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431 被引量:824H指数:13
相关作者:袁小华陈莲洁景晓平王育平张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8篇语言文字
  • 111篇文学
  • 65篇文化科学
  • 17篇艺术
  • 11篇哲学宗教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政治法律
  • 7篇社会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英语
  • 26篇文化
  • 26篇翻译
  • 25篇小说
  • 24篇教育
  • 19篇教学
  • 17篇文学
  • 16篇叙事
  • 16篇身份
  • 14篇话语
  • 14篇汉语
  • 13篇语言
  • 13篇高校
  • 12篇新闻
  • 10篇大学生
  • 10篇电影
  • 10篇多模态
  • 9篇身份建构
  • 9篇话语分析
  • 7篇言语行为

机构

  • 363篇南京理工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6篇东南大学
  • 4篇东京大学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 2篇宿州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加州大学
  • 2篇俄勒冈大学
  • 1篇常州信息职业...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张艺
  • 20篇景晓平
  • 19篇于雷
  • 17篇陈莲洁
  • 15篇吴志杰
  • 9篇王育平
  • 8篇陈荣明
  • 8篇胡园园
  • 8篇张楠
  • 7篇蒲显伟
  • 7篇赵雪琴
  • 7篇张权
  • 6篇严轶伦
  • 6篇韩媛媛
  • 6篇袁小华
  • 6篇许明
  • 6篇李娟
  • 5篇施经碧
  • 5篇张卫东
  • 5篇张丽萍

传媒

  • 41篇南京理工大学...
  • 21篇海外英语
  • 10篇文教资料
  • 9篇外语研究
  • 8篇国外文学
  • 8篇英语广场(学...
  • 7篇外国文学
  • 7篇当代外国文学
  • 6篇外国文学评论
  • 6篇江苏外语教学...
  • 6篇科教文汇
  • 6篇浙江外国语学...
  • 5篇新疆广播电视...
  • 5篇今古文创
  • 4篇外语与外语教...
  • 4篇日语学习与研...
  • 4篇鄱阳湖学刊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现代语言学
  • 3篇江苏高教

