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975 被引量:2,898H指数:21
相关作者:范祥涛石云龙姜礼福朱波徐以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6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8篇语言文字
  • 257篇文学
  • 139篇文化科学
  • 30篇经济管理
  • 22篇政治法律
  • 13篇哲学宗教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历史地理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艺术
  • 4篇社会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9篇英语
  • 122篇翻译
  • 101篇教学
  • 78篇语言
  • 58篇文化
  • 56篇大学英语
  • 51篇英译
  • 38篇小说
  • 34篇教育
  • 31篇隐喻
  • 27篇英语教学
  • 27篇外语
  • 26篇课堂
  • 24篇语言学
  • 24篇文学
  • 23篇课程
  • 22篇叙事
  • 21篇跨文化
  • 21篇话语
  • 18篇交际

机构

  • 88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9篇南京大学
  • 1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1篇上海外国语大...
  • 6篇阜阳师范学院
  • 6篇湘潭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常州工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化工职业...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东京大学
  • 2篇淮南师范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工业职业...
  • 2篇宿迁学院

作者

  • 56篇石云龙
  • 43篇姜礼福
  • 41篇范祥涛
  • 25篇窦硕华
  • 24篇朱波
  • 22篇沈骑
  • 21篇刘长江
  • 20篇俞建梁
  • 19篇徐以中
  • 18篇何江胜
  • 17篇王秀文
  • 16篇张立新
  • 15篇陈洁
  • 14篇王素敏
  • 14篇袁建军
  • 13篇唐承贤
  • 12篇梁砾文
  • 12篇陈向俊
  • 12篇汪清
  • 12篇刘宇红

传媒

  • 61篇南京航空航天...
  • 55篇海外英语
  • 46篇江苏外语教学...
  • 22篇江苏教育学院...
  • 17篇当代外国文学
  • 16篇外语研究
  • 15篇教育与职业
  • 13篇绥化学院学报
  • 13篇西安外国语大...
  • 1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1篇文教资料
  • 10篇外语与外语教...
  • 10篇英语广场(学...
  • 10篇江苏第二师范...
  • 9篇中国科技术语
  • 9篇科技信息
  • 8篇外语教学
  • 8篇山东外语教学
  • 8篇郑州航空工业...
  • 7篇教育评论

