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8 被引量:1,079H指数:23
相关作者:张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7篇柔鱼
  • 26篇渔业
  • 22篇金枪鱼
  • 20篇耳石
  • 19篇阿根廷滑柔鱼
  • 16篇西南大西洋
  • 15篇茎柔鱼
  • 12篇生物学
  • 11篇渔场
  • 11篇种群
  • 10篇鲐鱼
  • 9篇外海
  • 9篇围网
  • 9篇CPUE
  • 8篇生物学特性
  • 7篇渔业资源
  • 7篇磷虾
  • 7篇南极磷虾
  • 7篇角质
  • 6篇鱼类

机构

  • 168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 1篇启东市海洋与...
  • 1篇江西省基础地...

作者

  • 93篇陈新军
  • 39篇刘必林
  • 33篇许柳雄
  • 30篇陆化杰
  • 26篇朱国平
  • 24篇钱卫国
  • 18篇李纲
  • 18篇田思泉
  • 11篇曹杰
  • 11篇马金
  • 9篇许强华
  • 9篇周应祺
  • 8篇李建华
  • 8篇官文江
  • 7篇方舟
  • 7篇李思亮
  • 7篇宋利明
  • 7篇戴小杰
  • 6篇贾涛
  • 5篇黄洪亮

传媒

  • 42篇上海海洋大学...
  • 30篇水产学报
  • 11篇海洋渔业
  • 7篇大连水产学院...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2011年中...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28篇2012
  • 37篇2011
  • 32篇2010
  • 40篇2009
  • 8篇2008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船队作业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被引量:8
2010年
鲐鱼是我国近海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船队主要捕捞种类。如何兼顾两种渔业的利益,并从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渔获统计等数据,在理论上模拟了50年内(1948年-2048年)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捕捞船队的动态变化,探讨5种方案下各渔业捕捞努力量、鲐鱼资源量、产量及利润,以及与其对应的总利润及总产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所有方案下,资源量在前10年(1998年-2008年)中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随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在基准方案下,群众围网船队在捕捞努力量、产量及利润方面占优。其余方案中,大型围网船队最终在捕捞努力量和产量占优,但其利润接近于0。结合累计产量和利润,方案c(降低大型围网成本)由于兼顾了大型围网的经济效益及群众围网的社会效益,可认为是目前适合东黄海鲐鱼长期的管理方式。
张广文陈新军李思亮李纲
关键词:鲐鱼
桁拖网渔具分隔网片对虾类的分隔效率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分隔网片将桁拖网渔具网囊分为上下2层(虾囊和鱼囊)以实现虾类和鱼类渔获分离,对于改善桁拖网渔具作业性能、提高目标种类渔获质量以及实现选择性捕捞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分析不同网目尺寸(60mm、75mm和90mm)分隔网片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分隔效率,在吕泗渔场开展了2个航次的海上生产实验。利用分隔装置性能分析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的渔获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虾类接触分隔网片的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虾类个体50%接触概率体长约为40mm,表明大多数进入网具的虾类都能接触分隔网片。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增大,50%选择体长也逐渐增大。因此,分隔网片的分隔效率随之提高。鱼囊和虾囊的网目尺寸相同,但结构有所差异。比较在不同网囊尺寸选择性假设条件下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后发现,鱼囊和虾囊具有相同选择性的假设更为合理;通过比较发现,分隔网片对虾类的尺寸选择性与相同网目尺寸的网囊选择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还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张健孙满昌彭永章叶旭昌钱卫国
关键词:桁拖网哈氏仿对虾
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大眼金枪鱼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2
2011年
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项目于2006年2—11月在东太平洋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seus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个体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大个体大眼金枪鱼的高,叉长小于140 cm的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4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小,5—11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月大眼金枪鱼的空胃率相对较高,5—11月大眼金枪鱼空胃率均低于15%;200~350 m水层中大眼金枪鱼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各月份(χ2=227.95,P<0.0001)和不同叉长组(χ2=364.61,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水层(χ2=178.50,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朱国平刘维戴小杰许柳雄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摄食强度东太平洋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和水温结构的关系被引量:25
2009年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渔捞记录、表温(SST)和5~180m垂直水温等资料,用3种方法计算SST的水平梯度(Dmax,Dsquare和Dmean),用ArcGIS9.0和Sufer8.0软件分析绘制单船平均日产量(CPUE)和SST、SST水平梯度关系的分布图、水温垂直结构分布图,分析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中心渔场分布在80~85°W、10~17°S,SST为18~28℃,产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6—8月为全年最高产时期,其中心渔场分布在81~83°W、12~13°S,相应的SST为18~23℃。SST水平梯度与渔场分布关系密切,水平梯度Dsquare和产量的拟合度为最优(P〈0.001),中心渔场相应的Dsquare为0.6~1.7℃。水温垂直结构分析认为,6-8月通常在81°W、12~13°S附近形成上升流中心,中心渔场基本位于上升流冷水团边缘81°30′~02°30′W。研究认为,该渔场因上升流而形成,主要分布在上升流引起冷水与外洋暖水的交汇区,与SST、SST水平结构、水温垂直结构关系极为密切。
胡振明陈新军周应祺
