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121 被引量:17,198H指数:50
相关作者:王鹏陈卫陶辉倪利晓王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58篇期刊文章
  • 15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7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1篇水利工程
  • 211篇建筑科学
  • 75篇天文地球
  • 65篇理学
  • 63篇农业科学
  • 53篇化学工程
  • 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3篇生物学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文化科学
  • 14篇医药卫生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社会学

主题

  • 376篇污染
  • 224篇水质
  • 160篇太湖
  • 132篇水环境
  • 125篇污水
  • 123篇水处理
  • 93篇水体
  • 90篇重金
  • 90篇重金属
  • 85篇废水
  • 84篇数值模拟
  • 83篇值模拟
  • 79篇河流
  • 79篇沉积物
  • 75篇河道
  • 74篇湖泊
  • 73篇污泥
  • 72篇污染物
  • 62篇活性炭
  • 58篇底泥

机构

  • 2,117篇河海大学
  • 69篇中国科学院
  • 47篇南京水利科学...
  • 41篇南京大学
  • 30篇江苏省环境科...
  • 21篇学研究院
  • 20篇教育部
  • 19篇清华大学
  • 19篇中国水利水电...
  • 17篇南京工业大学
  • 15篇扬州大学
  • 1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3篇江苏省水利厅
  • 13篇江苏省水文水...
  • 1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0篇西南交通大学
  • 10篇长江水资源保...
  • 10篇日本大学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225篇逄勇
  • 157篇陈卫
  • 123篇操家顺
  • 100篇王沛芳
  • 85篇王超
  • 84篇朱亮
  • 84篇华祖林
  • 76篇朱伟
  • 71篇王超
  • 68篇李一平
  • 66篇刘成
  • 60篇汪德爟
  • 58篇冯骞
  • 56篇阮晓红
  • 56篇陆光华
  • 54篇王华
  • 47篇林涛
  • 47篇王超
  • 39篇韩龙喜
  • 38篇刘晓东

