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作品数:770 被引量:1,398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向清黄显中李佑新沧南张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9篇期刊文章
  • 1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4篇哲学宗教
  • 247篇政治法律
  • 67篇历史地理
  • 48篇文化科学
  • 39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6篇军事
  • 5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54篇毛泽东
  • 180篇主义
  • 87篇社会主义
  • 85篇马克思主义
  • 68篇哲学
  • 68篇毛泽东思想
  • 53篇共产党
  • 52篇国共
  • 51篇马克思主义中...
  • 43篇中国共产党
  • 41篇文化
  • 37篇民主
  • 34篇毛泽东思想研...
  • 33篇政治
  • 32篇中国特色社会...
  • 32篇特色社会主义
  • 31篇人民
  • 27篇中共
  • 26篇群众
  • 26篇马克思主义哲...

机构

  • 750篇湘潭大学
  • 10篇中共中央党校
  • 8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共中央文献...
  • 6篇长沙理工大学
  • 6篇湖南城建职业...
  • 5篇韶山毛泽东同...
  • 4篇湖南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南人文科技...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湘潭大学出版...

作者

  • 75篇唐正芒
  • 67篇李永春
  • 55篇王向清
  • 50篇熊辉
  • 42篇李佑新
  • 38篇沧南
  • 31篇黄显中
  • 31篇王文兵
  • 28篇彭臻
  • 26篇陈龙
  • 22篇张海燕
  • 20篇周锦涛
  • 17篇李雅兴
  • 14篇徐功献
  • 13篇杨小军
  • 12篇范贤超
  • 12篇彭国甫
  • 11篇颜佳华
  • 11篇谭诗杰
  • 11篇范湘涛

传媒

  • 92篇湘潭大学学报...
  • 58篇毛泽东思想研...
  • 20篇湖南科技大学...
  • 18篇党史研究与教...
  • 17篇求索
  • 16篇毛泽东研究
  • 15篇党的文献
  • 12篇中州学刊
  • 12篇毛泽东邓小平...
  • 1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0篇湖南师范大学...
  • 9篇当代世界与社...
  • 8篇新视野
  • 8篇马克思主义与...
  • 8篇井冈山大学学...
  • 7篇中共党史研究
  • 7篇邵阳学院学报...
  • 7篇遵义师范学院...
  • 6篇思想理论教育...
  • 6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23篇2023
  • 31篇2022
  • 27篇2021
  • 36篇2020
  • 33篇2019
  • 22篇2018
  • 30篇2017
  • 38篇2016
  • 31篇2015
  • 34篇2014
  • 75篇2013
  • 47篇2012
  • 61篇2011
  • 29篇2010
  • 39篇2009
  • 67篇2008
  • 64篇2007
  • 42篇2006
  • 20篇2005
  • 1篇2004
7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性研讨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被引量:3
2006年
在人性问题的研讨中,我们看到有偏离唯物史观的倾向,诸如认为“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人性是个体人“自由自觉”地“选择”、“塑造”的结果;“人性的善恶基因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根本性能,人的一切属性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性不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自然属性是不分善恶的。人性研讨中我们必须正确坚持唯物史观。
沧南
关键词:人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双重维度
2011年
如何将中国社会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要求与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使共产主义理想能够成为引领和指导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构想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宏伟蓝图,具有现实与理想的双重维度,一方面向下直接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另一方面向上与共产主义理想保持密切联系,集中地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
王文兵荆世群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双重维度共产主义理想
从饮食观到人生观——以毛泽东日常谈话为中心的研究
2023年
毛泽东日常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内容,堪称一座思想富矿。细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谈话,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如“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辣椒是个好东西”“酸甜苦辣都要适应”“小米就是能养人”“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等。从内在逻辑分析,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直接体现。新时代,分析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深刻透视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唐正芒
关键词:毛泽东饮食观人生观
“智慧”说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007年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构成,是具有原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智慧"说是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路子前进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
王向清
关键词:转识成智
论蔡和森提出和宣传的反帝口号被引量:5
2015年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政治口号与奋斗目标并运用于国民革命运动,其中蔡和森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反帝的任务,在党内和团内宣传反帝口号,而且在《先驱》率先提出完整的"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这些反帝口号成为了中共二大制定的现阶段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的基本内容。不仅如此,蔡和森在《向导》上积极宣传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指导开展反帝运动。反帝国主义口号在当时引起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激烈反映,甚至认为是海外奇谈。经过中共的广泛宣传,反国际帝国主义迅速成为政治常识,并且成为国民革命的一面政治旗帜。
李永春黄海林
关键词:反帝国主义
毛泽东与国民党——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视角
<正>毛泽东何时加入国民党,难以考证。种种迹象表明,自西湖会议决定与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后,1922年9月初,经张继介绍和孙中山"亲自主盟",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以个人身份加入了...
刘志靖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发表时间再考被引量:5
2016年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最重要源头。该文首次发表于《新青年》6卷5号。关于该期《新青年》的出版时间也即《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首次发表时间,权威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写为1919年10月;该期《新青年》原件上显示为1919年5月;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考证为1919年9月;笔者再考证认为10月出版明显不成立,8月甚至7月出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鉴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笔者觉得,在可弄清李文准确发表时间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原始材料或文字依据发现之前,对上述四说,似仍应以《新青年》原件上显示的时间和该文实际写完的时间为依据,认定为1919年5月。
唐正芒李美玲
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理论的跨越(之二)--毛泽东对新中国国家治理的贡献被引量:3
2020年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系统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二是在国家治理制度安排与实践上的杰出贡献:创立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民主集中制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爱国统一战线体制、单一制国家制度框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族人民大团结体制、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
李捷
关键词:毛泽东新中国历史贡献
长征中的湘籍女战士
2016年
长征,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四路红军主力中,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32人,红二方面军的女战士约20余人,红四方面军女战士约2500人[1],红二十五军的女战士7人。其中,在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的两支队伍中,曾闪烁着20余位杰出湘女的身影。她们是:
唐正芒冯玲
关键词:女战士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英雄史诗湘女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发展战略探析
2013年
延安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经济、军事压力是中国共产党科技发展战略形成的外部因素。将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和抗战大业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这一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特征。历史证明这一战略是行之有效的,对中国抗日救国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张今杰林艳
关键词:抗战经济建设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