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8 被引量:1,279H指数:20
相关作者:赵耕毛李洪燕刘冉王亚刘国红更多>>
相关机构: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38篇生物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胁迫
  • 27篇幼苗
  • 21篇菊芋
  • 20篇盐胁迫
  • 16篇叶绿
  • 14篇叶绿素
  • 12篇叶绿素荧光
  • 11篇油菜
  • 11篇幼苗生长
  • 11篇苗生长
  • 11篇NACL胁迫
  • 9篇耐盐
  • 9篇光合作用
  • 8篇光合特性
  • 7篇砷酸盐
  • 6篇荧光参数
  • 6篇生物碱
  • 5篇盐碱
  • 5篇叶绿素荧光参...
  • 5篇油菜素内酯

机构

  • 137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淮海工学院
  • 9篇浙江省海洋水...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江苏沿海地区...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3篇温州大学
  • 3篇浙江省近岸水...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菏泽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管理...
  • 2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温州科技职业...

作者

  • 76篇刘兆普
  • 46篇郑青松
  • 34篇隆小华
  • 18篇刘玲
  • 18篇赵耕毛
  • 17篇葛滢
  • 16篇王长海
  • 13篇张春华
  • 10篇郑春芳
  • 8篇李洪燕
  • 7篇姜超强
  • 7篇刘伟成
  • 7篇姚瑶
  • 7篇刘冉
  • 7篇秦松
  • 6篇刘国红
  • 5篇汪辉
  • 5篇刘冲
  • 5篇蒋和平
  • 5篇王亚

