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1,394 被引量:4,667H指数:23
相关作者:林金莺宋建华战宇何芝洲赵朝晖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7篇期刊文章
  • 28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8篇化学工程
  • 394篇理学
  • 14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8篇文化科学
  • 10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6篇电气工程
  • 61篇医药卫生
  • 5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0篇农业科学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机械工程
  • 8篇生物学
  • 7篇电子电信
  • 7篇建筑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6篇催化
  • 116篇催化剂
  • 88篇教学
  • 70篇改性
  • 64篇丙烯
  • 55篇电池
  • 52篇纳米
  • 51篇树脂
  • 50篇活性
  • 48篇表面活性
  • 47篇活性剂
  • 47篇表面活性剂
  • 46篇甲基
  • 44篇乳液
  • 44篇丙烯酸
  • 40篇水性
  • 39篇电化学
  • 39篇淀粉
  • 37篇配合物
  • 33篇教育

机构

  • 1,379篇广州大学
  • 120篇华南理工大学
  • 77篇广西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广东工业大学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暨南大学
  • 15篇教育部
  • 1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3篇中山大学
  • 11篇广州科技贸易...
  • 11篇武汉大学
  • 10篇广东轻工职业...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辽宁工业大学
  • 8篇怀化学院
  • 7篇安阳工学院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广州城市职业...

作者

  • 143篇刘自力
  • 131篇郑成
  • 108篇陈胜洲
  • 70篇尚小琴
  • 67篇林维明
  • 65篇梁红
  • 60篇陈姚
  • 56篇曾庆祝
  • 55篇邹汉波
  • 52篇陈永亨
  • 45篇苏育志
  • 44篇宋建华
  • 43篇刘晓国
  • 43篇张建华
  • 42篇韦星船
  • 42篇李树华
  • 42篇樊亚鸣
  • 41篇许家友
  • 41篇刘汝锋
  • 37篇于欣伟

传媒

  • 115篇广州大学学报...
  • 81篇广东化工
  • 45篇广州化工
  • 34篇电镀与涂饰
  • 28篇食品科技
  • 28篇工业催化
  • 26篇化工学报
  • 23篇化工进展
  • 19篇无机化学学报
  • 18篇化工新型材料
  • 18篇食品科学
  • 18篇精细化工
  • 18篇现代食品科技
  • 18篇材料研究与应...
  • 17篇高分子材料科...
  • 17篇食品研究与开...
  • 14篇化学工程师
  • 14篇第六届全国化...
  • 13篇功能材料
  • 13篇大学化学

