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

作品数:126 被引量:486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正友周晓中张辉刘明申姗姗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文化科学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文学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哲学宗教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理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出版
  • 8篇印刷
  • 8篇网络
  • 7篇神经网
  • 7篇神经网络
  • 7篇图像
  • 7篇教育
  • 5篇艺术
  • 5篇知识
  • 5篇文化
  • 5篇媒体
  • 5篇课程
  • 4篇套印误差
  • 4篇网络模型
  • 4篇媒介
  • 4篇美学
  • 4篇课程体系
  • 4篇教学
  • 4篇半色调
  • 3篇研究生教育

机构

  • 124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14篇姚海根
  • 10篇冯锡刚
  • 8篇楼文高
  • 7篇孙刘杰
  • 5篇蒋恩松
  • 5篇罗尧成
  • 4篇程金海
  • 4篇王淑梅
  • 4篇任健
  • 4篇王正友
  • 4篇王晓红
  • 3篇李孟超
  • 3篇张敏
  • 2篇施勇勤
  • 2篇薛雯
  • 2篇郝发义
  • 2篇姜中敏
  • 2篇肖辉军
  • 2篇姜洪伟
  • 2篇马艳艳

传媒

  • 14篇艺术科技
  • 11篇出版与印刷
  • 10篇郭沫若学刊
  • 6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印刷世界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科技与出版
  • 3篇阴山学刊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编辑之友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机电一体化
  • 1篇上海包装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理论观察
  • 1篇包装世界
  • 1篇现代情报

