个领域的分化,都与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立息息相关,对文化分化不同角度的分析也让我们看到现代性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张力。
谭善明曾莹
关键词: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
朱琦及其散文创作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张维
关键词:桐城派散文创作
善与善的冲突:《琵琶记》的伦理世界被引量:1
2013年
《琵琶记》中的情节疏漏并非只是剧作学问题,而是高明有意识地避免将蔡家悲剧归结到牛相身上,从而由中国古典戏剧中常见的个别人物之间的善恶冲突,转向更深刻而普遍的善与善的伦理冲突。通过高明的精心设计,《琵琶记》中的伦理冲突恰好覆盖了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三种伦理关系:君臣、父子、夫妇("三纲")。相较于剧中实际展示的价值不可通约、苦难无法补偿的伦理困境,开篇所谓的"风化之旨"几近于虚饰之辞。
陈恬
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史《琵琶记》伦理冲突
说“盜”被引量:2
2014年
结合对古文字中"潮"之本字形体演变的考察,文章认为"盜"之本形"■"所从的"■"旁,是从"潮"的象形初文的一种变体演变而成的。"■"应理解为一个以"■(潮之象形初文)"为声符的形声字。
魏宜辉
关键词:古文字讹变
《清真集校注》疑义举正
2008年
<正>《清真集校注》~①是近年来词集整理工作所取得的一项可喜成就。该书在宋陈元龙注本的基础上,后出转精,对周邦彦存世词作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注释、考证,因而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以来百馀年问所出版的宋词别集笺注类著作中,孙注本应是最好的注本之一'。~②笔者在通读该注本后,也认为此誉并非虚言。当然,由于校注工作本身的繁杂性,
夏志颖
语图符号学视野下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被引量:1
2017年
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模式,主要包括反抗式、颓废式、温情式三种。具体来看,鲁迅作品主题和封面图像相互文,封面图像超出了外在的装饰功能,具有阐释文学主题的功能,并与鲁迅的精神世界相联系。鲁迅的图像观影响着鲁迅的图像叙述实践,作为文化图像的"山海经"和作为政治图像的"幻灯片"促成了鲁迅关于图像的两重认知。同时,鲁迅的图像情结和他的文学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图像构成鲁迅文学的另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对于图像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二是对于文学叙述的图像化尝试,鲁迅的文学创作通过图像艺术不断地外化和延宕。
张乃午
关键词:鲁迅文学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写作
2017年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女性理论以及中国"五四"启蒙运动的双重影响。早期来自西方的男女平权思想与先进生活方式催生出中国女性的"生存经验",同时受"五四"女性思潮的影响,女性意识第一次全面觉醒,改良和革命所造成的与传统的决裂,使女性在婚姻、家庭、社会分工等方面引发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变革,处于封建父权长久压迫下的中国妇女被唤醒,她们的社会地位与精神意识也开始发生了实际变革。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的形成与一个世纪以来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的历史演变都息息相关,是作为它们的一种表征而存在的。女性主义文学评价标准与人们关于社会的评价标准以及人的评价标准具有深层的一致性,和女性知识分子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具有深刻的相关性。可以说,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的建立与演变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百年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社会境遇、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的历史。
陶佳洁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写作
共1,19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