传媒

  • 13篇生态学杂志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草业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土壤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生物学杂志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17篇2013
  • 16篇2012
  • 23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其鉴定被引量:21
2010年
从山东黄岛边某富营养化池塘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溶藻作用的菌株(J1),研究了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以及细菌培养基、菌株与铜绿微囊藻不同生长阶段等因素对溶藻效果的影响,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入藻液,培养基与藻液的投放体积比为6%时,9d内对藻的生长无影响.将初始浓度为6×107cfu/mL的菌液加入藻液,共培养第9d,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87%以上.对数期的J1细菌具有较好的溶藻效果,作用于稳定期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组,藻的去除率较低.J1通过分泌溶藻物质的间接作用方式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且溶藻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根据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1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
晋利刘兆普赵耕毛汪辉陈雷
关键词:溶藻细菌铜绿微囊藻溶藻作用RDNA芽胞杆菌
带菌盐藻对不同形态砷的富集和转化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自然环境中藻和菌多是共生的,藻菌共生体对污染环境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方法从带菌盐藻中分离鉴定出1株芽胞杆菌(Bacillussolisalsi),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胁迫13d后,带菌盐藻对砷的吸收、吸附、转化情况以及培养液中的砷含量及其形态.结果表明,无菌盐藻对砷的耐性较强,在250μmol·L-1和500μmol·L-1 As(Ⅲ)胁迫下,砷含量分别为3.78g·kg-1和4.56g·kg1-,但是培养液中的砷含量仅下降7.9%-8.3%,Bacillussolisalsi单独除砷的能力也不强(去除率为6.1%-19.9%).盐藻及其共生菌协同除砷的能力较强,25-100μmol·L。As(Ⅲ)处理下能吸收0.99-2.79g·kg-1的砷,25-500μmol·L-1As(Ⅴ)处理下能吸收1.22-3.46g·kg-1的砷.25-100μmol·L-1As(Ⅲ)和As(V)胁迫下砷去除率均在54.3%以上.带菌盐藻可以通过As(Ⅲ)氧化、As(Ⅴ)还原、As(Ⅲ)甲墓化和排出胞外等涂释隆低砷的毒害.
王亚张春华王淑申连玉葛滢
关键词:盐藻芽胞杆菌砷形态
硫对海洋小球藻铜胁迫的影响研究
2013年
硫是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的必需元素,影响着小球藻的生长代谢,也是其抗重金属胁迫机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为了研究供硫对小球藻铜胁迫效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以海洋小球藻为目标,研究设置了正常供硫且无铜胁迫、正常供硫与缺硫条件下铜胁迫(铜浓度1.5mg.L-1)3个处理。结果表明,缺硫导致铜胁迫程度增强,小球藻生长受抑制程度比供硫胁迫组更大,而小球藻对铜的吸收更少。供硫处理组分泌的可溶性有机质显著高于缺硫处理组,培养液pH值下降程度低于缺硫处理组,说明供硫能够促进小球藻分泌有机质、合成含硫化合物,达到缓解铜胁迫的目的。
吴泽嬴张雪葛滢
关键词:小球藻胁迫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长春花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法,研究了50mmol·L-1NaCl胁迫下5个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重和干重均在S2(50mmol·L-1NaCl+0.1mmol·L-1SNP)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S0(50mmol·L-1NaCl)显著增加18.8%和13.9%。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与生物量相似,均在S2处理下含量最高,但它们均与S0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b变化较为复杂。(2)0.1mmol·L-1SNP缓解盐胁迫对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效果最好,显著提高50mmol·L-1NaCl胁迫下长春花幼苗叶片的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降低了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综上所述,0.1mmol·L-1SNP能够通过降低盐胁迫对叶绿素的降解和对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对50mmol·L-1NaCl的抗逆性。
胡凡波刘玲隆小华刘兆普
关键词:一氧化氮盐胁迫叶绿素荧光
石油降解菌X-1所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X-1(芽孢杆菌),进行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和鉴定,并对其产剂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X-1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浅黄色粉末状物质。通过硅胶板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判定表面活性剂为脂肽、脂蛋白类物质。菌株X-1产生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2℃,pH 7.0,盐度2 g/L NaCl,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张娜隆小华刘兆普牛丹丹姚瑶王博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生物表面活性剂薄层层析红外光谱
2种盐土改良剂对苏北滨海盐碱土壤盐分及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种新研制的盐碱土壤调理剂和牛粪对苏北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改良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盐分,0-15cm改良效果优于20cm。(2)从单因素试验来看,新研制的盐土改良剂A2的改良效果最好,7-11月份土壤表层脱盐率分别为53.28%,47.02%,49.07%,47.76%,改良效果持久稳定。牛粪比这种新型改良剂的效果好,B2、B3的改良效果相当,7—10月份土壤表层的脱盐率范围为49.20%~62.35%。(3)2种改良剂交互作用下,最优化处理组合为A283,7—11月份土壤表层的脱盐率分别为63.70%,64.88%,49.38%,41.52%。(4)单施和混施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作物株高和茎粗。(5)施加改良剂能减缓Na^+对植物的盐害,增加对K^+、Ca^2+的吸收,对Mg^2+没有显著影响。总之,新型改良剂起到了有效降低盐碱土含盐量、促进海蓬子生长等作用,具有良好的改土效应,与牛粪混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改良效果。
刘莉萍刘兆普隆小华
关键词:滨海盐碱土土壤改良剂海蓬子离子分布
甲基磺酸乙酯对小新月菱形藻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为提高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产油脂能力、获得油脂含量高的突变株,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该藻株进行了化学诱变处理,并对其生物学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EMS对小新月菱形藻具有较好的诱变作用,经0.1 mol/L和0.05 mol/L EMS处理后分别得到油脂生产能力较强的突变藻株YA和YB,在同等培养条件下两株突变藻单位体积细胞的内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油脂相对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05%和25.77%、22.15%和19.26%、9.06%和8.27%、48.25%和45.48%、44.06%和12.86%。
杨茂纯赵耕毛王长海
关键词:微藻诱变甲基磺酸乙酯
氮磷水平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研究不同营养盐条件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生理效应,对深入了解龙须菜与近海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氮低磷(LNLP)、低氮高磷(LNHP)、高氮低磷(HNLP)和高氮高磷(HNHP)4种营养盐条件下培养龙须菜15d,以探讨不同氮、磷水平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LNHP、HNLP和HNHP处理促进了龙须菜的生长,其中HNHP处理下龙须菜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物量;2)LNHP、HNLP和HNHP处理提高了龙须菜的光合无机碳利用能力,其中HNHP处理下龙须菜具有最大的无机碳饱和光合速率和表观半饱和常数,比LNLP处理分别提高了118%倍和48.71%;3)LNHP、HNLP和HNHP处理显著影响龙须菜的光化学效率,与LNLP处理相比,LNHP处理提高了龙须菜的光化学效率,而HNLP和HNHP处理降低了龙须菜的光化学效率。研究结果表明,HNHP处理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和光合无机碳利用能力最高,光化学效率最低。
李枫邹定辉刘兆普赵耕毛程丽巍朱喜锋陈伟洲
关键词:龙须菜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
海南地区种植不同菊芋品种的生长指标和糖分组成分析及适宜品种筛选
2018年
对种植于海南地区的不同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品种的生长指标和糖分组成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筛选出适宜海南地区种植的菊芋品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6个菊芋品种的株高、茎粗、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及单株总干质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根长的变化趋势各异。10月26日(成熟期),‘泰芋1号’(‘Taiyu No.1’)的株高和茎粗最高,‘南芋9号’(‘Nanyu No.9’)的根长以及块茎和茎干的产量、单株鲜质量和含水率最高,‘南芋1号’(‘Nanyu No.1’)的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单株块茎干质量及单株总干质量最高,‘青芋2号’(‘Qingyu No.2’)的单株根干质量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6个菊芋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幅相对较小,而茎干中可溶性糖含量则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6个菊芋品种叶片和茎干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各异。10月26日,‘南芋9号’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6个菊芋品种间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泰芋1号’茎干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南芋1号’、‘南芋9号’、‘泰芋1号’和‘泰芋2号’(‘Taiyu No.2’)块茎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青芋2号’、‘泰芋2号’和‘泰芋3号’(‘Taiyu No.3’)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南芋1号’、‘南芋9号’和‘青芋2号’叶片和茎干中果糖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泰芋1号’、‘泰芋2号’和‘泰芋3号’叶片和茎干中果糖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6个菊芋品种叶片中葡萄糖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茎干中葡萄糖含量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6个菊芋品种叶片和茎干中蔗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各异。总体上看,同一时期6个菊芋品种间叶片和茎干中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塘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适宜在海南地区种植�
陈咏文辛邵南隆小华刘兆普刘玲高秀美
关键词:菊芋热带地区
钠钾比对盐胁迫下盛花期长春花离子分布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盐分胁迫对植物造成伤害主要是因为离子本身的毒害及盐离子所致的渗透效应和营养效应。Na^+和Cl^-的过量积累是引起离子毒害的主要原因。盐胁迫下非盐生植物体内Na^+积累的同时,常伴随着K^+含量的下降。
宋姗姗隆小华刘玲刘兆普
关键词:KCLNACL胁迫离子含量叶绿素荧光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