年份

  • 23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8篇2007
  • 26篇2006
  • 22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被引量:15
2005年
在构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和”为内在精神和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实现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本身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和抹杀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王淑梅王艳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谐社会
数字印刷的系统性特征(上)
2005年
本文从理论体系、工艺技术、设备结构、应用层面、印刷质量检验与评价标准、印刷材料、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讨论数字印刷的系统性特征,说明数字印刷已发展为成熟和系统的工程技术。然而,技术的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数字印刷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姚海根
关键词:数字印刷教育
新文创背景下海派文化的IP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构成,海派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对于改善上海城市文化传播模式、营造城市文化生态、塑造城市文化特色至关重要。从新文创背景下时代发展需求的角度,剖析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新文创时代下海派文化发展的知识产权(IP)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上海城市及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
陶海峰岳威阳
关键词:海派文化知识产权
参与课题: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路径——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参与课题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研究生参与课题是成长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必由途径。通过对我国8所具有研究生院建制大学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总体在课题的参与度、参与课题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导师的有效指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
罗尧成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文献传递
媒体融合视域下动画IP创新传播策略研究
2024年
目的:2023年是中国动画百年诞辰,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袂出品百年献礼佳作——《中国奇谭》。原创动画已在艺术文化产业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和诸多好评,但若想扩大传播覆盖面,使其上中下游市场均有所突破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基于此,文章以动画IP作为切入点,从创作和传播两个层面展开探讨,旨在完善我国动画IP创新传播路径,补足当代动画IP文化产业短板。方法:文章梳理动画产业相关文献,选取《中国奇谭》为研究案例,提炼出《中国奇谭》动画中古典美学的创作灵感并总结其IP传播创新思路。结果:古典美学动画IP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市场规模较小,现代市场体系结构亟须深化;二是动画IP创新拘泥于经典名著IP的改编;三是动画IP产业中缺乏有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的优质作品;四是动画IP高度依赖用户购买力与用户黏性,市场活力未被充分激发。针对上述情况,文章从创作结构、视听、动画文本等方面提出建议。创作结构方面,在动画中融入剪纸、水墨等国风元素,凸显动画古朴的东方韵味;在视听层面,因地制宜地加入在地性方言与民族乐器,使人声与音乐随着影片节奏共同参与叙事;在动画文本层面,基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从《山海经》《续齐谐记》等古籍中提炼神话元素,彰显东方古典美学意蕴。而针对线下市场,可以利用用户生成内容完成粉丝身份符号建构;依托拥有一定用户黏性的动画IP,举办相关的系列展览等,达到扩大动画IP传播覆盖面的目的。结论:动画作为泛媒介领域的传播轻量化资产,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叙事效果,还逐渐成为文化产业中的标志性、跨媒介性和强变现能力的文化符号,其能够通过跨领域整合来提升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为做好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罗彤欣
关键词:媒体融合动画IP
基于本体的检索方法在数字期刊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
基于关键词处理的传统检索技术会在检索过程中遗漏大量与检索概念相关或同义的内容。本文在本体基础上重点研究语义相似度算法及相应的语义扩展算法,在此基础上将模型应用于数字期刊的信息检索中,以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
曹渠江武婷
关键词:本体语义检索
郭沫若的集外书信六封
2018年
郭沫若生前曾有《沫若书信集》行世,1980年代编辑出版的《郭沫若全集》未将书信入编,1990年代由黄淳浩先生主编的上下两卷《郭沫若书信集》,荟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书信,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以后又陆续在各类书报杂志上见到郭沫若的一些书信,数量亦甚可观.笔者所提供的这六封书信,多得之于网上检索,并有手迹为证.
冯锡刚
关键词:编辑出版
父职综艺的受众解读差异研究——以《爸爸当家3》为例
2024年
目的:在中国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父职综艺节目已演化为展现父亲育儿新角色的核心舞台。文章剖析父职综艺节目如何利用多模态手法刻画父职形象,并探究观众如何解读这些节目中展现的父职形象。方法:首先,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深入解析芒果TV热播的《爸爸当家3》全60集正片内容,聚焦“全职爸爸”形象的构建方式;随后,借助内容分析技术,收集并分析节目评论区、弹幕留言及社交媒体上的受众互动数据,以揭示观众对父职综艺节目的多元化解读视角。结果:研究发现,父职综艺节目主要通过视觉呈现、听觉叙事及文本辅助三大模态共同塑造父职形象。受众对此的解读态度可划分为三大类:积极解读,表现为对节目中的父职形象作出正面评价;中立解读,体现为一种既非完全赞同亦非全面否定的中立立场;消极解读,表现为对节目中的父职形象持负面看法或批评意见。结论:父职综艺所构建的父职形象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刻,而是经过精心挑选、提炼与再创造后艺术加工的结果,其深度融合了视觉、听觉与文本元素,并深刻嵌入社会文化背景与个体经验之中。因此,其展现的父职形象虽具典型示范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节目通过重构父职参与的多重面向,为观众绘制了一幅理想化的“爸爸当家”图景,在一定程度上剥离了现实的复杂性。综上所述,父职综艺中的父职形象是多维度交织的产物,既映射了社会对理想父职的憧憬,也受创作倾向、市场策略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差。观众在观看时应保持批判性思考,认识到节目呈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形成个人独立的思考。
范怡
编辑的本质是媒介创构被引量:7
2006年
编辑的本质是为人作嫁还是内容把关?是精神生产还是文化传播?是文化变现还是文化缔构?对编辑本质的探讨对编辑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本文作者在借鉴王振铎先生媒介文化缔构编辑论的基础上经过深化、充实、完善,提出了媒介创构编辑论,颇有新意,当然也肯定会有不足,希望大家能对此展开讨论。
王军
关键词:媒介创构文化传播文化缔构为人作嫁
互联网出版的三种新业态被引量:7
2015年
在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依托新型信息技术以及跨平台、媒体间的融合与协作,对网络技术与出版物内容生产、营销进行创新融合,成为互联网出版产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探索转型的新态势。在对众筹出版、众包出版及淘众式出版三种新型互联网出版模式的运作业务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互联网出版模式的组织边界扩展性、内容生产者背景多样性、社群粉丝参与性和消费者需求紧贴性的特征,并对相关规制不健全、互联网出版平台建设未完善、出版物内容质量保证困难以及合作模式单纯采用能力分包的方式,知识联盟尚为雏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任健郭杨潇
关键词:互联网出版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