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5,707 被引量:20,134H指数:37
相关作者:刘琨刘雄民张敏林翠梧刘幽燕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21篇期刊文章
  • 905篇会议论文
  • 2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7篇化学工程
  • 1,530篇理学
  • 5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90篇医药卫生
  • 237篇文化科学
  • 2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66篇生物学
  • 146篇农业科学
  • 112篇电气工程
  • 96篇石油与天然气...
  • 90篇建筑科学
  • 89篇动力工程及工...
  • 87篇矿业工程
  • 86篇冶金工程
  • 85篇机械工程
  • 6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6篇天文地球
  • 3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27篇催化
  • 302篇离子
  • 251篇淀粉
  • 215篇纳米
  • 208篇色谱
  • 202篇教学
  • 167篇相色谱
  • 167篇光谱
  • 165篇机械活化
  • 164篇动力学
  • 163篇活性
  • 161篇废水
  • 159篇降解
  • 147篇催化剂
  • 140篇改性
  • 131篇木薯
  • 121篇固相
  • 117篇分子
  • 107篇荧光
  • 102篇乙烯

机构

  • 5,653篇广西大学
  • 152篇广西科技大学
  • 110篇广西民族大学
  • 107篇玉林师范学院
  • 101篇化工研究院
  • 79篇广州大学
  • 78篇广西师范学院
  • 55篇中国科学院
  • 54篇华南理工大学
  • 53篇广西工业职业...
  • 47篇广西壮族自治...
  • 37篇中国科技开发...
  • 35篇河池学院
  • 34篇广西民族学院
  • 32篇中山大学
  • 29篇南宁庞博生物...
  • 28篇桂林理工大学
  • 26篇广西中医药大...
  • 25篇广西医科大学
  • 25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662篇童张法
  • 228篇陈小鹏
  • 201篇黄祖强
  • 196篇刘雄民
  • 168篇文衍宣
  • 165篇林翠梧
  • 159篇段文贵
  • 157篇韦藤幼
  • 156篇廖丹葵
  • 146篇王琳琳
  • 119篇王立升
  • 115篇蔡卓
  • 113篇黄福川
  • 112篇廖森
  • 111篇胡华宇
  • 108篇粟海锋
  • 107篇黎铉海
  • 106篇刘幽燕
  • 104篇崔学民
  • 101篇龚琦

传媒

  • 640篇广西大学学报...
  • 141篇化工技术与开...
  • 114篇应用化工
  • 93篇大众科技
  • 91篇广西化工
  • 89篇高校化学工程...
  • 86篇精细化工
  • 68篇化工学报
  • 67篇无机盐工业
  • 65篇化工进展
  • 59篇食品科技
  • 58篇食品工业科技
  • 56篇第三届全国化...
  • 55篇化学研究与应...
  • 54篇理化检验(化...
  • 48篇广西科学
  • 45篇广西大学学报...
  • 44篇分析试验室
  • 43篇现代化工
  • 42篇林产化学与工...