关键词:茎柔鱼渔场分布秘鲁外海
基于水温垂直结构的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模型构建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1998-2004年8~10月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柔鱼生产数据,结合对柔鱼渔场与各水层水温的分析,以作业次数为基础建立各水层水温的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采用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对1998—2004年8~10月的HSI值与实际作业次数、产量和单船日产量(CPUE)作比较。结果表明,8~10月,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重分别占83.4%和80.9%,CPUE均2.1t/d以上;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重分别占73.5%和69.6%,CPUE均2.3t/d以上。2种模型比较认为,AMM模型稍优于GMM模型。同时,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水温资料对HSI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水温垂直结构的栖息地指数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中心渔场和潜在渔场。
陈新军陈峰高峰雷林
关键词:柔鱼
头足类精子超微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精子作为物种生殖生物学、受精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生及超微结构具有属种特异性,是系统分类、亲缘关系和生殖进化的重要依据。头足类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精子发生主要经历顶体的演变、精核的建成、核后端线粒体的系统演变等过程,不同属种的成熟精子超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八腕目属种精子顶体呈螺旋状钻头形,精核为直核,线粒体于尾部形成线粒体鞘;乌贼目属种精子顶体呈圆屋顶形或圆锥形,精核稍弯,线粒体裹于线粒体距中;幽灵蛸目的幽灵蛸和旋壳乌贼目的旋壳乌贼精核均为直核,线粒体围绕鞭毛形成线粒体袖套,前者顶体球形,后者顶体圆锥形。其中,线粒体距、线粒体袖套、线粒体鞘等头足类精子的线粒体系统变化,是精子对受精环境的适应,也是头足类不同属种生殖进化的演化产物。
林东明陈新军陈勇
关键词:头足类精子超微结构
鱼类行为录像的畸变评估及数据提取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选取9个控制点,计算12个畸变评估系数,对拍摄的鱼类行为录像进行了畸变评估;并采用两种方法,即透视原理方法和作者设计的特殊设备提取的方法,提取录像中鱼体准确的空间三维位置坐标。研究结果表明:(1)在其他拍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拍摄距离越远所产生的横纵畸变量越小,在拍摄距离为5 m的情况下录像所产生的畸变量基本上不影响两种数据信息提取的结果。(2)按透视原理所提取鱼个体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准确度较差,只有当鱼体完全平行于水族箱前缸面时,其结果比较准确,然而该种方法的优点是不会丢失缸体内所有鱼个体的信息。(3)使用专门设备A时,因镜面映照范围小于缸底,而造成贴近缸壁的鱼体的三维数据信息丢失,但此种方法所提取的空间三维坐标相对上一方法在计算上要简单,所需的已知参数少,而且容易得到,所获的空间位置准确。
柳玲飞周应祺钱卫国赵媛
中西太平洋鲣卵巢发育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采集的140个卵巢样本,利用组织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鲣卵巢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鲣卵巢、卵细胞的发育阶段。结果表明:(1)组织学上,鲣的卵细胞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相,与之对应的,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2)鲣属于不同步产卵类型,卵巢内会同时出现不同时相的卵细胞。(3)传统鉴定方法用于鲣卵巢发育状况时,存在不足之处,与组织学分析的结果差别较大,尤其是Ⅵ期的差别最大。(4)调查海域的鲣至少有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高峰期是11月底(12月初),另一个高峰期是12月底(1月初)。
宫领芳许柳雄管卫兵朱国平李莹春
关键词:卵巢中西太平洋
南极半岛周边南极大磷虾群体体长组成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俗指南极磷虾,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生物资源[1],在南大洋一半以上海域均有分布[2],尤以南极半岛海域最为密集[3,4]。其个体较大,最大体长可达60 mm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磷虾种。
夏辉许柳雄朱国平黄洪亮冯春雷孙坚强吴强
关键词:南极磷虾南大洋体长组成秩和检验
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性及其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7
2008年
根据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及2005年9月至12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利用两因子列联表及单因子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月份和体长的变化、摄食强度及食物组成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帆蜥、鲣、鳞鲍、沙丁鱼、鲐鱼、虾、蟹、鱿鱼、章鱼、竹荚鱼及未辨认甲壳类等饵料类群,其中主要食物为鱿鱼、鲐鱼以及蟹。大部分月份黄鳍金枪鱼摄食率相对较高,基本上维持在70%以上;除2月和6月外,其余月份黄鳍金枪鱼饵料种类数更替率均低于50%。各叉长细黄鳍金枪鱼摄食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当叉长在106~155cm之间,饵料种类数更替率低于40%。黄鳍金枪鱼摄食强度各月差异显著,但各叉长组摄食强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月饱满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随月份和叉长有明显变化。鱿鱼、鲐鱼和蟹基本上为不同叉长组黄鳍金枪鱼所摄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各月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波动较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上维持在0.80~1.00之间,但各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各叉长组食物组成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较大,但在106145cm期间相对保持稳定,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波动较大。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各月和各叉长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朱国平许柳雄周应祺宋利明
关键词: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食性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