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作品数:6,214 被引量:39,451H指数:69
相关作者:李爱民王连生杨柳燕毕军朱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23篇期刊文章
  • 1,618篇会议论文
  • 25篇科技成果
  • 9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4,34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75篇理学
  • 333篇化学工程
  • 280篇经济管理
  • 224篇农业科学
  • 178篇医药卫生
  • 174篇建筑科学
  • 173篇天文地球
  • 138篇生物学
  • 79篇水利工程
  • 7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3篇文化科学
  • 5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电气工程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6篇政治法律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电子电信
  • 1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95篇污染
  • 510篇废水
  • 383篇降解
  • 313篇污染物
  • 270篇水处理
  • 268篇催化
  • 243篇土壤
  • 202篇生态
  • 201篇太湖
  • 183篇水体
  • 179篇毒性
  • 175篇重金
  • 174篇污水
  • 174篇废水处理
  • 171篇有机污染
  • 171篇重金属
  • 167篇有机污染物
  • 145篇纳米
  • 142篇离子
  • 123篇光催化

机构

  • 6,076篇南京大学
  • 196篇中国科学院
  • 134篇江苏省环境科...
  • 116篇江苏省环境监...
  • 73篇同济大学
  • 59篇南京师范大学
  • 56篇河海大学
  • 54篇中华人民共和...
  • 52篇中国环境科学...
  • 48篇清华大学
  • 47篇南京理工大学
  • 47篇南京信息工程...
  • 46篇复旦大学
  • 45篇东南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生...
  • 43篇南京工业大学
  • 40篇江苏南大环保...
  • 39篇南京水利科学...
  • 37篇合肥工业大学
  • 37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41篇王连生
  • 268篇王晓蓉
  • 266篇孙成
  • 239篇李爱民
  • 214篇杨柳燕
  • 212篇郑正
  • 207篇任洪强
  • 206篇毕军
  • 199篇于红霞
  • 188篇高士祥
  • 169篇陆根法
  • 165篇朱晓东
  • 152篇钱新
  • 130篇张全兴
  • 111篇尹大强
  • 110篇张爱茜
  • 107篇肖琳
  • 106篇季荣
  • 89篇刘福强
  • 87篇杨绍贵