年份

  • 8篇2024
  • 122篇2023
  • 122篇2022
  • 117篇2021
  • 96篇2020
  • 101篇2019
  • 169篇2018
  • 147篇2017
  • 217篇2016
  • 267篇2015
  • 256篇2014
  • 287篇2013
  • 289篇2012
  • 351篇2011
  • 381篇2010
  • 350篇2009
  • 471篇2008
  • 399篇2007
  • 389篇2006
  • 227篇2005
5,7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ans/Cis-丁烯酸二甲酯专一性环加成trans-7-氮杂降冰片烯理论研究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Trans/Cis-丁烯酸二甲酯与二甲基吡咯专一性环加成trans-7-氮杂降冰片烯的机理。我们的研究发现:TpW(NO)(PMe3)(η2-3H-2,5-dimethylpyrro...
王勉张敏王坚毅
关键词:环加成
水合肼还原亚碲酸钠一步合成波长可调的CdTe量子点被引量:3
2013年
以氯化镉和亚碲酸钠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巯基乙酸(TGA)稳定CdTe量子点(QDS)。研究反应时间、碲和镉的物质的量及巯基乙酸和镉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实验条件对CdTe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并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量子点为立方晶型,颗粒粒度分布均匀;反应时间及反应物的相对用量对量子点的发光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量子点的吸收与荧光光谱都向长波方向移动,在8 h内可获得发绿色到红色荧光的量子点;量子点的发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最高荧光量子产率为27%。
王益林马浩德刘声燕李怀美
关键词:半导体纳米晶光学性质
固相反应合成多元微肥缓溶磷酸锌铵及其表征被引量:14
2005年
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模板,以硫酸锌和磷酸铵为原料经低热固相反应合成了缓溶磷酸锌铵多元微肥,用热重/差热(TG/DTA)、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对其主要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该主要产物为微溶的磷酸锌铵。该合成方法除了得到微溶的磷酸锌铵外,还得到可溶的硫酸铵或者硫酸氢铵,这些产物均是肥料。显然,用该合成法合成磷酸锌铵微肥时,无需分离,其产物混合物就可以作为肥料用。该合成法不仅合成的工艺甚为简洁,而且生产过程没有废水、废渣的产生,无论是从工艺上,还是环保上均比液相法具有优势,是一种颇具工业应用前景的合成法。
孙雅博吴文伟吴昆廖森黄小佳张丕慧
关键词:固相反应
纳米氧化铁红颜料的室温固相合成被引量:4
2006年
以Fe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少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进行固相反应,然后用水洗去反应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烘干,即得氧化铁红的前驱体,前驱体再经热解即得氧化铁红产品。采用TG/DTA、IR、XRD和SEM对前驱体及其热解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的热解是经一步完成的,烘干后的前驱体碳酸亚铁已基本上分解成了氧化物;在550℃下热解前驱体2 h,得到了纯晶相的三方Fe2O3,其粒度约为43 nm。
吴文伟侯生益姜求宇廖森樊艳金李俊善
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室温固相反应
聚L-苏氨酸铅笔芯修饰电极对盐酸异丙嗪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法)在铅笔芯电极上成功地制备了聚L-苏氨酸修饰膜,研究了铅笔芯修饰电极上的最佳聚合条件,并对电极的表面结构进行显微表征。同时,研究了盐酸异丙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由盐酸异丙嗪在聚L-苏氨酸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和高锰酸钾在金电极上的还原组成双安培检测体系,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盐酸异丙嗪的新方法。在pH6.8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氧化峰峰电流与盐酸异丙嗪浓度在2.0×10^-6~1.5×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79,n=12),线性回归方程为,(nA)=1.97×10^7c-300,方法检出限为8.5×10^-7mol/L(S/N=3)。RSD为1.60%(n=20),进样频率为100样/h。
李利军喻来波程昊陈其锋吴峰敏朱晓勇吴健玲
关键词:修饰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法盐酸异丙嗪
荧光光度法测定花生和黄豆中的维生素B_1被引量:21
2009年
采用荧光光度法对花生和黄豆中维生素B1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样品经提取、净化后,再利用碱性铁氰化钾(K3Fe(N)6)将没有荧光的硫胺素氧化成能够发射荧光的硫色素,经正丁醇萃取后测定萃取液中硫色素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维生素B1含量的测定.具体考察了水解时间对维生素B1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铁氰化钾的用量对硫胺素氧化效果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当所取样品为2.5~3.0g时,在120Y;的温度下,样品在60min内水解完全,氧化剂碱性铁氰化钾的最佳用量为1.0mL.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7%~103%.
王益林韦月早莫利书龚琦
关键词:荧光花生黄豆维生素B1
纤维素酶水解糖化木薯秆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木薯秸秆工艺条件的优化,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木薯秸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温度为45℃,反应体系pH为4.5,酶用量为2g/L,反应时间为42h,还原糖得率最大。
李嘉薇张庭婷王双飞
关键词:预处理纤维素酶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30
1998年
聚苯胺是近年来导电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聚苯胺的几种主要合成方法及应用研究。
郑海林
关键词:聚苯胺导电聚合物导电高分子材料
MIL-53(Fe)/Bi_(2)MoO_(6)耦合过单硫酸盐降解酸性橙7
2022年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MIL-53(Fe)/Bi_(2)MoO_(6)光催化剂,通过XRD、SEM和FTIR对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在光照射条件下,研究了MIL-53(Fe)/Bi_(2)MoO_(6)耦合过单硫酸盐(PMS)降解水中酸性橙7(AO7)的效果。结果表明,当AO7初始浓度为10 mg/L、PMS浓度为1 mmol/L、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pH为7.6时,光照60 min后AO7降解率达99%。自由基淬灭实验证明,光/0.1 MIL-53(Fe)/Bi_(2)MoO_(6)/PMS体系中主要活性物种是^(1)O_(2)。本研究可为探索新型非均相催化剂协同PMS降解染料废水提供应用参考。
潘杰莫创荣许雪棠任晓芳谭顺庞瑞林
关键词:光催化酸性橙7
ZIF-8基仿生碳酸酐酶构建及对CO_(2) 高效矿化
2023年
为了提高碳酸酐酶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基于碳酸酐酶活性中心结构将碳酸酐酶中常见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原位植入ZIF-8骨架中,成功合成仿生碳酸酐酶材料ZIF-Asp、ZIF-Glu,并搭建了CO_(2)矿化装置实现了CO_(2)的连续化制备。结果表明:ZIF-Asp、ZIF-Glu的催化能力显著提高,分别是原始ZIF-8的1.38、1.27倍,所设计的CO_(2)连续矿化装置能实现CO_(2)的连续转化矿化,1 h能生成1171 mg的微米尺度碳酸钙并实现72.3%的CO_(2)转化率。
刘清刘奇潘琦李国印王睿猛宋明新李俊仪周利琴赵祯霞赵祯霞
关键词:二氧化碳氨基酸
共5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