年份

  • 2篇2024
  • 32篇2023
  • 21篇2022
  • 19篇2021
  • 19篇2020
  • 17篇2019
  • 32篇2018
  • 28篇2017
  • 35篇2016
  • 21篇2015
  • 26篇2014
  • 19篇2013
  • 36篇2012
  • 3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4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英语教学与培训机构的效度对比研究及发展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通过问卷和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以南京几所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工作。之后将问卷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和教学效果本身的相关性数值。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结果并探讨其成因。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进教学效度的意见。
王宇陈祚瑜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变革抑或回归: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从鲍勃·迪伦凭“歌诗艺术”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2019年
鲍勃·迪伦是历史上首位词曲创作人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杰出文化人物。他的获奖在学界和艺术界激起了最激进、最广泛的评论。大家大多质疑他作为“民谣歌手”的身份是否有资格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竞争。我们认为,不是鲍勃·迪伦需要诺贝尔文学奖,而是诺贝尔文学奖需要鲍勃·迪伦。鲍勃·迪伦的文学史价值在于修复了“诗”与“歌”相互关联的传统。鲍勃·迪伦获奖,一方面反映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观念变革和边界拓宽,文学与音乐的联接再次得到世界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诺奖评审们很想通过对鲍勃·迪伦的作词给予“诗意”的评价,肯定其对美国社会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一个民谣歌手成功闯入诺贝尔文学奖的高雅殿堂,甚至使得传统“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席位因他而易位。我们在此想严肃探讨其凭借“歌诗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门类的革命抑或文学理念的回归?其艺术对诺贝尔遗嘱中规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回应,是“媒体诗人”的开创抑或传统文学的挽救?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来,在中美文化、文学交融与合流发展的语境中,通过研究“外国迪伦学”的发展动态建立“中国歌诗学”。
张艺
关键词: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论小说《鼠疫》中的英雄观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作为集中讨论荒诞的第一人,加缪在涉及死亡与拯救主题的小说《鼠疫》中,为人们展示了荒诞境遇下的集体反抗行为,并暗示了一种超越荒诞的最佳英雄主义。这种英雄观诞生于荒诞,表现为行动,诠释在当代。它区别于遥不可及的时代偶像,以"二加二等于四"的真理呈现出最质朴的英雄面貌:"面对现实,热爱生活,积极行动"。
胡园园
关键词:《鼠疫》荒诞英雄主义
行走在“存在”阴影下的普罗米修斯:加缪与存在主义
2018年
作为二十世纪法国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阿尔贝·加缪的作品曾为战后一代人指引精神方向。其荒诞和反抗思想与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思想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从加缪是否是存在主义者的发问出发,以其作品中的西西弗和普罗米修斯形象为代表,从存在与本质的关联中理清其对存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此引向对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讨论。
胡园园
关键词:加缪荒诞反抗
“自我意识”: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读谭恩美《喜福会》被引量:2
2012年
长篇小说《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于上世纪末出版后即获得很大成功并很快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评论者角度各异,观点不一。本文以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为依托,吸取心理学人格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分析在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母女两代人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上,自我意识由缺失到觉醒,迷失到重拾的过程,侧重探讨了自我意识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江蕙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自我意识
在华外籍儿童汉语学习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2012年
探究外籍儿童汉语学习的内涵、影响其汉语学习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对所获取的数据的统计分析,描述和分析外籍儿童汉语学习现状以及辨识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改进外籍儿童的汉语学习的可行性建议。
杨月
关键词:汉语学习影响因素
群像叙事电影的语篇关联性建构机制——以《高斯福庄园》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关联理论认为,语篇的连贯衔接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传递了言语表达的明示意义和隐含意义,以及来自语篇内语境和语篇外语境的意义。对于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群像叙事电影而言,话语信息、非语言信息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都是不可或缺的意义要素。本文借助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语篇衔接机制,对该电影重新梳理,从语篇外语境联接、人物关系联接、言语联接、非语言联接四个方面探索《高斯福庄园》的语篇关联性建构机制。
陈莲洁
关键词:语篇衔接
“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情感”的再现与认知——从洛特曼电影符号学视角走进桑塔格导演电影《应许之地》被引量:4
2017年
国内学界对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缺少从其理论跨文化旅行的主体间性的"对话"角度深入发掘其思想遗产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我们发现,美国作家桑塔格在跨国艺术交往的活动中间接"遇见"一代符号学大师洛特曼,虽然她没有在电影批评散文的写作中引介和评述他的理论,但在其投笔从影的电影艺术实践中,她有意识或无意识展开对洛特曼的回应及对洛特曼电影语言观和电影艺术本文观的修正与发展。本文从"电影语言"、"电影眼睛"、"电影叙事"和"电影艺术本文"等电影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揭示纪录片《应许之地》如何体现桑塔格的电影批评思想与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的相通之处,指出,桑塔格对洛特曼电影符号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三方面:一、提升洛特曼的电影艺术本文的多语性为其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的"散文电影";二、促发电影符号学理论革新向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纵深转向;三、补充结构主义电影符号学思想的抒情维度。
张艺
关键词:洛特曼电影符号学桑塔格
A Study of the Film Ca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eer Theory
2018年
This thesis aims to dissecting the film Ca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eer theory and displays how the film indicates con-cepts about queer theory. It illustrates how the film challenges heterosexual hegemony by Carol and Therese's relationship withtheir husband and boyfriend, questions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by Carol's husband and herself, and pursue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y Carol and Therese's happy ending.
高楚君
关键词:英语
定量数据分析效应值研究综述被引量:10
2014年
近20年来,国外对定量数据分析效应值的研究日趋丰富。总结这一阶段国内外效应值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效应值研究意义、效应值分类、计算方法和解释标准、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研究现状、国内效应值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效应值研究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并提出改善效应值研究现状的建议。
蒲显伟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