年份

  • 37篇2023
  • 38篇2022
  • 35篇2021
  • 34篇2020
  • 50篇2019
  • 49篇2018
  • 43篇2017
  • 52篇2016
  • 66篇2015
  • 69篇2014
  • 94篇2013
  • 77篇2012
  • 113篇2011
  • 130篇2010
  • 119篇2009
  • 114篇2008
  • 93篇2007
  • 89篇2006
  • 16篇2005
  • 15篇2004
1,3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钛交联粘土在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中的应用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从钠基土合成了钛交联粘土(Ti-PILC).以交联粘土作为载体负载Cu,考察了对C3H6选择性还原(SCR)NO反应的催化活性.Cu/Ti-PILC显示了很好的低温活性.Cu的负载方法影响催化剂活性.还研究了Ti-PILC负载其他金属(Fe/Ti-PILC,Ce/Ti-PILC,Zn/Ti-PILC,Co/Ti-PILC,Ag/Ti-PILC,Ni/Ti-PIL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考察了交联过程及铜的负载对粘土结构的影响.
王琪莹董新法林维明
关键词:交联粘土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四配位硅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2007年
以SiO_2为起始反应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等摩尔比的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单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丙烯酸甲酯在甲苯溶剂中进行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支链含硅共聚物。对合成的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能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谱分析、凝胶渗透色谱等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 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了,说明共聚反应完全;共聚物的热性能较好.在357℃开始失重;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刚好界于聚丙烯酸甲酯的T_g(8℃)和苯乙烯基四配位硅的均聚物的T_8(32.8℃)之间;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2×10~4,多分散系数为1.76。通过测定共聚物在潮湿空气中(相对湿度RH=90%)放置一年后的IR谱和分子量,结果表明与新合成物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Si—O—C键接到支链上的共聚物结构很稳定。
宋建华张建华徐敏董文郭仕恒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丙烯酸甲酯
微波辅助法大规模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重结晶纯化法,提取实验中考虑了微波照射时间、加热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照射时间为20 min;加热时间为50 min;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为25.11%;纯化实验以水为结晶溶剂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果表明可有效的除去二氢杨梅素的杂质,二氢杨梅素的含量由53.75%到95.75%。
郑成兰国勇
关键词:藤茶二氢杨梅素微波提取
氨基改性淀粉GMA共聚物对Pb(II)的吸附性能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环氧开环反应,得到富含-NH2官能团的新型氨基改性淀粉(AMS),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AMS对水溶液中Pb(II)的吸附性能和吸附热力学,考察了溶液p...
谢国仁尚小琴刘汝峰胡晶刘玉珍
关键词:木薯淀粉接枝共聚
文献传递
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2004年
探讨了用电导法跟踪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的动力学行为,从而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得出在甲醇体系中反应的速率常=1.233h、t53℃=数k64℃=1.818(mol/dm3)-1·h-1、k53℃=0.4437(mol/dm3)-1·h-1,半衰期t64℃11225.051h,和该反应的活化能Ea=86.987kJ/mol。
宋建华许家瑞梁淑霞
关键词:配位硅化学动力学电导法
水性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4
2014年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1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丙烯酸酯聚氨酯(PUA)乳液。探讨了异氰酸根指数R,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用量以及中和度对PUA乳液及其漆膜性能的影响,获得了PUA乳液的最佳合成条件:R=1.3,DMPA添加量为PU质量的6%,TMP和MMA的添加量分别为PUA质量的1%和30%,中和度为90%~1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PUA乳液。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外观呈蓝色半透明状,平均粒径71.89nm,黏度为66.13mPa·s,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该乳液制备的漆膜附着力1级,硬度H,吸水率13.84%,具有较好的耐醇性。
王步华陈姚于欣伟秦中海张莹娇余子文
关键词:丙烯酸酯聚氨酯水性乳液吸水性
改性卵磷脂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胆固醇的微乳化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对大豆卵磷脂进行羟氯化改性,以此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胆固醇进行微乳化实验。采用三相图形式和电导率对微乳化体系进行跟踪检测。改性大豆卵磷脂与未改性大豆卵磷脂比较,在水中的分散性、微乳化性能明显提高,因此羟氯化改性卵磷脂可作为制备药物载体。
彭一鸣蒋笃孝宋龄瑛
关键词:大豆卵磷脂微乳化改性胆固醇
浅谈岭南饮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被引量:1
2018年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一年之中天热湿重的时间较长,如果湿与热合并侵入人体,则容易引发人体各种湿热症状。岭南先民们早就摸索出一套通过饮食祛暑除湿,获得健康体魄的食疗方法,岭南人在食疗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其厚道包容的养生态度、药膳食疗的养生方法、务实创新的养生宗旨,构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岭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江津津林金莺董蕾黄利华
关键词:岭南饮食文化养生智慧
羊血清蛋白对扁桃酸的手性识别作用
QCM手性识别的关键是构建一个对对映体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手性表面和实时在线监测的环境,在自制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流动注射分析系统(QCM-FIA)中,应用自组装羊血清蛋白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对R,S-MA进行了手性识别,再...
洪涛王秋云陈文静范军殷霞郑盛润涂鸿盛章伟光
关键词:扁桃酸手性识别
文献传递
新型N-甲基-N-(2-溴苯基)-2-取代基-2-氰基酰胺的合成
2014年
以2-溴苯胺和氰乙酸为原料,经N-烷基化、酰胺化和α-烷基化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的N-甲基-N-(2-溴苯基)-2-取代基-2-氰基酰胺类化合物(5a^5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在最佳反应条件[N-甲基-N-(2-溴苯基)-2-氰基乙酰胺(3)1.7 mmol,n(3)∶n(溴乙烷)=1∶1,DMF为溶剂,Cs2CO3为碱,于室温反应6 h]下,5a收率83%。
黄甜宋建华唐建荣陈志沂陈亿新刘天穗刘自力陈国术
关键词:烷基化
共1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