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6 被引量:350H指数:11
相关作者:罗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情绪
  • 3篇信息加工
  • 3篇知觉
  • 3篇智力
  • 3篇神经机制
  • 3篇创造力
  • 2篇信息加工速度
  • 2篇抑郁个体
  • 2篇正性
  • 2篇知觉组织
  • 2篇智力测验
  • 2篇智商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情绪调节
  • 2篇自我
  • 2篇自我图式
  • 2篇相关电位
  • 2篇检测时
  • 2篇负性

机构

  • 26篇首都师范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施建农
  • 3篇吴艳红
  • 3篇刘正奎
  • 3篇罗劲
  • 2篇刘盼
  • 2篇黄敏儿
  • 2篇谢宁
  • 2篇刘兴华
  • 2篇邹枝玲
  • 2篇乌云高娃
  • 1篇唐晓晨
  • 1篇庞娇艳
  • 1篇程黎
  • 1篇蒋毅
  • 1篇张剑
  • 1篇钱铭怡
  • 1篇韩茹
  • 1篇方平
  • 1篇毛利华
  • 1篇周丹

传媒

  • 10篇心理学报
  • 4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第十届全国心...
  • 1篇第六届心理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思和分心对负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影响被引量:34
2007年
探讨在诱发了抑郁、焦虑、悲伤等负性情绪后,沉思和分心对正常成人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和自传体记忆的作用。64名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用故事和电影短片分别诱发了负性和中性(控制组)两种情绪状态。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分心和沉思的反应任务。测量四组被试的情绪主观报告、生理变化以及多种形式和性质的自传体记忆。结果表明(1)沉思和分心对这些负情绪的调节作用不显著;(2)沉思引起更多的负性记忆,正性复合指数更小,自传体记忆的具体性更弱。结论沉思导致更多负性记忆,维持了概括性记忆,更有可能加重已经激活的负情绪。
崔丽弦黄敏儿
关键词:沉思分心自传体记忆
儿童视听觉通道现实监控的发展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视觉图片和动画,听觉声音和词语任务,分别要求5岁(平均年龄66.5个月)、7岁(平均年龄80.8个月)和9岁(平均年龄117.2个月)共233名儿童在知觉和想象材料中作出来源判断,比较现实监控任务中视听觉通道之间和通道内部的发展差异。结果发现,在通道内部,不同实验材料对现实监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视觉通道内部较小年龄儿童对图片的现实监控好于动画,较大年龄儿童对动画的现实监控好于图片;在听觉通道内部儿童对声音的现实监控好于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记忆现实监控的通道差异从视觉的图片刺激优势到图片和动画优势,到视觉刺激和声音对词的优势。文章还讨论了这些发展差异的可能原因,对我们理解个体记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苏彦捷郭晓娟
关键词: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对疾病的认知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三个研究分别探查了教育条件不同的两组学前儿童能否以疾病这一生命现象为指标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他们是否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康复不受心理意图控制;以及他们对疾病原因的认识。结果显示,3、4、5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他们能够认识疾病不受意图控制。其对疾病原因的解释既不用意图也不用道德准则,而主要是从行为水平,表现出“朴素生物学”的认知,但其认知与成人的认知和科学的生物学概念有明显差距。教育条件影响儿童的疾病认知成绩。
朱莉琪刘光仪
关键词:疾病学前儿童
利用情绪相生相克原理实现情绪调节
罗劲
外倾和神经质对情绪的影响被引量:57
2003年
采用心理生理实验法和问卷法检验人格特质对情绪的影响。结果 :高外倾的正情绪增强型调节多 ,正情绪也多 ;高神经质的负情绪增强型调节多 ,负情绪也多。厌恶情绪过程中 ,外倾的R -R间期增加大 ,躯体活动变化弱 ,快乐增加大 ,兴趣增加少 ;神经质的FT增加大 ,恐惧增强多。调节过程中 ,高外倾的FT增加大 ;神经质的FT增加弱 ,表情行为强度增强大。结论 :外倾和神经质对厌恶情绪及其调节过程的情绪成分变化起复杂作用 ,配合其调节方式习惯 。
黄敏儿郭德俊
关键词:外倾神经质情绪人格特质调节方式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被引量:70
2005年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Hsueh Yeh
关键词:社会喜好社交自我知觉孤独感中介作用
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被引量:13
2003年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 2 5名 (平均年龄分别为 6岁 10个月和 6岁 11个月 )为被试 ,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 ,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1)超常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儿童 ,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 ,或正确率更高。 (2 )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 ,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 ,超常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 ,在图形匹配任务中 ,任务难度越大 ,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 ,超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 (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超常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 ,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 ,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 ;但在正确率上 ,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 ,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 ,而超常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即任务难度间的差异不显著。
邹枝玲施建农恽梅方平
关键词:超常儿童信息加工速度反应时
抑郁个体负性自我图式的神经机制
抑郁个体常伴有自信心缺乏或低自尊,以及存在不合情理的自责现象。同样地,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加工也存在对负性刺激加工增强以及对正性刺激加工减弱的偏向。以往研究显示,正常个体通常具有一种正性自我偏向,根据抑郁的认知理论,抑郁...
乌云高娃席思思吴琼邹鑫吴艳红
音乐特长儿童的智力结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被引量:6
2003年
作者对音乐特长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音乐特长儿童在智力和智力结构上的特点 ,并考察了这种特点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音乐特长儿童的总体智力位于中等智力水平。他们的智力结构表现为 ,词汇、常识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他们学业成绩与普通学生相比 ,语文、英语成绩要明显在优于普通生 ,而数学成绩则与普通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 。
刘正奎邹枝玲施建农
关键词:智力结构学业成绩智商
利用情绪相生相克原理实现情绪调节
<正>尽管包括认知重评等在内的情绪的认知调控策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这种策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额叶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实施认知调控策略时遭遇应激则应激会阻碍额叶的功能,从而使情绪...
罗劲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