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矿产系
作品数:
47
被引量:617
H指数:15
相关作者:
杜子图
李全国
朱更新
吴建设
谷上礼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理学
矿业工程
更多>>
合作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
发表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所获资助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1篇
期刊文章
6篇
会议论文
领域
43篇
天文地球
3篇
生物学
2篇
理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文化科学
主题
7篇
地质
7篇
金矿
7篇
矿床
6篇
地球化
6篇
地球化学
6篇
岩石
6篇
金矿床
5篇
地层
5篇
盆地
5篇
层序
5篇
成矿
4篇
杂岩
4篇
花岗岩
4篇
火山
4篇
变质
3篇
地球化学特征
3篇
岩浆
3篇
韧性剪切
3篇
韧性剪切带
3篇
同位素
机构
47篇
中国地质大学
5篇
中国科学院
2篇
首都师范大学
2篇
地质矿产部
2篇
中国科学院地...
1篇
北京大学
1篇
长春地质学院
1篇
北京矿冶研究...
1篇
北京工业大学
1篇
西安工程学院
1篇
中国科学技术...
1篇
中南民族学院
1篇
昆士兰大学
1篇
中国石油勘探...
1篇
河北省地矿局
作者
3篇
杨金中
3篇
顾德林
3篇
赵玉灵
2篇
张世红
2篇
武法东
2篇
陈岳龙
2篇
刘永顺
2篇
史晓颖
2篇
张宏飞
2篇
赵志丹
2篇
陈建强
2篇
沈远超
2篇
莫宣学
2篇
白志达
2篇
李亚文
2篇
杜杨松
2篇
梅仕龙
2篇
谢鸿森
2篇
颜佳新
2篇
刘铁兵
传媒
10篇
地球科学(中...
6篇
地质科技情报
5篇
中国区域地质
2篇
黄金
2篇
地质科学
2篇
沉积学报
2篇
矿物岩石
2篇
岩石学报
1篇
岩石矿物学杂...
1篇
地质学报
1篇
地质论评
1篇
化学教学
1篇
桂林工学院学...
1篇
成都理工学院...
1篇
黄金地质
1篇
黄金科学技术
1篇
西安工程学院...
1篇
长春地质学院...
1篇
中国地质学会...
1篇
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1篇
2005
1篇
2004
2篇
2000
14篇
1999
15篇
1998
8篇
1997
3篇
1996
1篇
1995
1篇
1993
1篇
1992
共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南秦岭宁陕地区花岗岩类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深部地质信息
被引量:42
1997年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张宏飞
欧阳建平
凌文黎
陈岳龙
关键词:
花岗岩
钕
同位素组成
深部地质
试论地层学的新体系与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1999年
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应尽可能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地层的自然界线、层序界面和GSSP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年代地层界线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层序地层可以做为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补充而独立存在,构成新的三重地层分类.地层界线的优化应尽可能与层序界面相结合,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地层学理论和概念上取得的创新和突破,有可能在新的地层学体系指导下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地质演化的阶段性和自然节律.
梅仕龙
史晓颖
关键词:
层序界面
地层学
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20
1999年
通过对黔南罗甸纳水剖面和桂中来宾铁桥剖面2个斜坡相剖面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南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统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即阳新层序,及其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结合原有和最新的生物地层资料,将这2个剖面的层序地层实现了精确划分对比,从而将原有地层对比精度提高了一倍.阐明了层序与海侵海退旋回的区别与联系.将二叠纪牙形石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4个演替事件,并阐明了它们与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二叠纪牙形石分带及其全球对比表.发现栖霞亚统的氧碳同位素在下部偏轻、上部偏重。
梅仕龙
史晓颖
陈学方
孙克勤
颜佳新
关键词:
二叠系
层序地层
牙形石
全文增补中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与日本美浓地区古地磁结果对比及意义
被引量:13
1997年
在那丹哈达地区采集了中三叠世红色硅质岩样品,古地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岩样的磁性特征与日本西南美浓地区同时代硅质岩具有相似性,反映了二者是同源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依据沉积地层组合和古地磁数据,那丹哈达和日本美浓地区原为同一地体,而且三叠纪以来均存在大规模北向位移。同时,古地磁数据还表明了日本海是约在80Ma,相当于晚白垩世开始扩张的。
李朋武
张世红
申宁华
关键词:
硅质岩
古地磁
山东沂水紫苏花岗岩特征、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1999年
通过对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山东沂水地区紫苏花岗岩为变质表壳岩经深熔作用形成.其主要证据为:(1)紫苏花岗岩与变质表壳岩在空间上密切伴生,二者多为渐变过渡接触关系,且他们的片麻理协调一致;(2)在变质表壳岩中发育大量长英质或花岗质脉体,这些脉体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特征与紫苏花岗岩一致;(3)紫苏花岗岩与变质表壳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型式;(4)紫苏花岗岩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及生热元素,其原岩应为经历了深变质作用的岩石;(5)紫苏花岗岩中锆石多为圆粒状和椭球状,并发育磨蚀坑,说明其原岩主要为变沉积岩;(6)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间与紫苏花岗岩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苏尚国
顾德林
朱更新
关键词:
紫苏花岗岩
深熔作用
花岗岩
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1
1997年
从三个方面综述了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新进展:①通过研究基底滑脱带与盖层脆性断层的产状变化,认为递进变形中基底滑脱带原始产状可能是水平的,而上盘盖层中脆性正断层的产状从高角度开始变化;②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热异常和岩浆活动及由此引起的伸展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③变质核杂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区域构造背景下。
颜丹平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剥离断层
杂岩
南海海水25℃等温蒸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95年
用南海海水在25℃条件下进行等温蒸发实验,获得了海水蒸发残余液相中不断变化的氢、氧同位素比值及蒸发析出的石膏、泻利盐、光卤石等矿物结晶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比值,获得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及密度等数据。由于南海海水在化学组成及氢、氧同位素组成上都与平均大洋水非常相近,所得数据可作为研究海相盐类沉积及古海盆地卤水成因的依据.
李亚文
韩蔚田
关键词:
等温蒸发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各单元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23
1993年
阿拉善地块北缘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可以划分出以下4个一级构造单元:①不成熟岛弧性质的雅干构造带;②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古生代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③成熟岛弧性质的沙拉扎构造带;④元古代造山带,在古生代演化成拉张型过渡壳的诺尔公-狼山构造带。上述各构造单元在沉积建造、岩浆岩组合、变质作用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单元之间以断裂作为界线。
吴泰然
何国琦
关键词:
构造带
岩石组合
阿拉善地块
黄土高原现代植被花粉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
<正> 中国黄土地层的稳定同位索特征与黄土高原气候环境特征的关系前人已做过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果.耿安松等[1]指出黄土地层中碳酸盐的δ13C值越低显示生物活动越强气候越温湿,反之气候越冷干生物活动越弱则碳酸盐...
魏明建
董军社
张静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稳定同位素
气候指标
文献传递
鲁西隆起北缘帚状构造的厘定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4
1999年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构造系统。其形成及演化受控于与其相毗邻的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是沂沭断裂带在燕山晚期发生北北东向左行扭动所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杜子图
陈建强
王训练
田明中
周洪瑞
胡树庭
关键词:
帚状构造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5页
<
1
2
3
4
5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