年份

  • 29篇2023
  • 34篇2022
  • 39篇2021
  • 35篇2020
  • 43篇2019
  • 45篇2018
  • 45篇2017
  • 65篇2016
  • 46篇2015
  • 53篇2014
  • 42篇2013
  • 48篇2012
  • 50篇2011
  • 65篇2010
  • 63篇2009
  • 74篇2008
  • 41篇2007
  • 33篇2006
  • 18篇2005
  • 3篇2004
9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义协商中的语言输出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基于语言输出在意义协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了国内高校英语学习环境中不同英语水平配对在意义协商中的语言输出状况。32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组成水平类似组(8组配对)和水平差异组(8组配对)。受试按要求进行了图画信息差口语活动,口语任务完成过程被如实录音和文字转录。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的修正输出数量相对较少;英语水平配对形式对修正输出数量没有影响,对其他输出形式的数量则影响显著。(2)在意义协商中,学生多因语义障碍进行修正输出;但水平配对形式对语义、语音、词形和句法四种修正输出形式均无影响。
汪清
关键词:意义协商
高校外籍教师教学问题与对策
2021年
基于江苏省27所高校3400名外语院系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学生对外籍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满意但又有不满成分。为此,要合理安排课程,严格落实教学计划,规范教材使用,充分引导外籍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在中国教师的协助下,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窦硕华
关键词:外籍教师教学问题实证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喜福会》中的变异及其缘由被引量:1
2012年
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中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风水、五行等,这些中国元素也是西方读者关注的"充满神话性的原始色彩元素"。那么,书中描述的中国文化究竟是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结合中国经典古籍,探求这些传统文化的最初本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喜福会》中的变异,然后从历史主义研究、接受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出发,寻找出文化变异的根由。
林瑞韬石云龙
关键词:《喜福会》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全域整合交际模式研究
2017年
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关注人际交往中的面子和权势,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交际模式。文章从该理论的内容入手,为交际者提出了旨在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全域整合交际模式,并针对内容的五个域方面,为交际者逆向提供了该模式的实现形式,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式使用时应考虑的要点以及该模式运用的社会、心理因素。
杨雯刘长江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交际模式
副词「別に」的用法变化与意义功能转换
2016年
日语的「別に」属于肯定否定同形副词。本稿从共时的维度,着眼于副词「別に」所涉及的意义要素(包括关联对象和发话人的立场、视线以及所采取的操作等)的变化,探讨了在「別に」的用法由肯定向否定转换的过程中其语法功能由命题性向主观性转变的途径。在肯定用法中,关联对象是有主次之分的两个事物,发话人站在主方的立场,对处于次方的事物进行操作。关联对象间是否存在矛盾或对立影响到意义功能的解释。这里的「別に」作用于谓语,发挥着命题性的功能。在否定用法中,关联对象是两个相对的命题。发话人站在事实或结果的立场对关联命题进行取舍的操作。「別に」位于复句的前句还是后句影响到意义功能的解释。这里的「別に」作用于句子,发挥着主观性的功能。
葛金龙
关键词:用法立场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歇后语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转喻不管在歇后语的直义的认知还是歇后语形式的建构都起着重要作用,而隐喻则对形成歇后语的常规意义的图式起着关键的认知作用。歇后语经过转喻和隐喻而获得常规意义,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果关系的整合是社会习俗的主要理据。歇后语的常规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经过概念整合产生新的突生意义,这又是一个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俞建梁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歇后语因果关系概念合成理论
伦理环境与心灵的孤独——论《乔治的母亲》中乔治的堕落被引量:1
2013年
斯蒂芬·克莱恩《乔治的母亲》是一部以城市贫民窟为背景,反映时代伦理道德问题的优秀作品。主人公乔治由诚实的劳动者堕落为街头无赖,源于城市土壤中虚伪的宗教、功利的物质主义和暴力背后的道德虚无主义形成的恶劣伦理环境,以及主体在社会变革中迷失产生的孤独感。克莱恩通过表现主人公的不幸命运,表达了他对19世纪末转型时期社会伦理失序和精神危机的忧虑及其伦理思考。
陈向俊
关键词:斯蒂芬·克莱恩伦理环境孤独堕落
权力交锋与性别话语的空间表征——欧茨《白猫》中两性关系的空间解读
2019年
在《白猫》中,欧茨以主人公缪尔和艾丽萨所处的住宅空间、建构的婚姻空间和构思的臆想空间为表征,探讨空间场域中两性关系的呈现方式与伦理。“压迫/反抗”关系在住宅空间中得以具象呈现,婚姻空间的解构与重构背后实际上是两性围绕“独立”展开的权力交锋与性别诉求,臆想空间的动荡破碎则在强调沟通、关怀与联结在婚姻伦理中的重要地位。作品最终以开放的“第三空间”作结,表达了欧茨对两性关系相互依存、和谐共舞的展望。
葛悠然
关键词: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两性关系权力话语
近代以来中日文字改革运动回顾被引量:3
2008年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同时经历了文字改革的历程,但各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中国经历的文字改革思潮最终为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推行做了一个铺垫;日本的文字改革之风也为简化字的出台和汉字范围的限定起了推动作用。汉字改革的实践结果同时也证明:汉字深深根植于两国文化土壤中,不可偏废。了解两国文字改革的运动轨迹及其实现途径,对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评价汉字的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文字改革的警示,中国亦可引以为戒。
窦硕华杜言利
关键词:文字改革汉字文化传统
论范畴的不确定性——范畴本质的后现代研究之二被引量:8
2010年
认知就是范畴化。范畴是通过对事物的简化达到的对客观事物复杂性的阐释和概括。文章认为范畴的本质除具有确定性外,还具有不确定性。范畴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范畴,克服确定性思维的片面性,以真实地反映世界的无序性、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等方面的另一本真状态。在后现代语境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原型范畴理论所蕴涵的范畴的不确定性,结合经典范畴理论的合理因子,重塑包含差异性、多元性、历史性等属性的范畴本质。
俞建梁孙晓霞
关键词:不确定性认知语义学语言哲学
共8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