传媒

  • 329篇环境化学
  • 198篇环境科学
  • 190篇中国环境科学
  • 176篇南京大学学报...
  • 15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46篇环境保护科学
  • 137篇环境科学与技...
  • 116篇环境污染与防...
  • 115篇农业环境科学...
  • 99篇环境工程学报
  • 83篇生态毒理学报
  • 73篇工业水处理
  • 64篇第四届全国环...
  • 63篇环境监控与预...
  • 62篇四川环境
  • 57篇生态经济
  • 57篇环境科学研究
  • 54篇化工环保
  • 51篇污染防治技术
  • 47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3篇2024
  • 127篇2023
  • 139篇2022
  • 188篇2021
  • 130篇2020
  • 170篇2019
  • 215篇2018
  • 251篇2017
  • 238篇2016
  • 217篇2015
  • 207篇2014
  • 224篇2013
  • 295篇2012
  • 423篇2011
  • 371篇2010
  • 395篇2009
  • 445篇2008
  • 410篇2007
  • 369篇2006
  • 300篇2005
6,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征污染物对斑马鱼的暴露分析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将导致大量有毒有机物进入水环境中,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本论文以南京化工园区为典型研究区域,以斑马鱼为实验生物,通过测定六种代表性有毒化合物苯、氯苯、硝基苯、菲、溴氰菊酯和镉...
吴剑峰高士祥
关键词:特征污染物斑马鱼生物累积
文献传递
特效菌株Fhhh处理PTA石化废水工艺参数设计研究
项目研制出环境生物信息学软件Ebis6,用于设计特效菌株Fhhh处理PTA石化废水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经过通用性和可行性的验证,应用Ebis6软件计算Fhhh处理PTA废水现场工程所需的曝气反应池最小体积Vmin,比实...
李维新张徐祥吴兵崔益斌于红霞顾继东程树培
关键词:参数设计
文献传递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是一种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的促生长剂 ,但其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 .采用斑马鱼和鲤鱼作为生物材料 ,分别研究了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对鲤鱼肾细胞DNA的损伤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96hrLC50 为 1 996.87mg/L ;胚胎发育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96hrEC50 为2 2 1 .2 0mg/L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 ,喹乙醇能引起较大的DNA损伤 ,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徐韵李兆利陈海刚曲甍甍孙立伟徐迪今孔志明
关键词: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红壤中腐殖酸对外源稀土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本实验研究了腐殖酸 (HumicAcid ,又名胡敏酸 )对外源稀土元素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影响和各形态的有效性。结果发现 ,加入腐殖酸后 ,土壤中稀土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降低 ,有机结合态含量上升 ,而且腐殖酸浓度与稀土有机结合态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说明腐殖酸能够提高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固定性 。
顾雪元顾志忙胡俊其王晓蓉戴乐美陈逸君
关键词:稀土元素腐殖酸红壤有效性
细菌细胞间通讯的群感效应被引量:11
2005年
自然界中的细菌大多数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增强了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致病性。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群感效应(quorumsensing)是调控生物膜形成和其它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细菌能够分泌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应它的浓度,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阈值时,细菌就能够引发包括致病基因在内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于生物膜的形成是病原菌致病性和其它要求一定细胞密度才能产生功能的基础,所以细菌群感效应的发现为防止病原菌的毒害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齐枝花于鑫余萍夏明芳郑正
关键词:信号分子细胞间通讯
太湖悬浮物分布的现场监测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于2005年8月25日至8月28日对太湖进行现场监测,得到了太湖梅梁湾到大太湖的悬浮物、浊度数据,分析得出:(1)光照强度较高时,对应于微囊藻峰值的出现,浊度在水深0.5m处出现最高值,光照强度较弱时,浊度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趋于均匀;(2)悬浮物浓度与浊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悬浮物浓度值可以用浊度的测定值换算得到;(3)河流流入、风浪条件和湖内藻类繁殖等影响着太湖悬浮物的垂直和纵向空间分布,出现梅梁湾到大太湖不同的悬浮物垂直和纵向分布。
王建国钱新张玉超周斌黄娟顾亮
关键词:太湖悬浮物浊度
不同结构的复合微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研究
2008年
采用不同结构(分层填埋和混合填埋)的复合微生态系统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60cm/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对COD、TN、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层填埋系统分别为78.3%、36.9%、81.3%和50.8%;混合填埋系统分别为79.1%、41.5%、93.4%和86.7%。混合填埋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于分层填埋系统。植物对微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重要作用。
赖鼎东李正魁宁安杨竹攸张晓娇孙成陈耀才
关键词:填料植物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及毒性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应用水解酸化—A/O(生物活性炭法(PACT))—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深入研究该组合工艺各反应段对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处理情况,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AES/IC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发光细菌法对各反应段出水所含金属元素、有机物以及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解酸化—A/O(PACT)—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可以有效降解印染废水所含污染物,降低其毒性。
喻学敏张龙刘伟京吴海锁郭方峥李爱民
关键词:印染废水金属离子毒性
基于AERMOD模式的大气扩散参数方案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在美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式AERMOD的框架下,比较了4种已被广泛应用的扩散参数化方案(基于边界层微气象要素的AERMOD湍流参数化方案,基于湍流观测资料和扩散函数的Tub-Obs方案,Briggs参数化方案,NEPA方案).分析了不同稳定度、不同扩散参数方案下的污染物SO2地表浓度差别.总体来说,在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4种方案模拟结果的差别不大;在稳定条件下,AERMOD方案的地面浓度明显低于Briggs和NEPA方案,可能是由于AERMOD方案不能很好地识别局地湍流的贡献.
夏思佳王勤耕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环境影响评价AERMOD模式SO2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及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9年
氮氧化物(NOx)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来源主要集中在火电、玻璃、陶瓷、水泥、钢铁和焦化行业等固定污染源以及机动车、船舶和飞机等移动污染源。实践表明,催化脱硝是NOx减排的最有效手段。介绍我国NOx污染现状,并结合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烟气特点,阐述NOx的治理情况和研究难点。在此基础上,围绕NOx催化消除这一共性问题,根据不同行业间实际工况的共性和差异性,分别以NH_3-SCR(固定源脱硝)和NO+CO(移动源脱硝)两种催化脱硝技术为主线,系统综述固定源(中高温、低温、抗中毒)及移动源(汽油车和柴油车)中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领域相应脱硝催化剂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王修文李露露孙敬方万海勤万海勤汤常金董林
关键词: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氮氧化物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NO+CO
共60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