传媒

  • 20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73篇水资源保护
  • 83篇中国给水排水
  • 59篇环境科学
  • 53篇净水技术
  • 53篇水科学进展
  • 52篇四川环境
  • 49篇环境科技
  • 46篇环境科学与技...
  • 42篇湖泊科学
  • 39篇江苏环境科技
  • 30篇环境工程
  • 30篇中国环境科学
  • 29篇安徽农业科学
  • 27篇水利学报
  • 26篇应用化工
  • 26篇给水排水
  • 25篇农业环境科学...
  • 23篇水资源与水工...
  • 20篇水利水电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54篇2023
  • 55篇2022
  • 68篇2021
  • 58篇2020
  • 71篇2019
  • 71篇2018
  • 54篇2017
  • 68篇2016
  • 78篇2015
  • 84篇2014
  • 57篇2013
  • 47篇2012
  • 64篇2011
  • 112篇2010
  • 203篇2009
  • 163篇2008
  • 150篇2007
  • 147篇2006
  • 127篇2005
2,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漳卫南子流域实行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思考
漳卫南子流域流经四省一市,该子流域地下水、地表水、黄河引水等水源并存,供水系统和水资源调配管理复杂,水污染纠纷不断。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矛盾突出的华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特别具有代表性。
王立卿于伟东
关键词: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
基于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的弯道水流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弯道水流现象并且拓展格子玻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应用,建立了弯道水流的三维多松弛LBM演进模型,其中包括水流自由表面模拟、弯曲固壁边界处理以及紊流模型耦合求解等关键技术。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流量下U型弯道的水流状态,得到了水位、最大水深平均流速以及紊动能等参数的分布规律。分析和实践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三维弯道水流现象。
丁全林王玲玲汪德爟方政
关键词:流体弯道水流紊流模型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式断面河道滩地种植柔性植被后,滩地糙率增大,水流紊动更为剧烈,河道水流紊动强度峰值由原先的滩槽交界区转移到滩地区.滩地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递减;滩槽交界区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不断增大;主槽的水流紊动强度主要与床面糙率有关,滩地植被影响了滩地水流的归槽时间,使主槽水流流速沿程增大.
朱红钧赵振兴韩璐
关键词:植被模型试验
铜对苦草生理和氮吸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大型水生植物苦草在铜胁迫下11 d内的生理响应及氮素吸收过程。[结果]Cu处理在前4 d能诱导苦草体内可溶性蛋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低浓度处理中蛋白含量波动至最初水平,而在2个高浓度中出现急剧下降。在暴露的第2天,出现了氮含量显著诱导或显著抑制现象(P<0.05)。苦草植株内氮含量整体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结论]苦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Cu非常敏感,一定量的Cu促进了苦草的氮吸收。
杨爱王超王沛芳刘博欧阳萍牛怀金
关键词:大型水生植物苦草可溶性蛋白氮吸收
长江口近10年上覆水Cu负荷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长江口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分析近10年来徐六泾水域(A区)、东风西沙水源区(B区)、石洞口水域(C区)、南港水域(D区)、北港水域(E区)、启东港水域(F区)6个水域中溶解态Cu的监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趋势分析,以及运用R/S分析法预测Cu浓度的未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来,A—E 5个水域中Cu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平均浓度分别为0.005,0.005,0.006,0.004,0.004 mg/L,而F区中Cu浓度变化较不稳定,2014年前Cu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此后恢复低水平状态,总体波动较大,平均浓度为0.0189 mg/L。2)在Mann-Kendall法趋势分析中,总体而言,在研究时期内,6个水域的分析结果UF基本<0,即长江口水域Cu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在R/S法分析中,A区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3944<0.5,表明Cu浓度未来将呈上升趋势,与过去总体趋势相反。其余5个水域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均>0.5,即Cu浓度持续平缓下降,具有与过去相同的变化趋势。
罗家宏王华刘晓晖
关键词:长江口重金属CU
基于控制区-控制单元的太湖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以太湖流域苏浙沪三省跨界区域为研究主体,基于跨界水质影响权重分析进行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区、控制单元的划分,确定了太湖流域苏浙沪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区以及6个子管理区范围;基于内外单位污染负荷影响权重划分了31个控制单元.以...
庄巍王晓逄勇何斐李维新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污染负荷控制区控制单元
EM优化弹性立体填料生物膜的除污效果研究
2007年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态具有对外界干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适应的能力,微生态的结构越复杂则系统除污能力的稳定性及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越强。因此,优化生物降解的微生态系统,可为极大程度地提高生物降解效率提供可能。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通过常规培养方法及引种和共培养外源微生物EM形成不同生物膜系统,比较了3种生物膜系统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在EM共培养方式下载体的生物膜量较高,微生物种类更丰富;与常规培养生物膜系统和引种培养EM生物膜系统相比,共培养EM生物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NH3-N、TP的去除效果有较大改善,且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大大延长。
朱亮韩增民谢丽娅
关键词:EM共培养生物降解
非结构网格上浅水方程的LU-SGS隐式算法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浅水数值模拟的特点,建立了可以在非结构网格上求解浅水方程的LU-SGS隐式算法.对复杂地形的底坡项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淹没节点法处理移动边界问题.利用算例对此隐式算法进行了模拟验证,并与Roe显式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隐式算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计算时间,具有良好的计算和收敛效果.长江口实际潮流模拟结果也证明了此隐式算法处理实际浅水问题的能力.
杨彬汪德爟
关键词:非结构网格浅水方程复杂地形
等效排气筒有效高度计算方法的比选及其应用于大气污染预测的可行性
2022年
目前,等效排气筒多用于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其预测精度和范围的不明晰限制了其在污染物运移扩散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基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依据所预测的范围和浓度精度对8种典型等效计算方法进行了比选,并验证了将等效排气筒用于不同工况下污染物运移扩散预测的可行性。改进的有效高度等效算法(源强加权算术平均法)综合考虑了不同高度和源强参数特征,以2个排放同种污染物的相邻排气筒为例,所计算的高斯模式下等效后下风向污染物浓度场总体分布趋势与等效前叠加计算结果一致,且预测精度优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提出的均方根平均法和其他等效算法。对不同风速条件下(1.5~4.5 m·s^(-1))等效前后下风向污染物浓度场分布计算比较,发现即使风速改变仍可保证较高的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精度(-6.87%~-2.21%),特别是风速较大时其预测精度更高(达到-2.21%)。这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研究探讨的源强加权算术平均值算法,进一步提升了等效排气筒相关参数计算的合理性,并拓展了其在大气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徐鸿李勇李娜楼睿焘吴旭雨程浩
关键词:大气污染预测高斯模式
基于BP与PSO的河口双边界条件逆向推求方法
2023年
在入海河道的防洪调度计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在确定河口计算区间某一断面水位条件下逆向推求双边界(上游流量、下游潮位)条件的情形。针对基于MIKE 11模型的传统试算法逆向推求河口双边界条件时计算效率与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BP神经网络和PSO算法来改进传统试算法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MIKE 11模型建立河口双边界与某一断面水位的离线数据库,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河口双边界与该断面水位的高精度非线性映射关系,最后以该断面的确定水位为优化目标,采用PSO算法逆向推求进而确定双边界条件的映射关系。晋江河口的实例研究表明:该优化方法与传统试算法相比,在保障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计算时长约减少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河口地区防洪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易梓杨郦建锋钱进陆卞和张语航李丰铎
关键词:PSO算法
共2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